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2025年05月14日14:33:08 科学 1178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江淮流域,将迎来连绵数日的降雨,而且雨量集中且强度大,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因此民间把这段降雨时期称之为“梅雨”,也叫“黄梅雨”,又因高温高湿的特点,很容易导致物品霉变、电器受潮,故而又名“霉雨”。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梅雨”这个说法最早起源于西晋时期,在《阳羡风土记》中就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但此时只是把夏至期间的降雨称为黄梅雨,还并未成为一种独有的气候现象。一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对“梅雨”已经有了较为普遍的认识,一些诗人更是借梅雨之景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例如宋代著名诗人赵师秀,就在诗中写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不仅成为了千古绝唱,也使得“梅雨”这一说法更加深入人心。

为什么梅雨时节降雨会多?这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关。每年初夏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就会北抬,从而将暖湿的热带海洋气团输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当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时,就会形成稳定的准静止锋,即梅雨锋,冷暖空气的长时间对峙,从而导致长时间的阴雨天。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

梅雨时节的开始,称为“入梅”;梅雨时节的结束,则为“出梅”。

入梅和出梅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每个年份都会有偏差,这是因为入梅和出梅的时间是根据节气和干支历法推算得出的。《月令广义》有云:“芒种后逢丙入梅,小暑后逢未出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芒种节气后的第一个天干“丙”日就是入梅的时间,即梅雨时节开始的日子;而小暑后的第一个地支“未”日就是出梅的时间,即梅雨时节结束的日子。

今年的入梅时间:今年芒种交节的时间为6月5日,农历五月初十,乙巳日,而芒种交节后的第二天6月6日就是“丙午日”,其中天干为“丙”,因此今年的入梅时间为6月6日,农历五月十一。

今年的出梅时间:这就需要看小暑的时间了,今年小暑交节时间为7月7日,农历六月十三,丁丑日,而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则是在7月13日的“癸未日”,因此根据历法得出,今年出梅的时间在7月13日,农历六月十九。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为什么老人说2025年的“入梅”要提前?这个说法源自农村的一些老人,我刚听到的时候感觉有些疑惑,但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其中是有一些道理的。入梅的时间和干支历中的“十天干”有关,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一循环,周而复始。由此可以得出,芒种交节后的十天内梅雨季节就会随之而来,而每年芒种交节的时间在6月5日至7日之间,那么每年6月5日至6月17日就是入梅的日子,今年入梅的时间在6月6日,即芒种的第二天,这也是近十年最早的入梅时间了,因此,民间就有了“2025年入梅要提前”的说法。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入梅”了,进入梅雨时节天气开始潮湿,而且气压低、风速小得气候特点也会导致“闷热感”加重,因此为了更好适应梅雨时节的天气,人们就要提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此适应夏季气候的变化,因此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一、别忘了“煮梅”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煮梅”指的就是煮黄梅,这个习俗起源于夏朝,因为古人发现逢梅雨前夕,此时梅子已积蓄“春天的全部生气”,具备药用与食用双重价值,但梅雨前的梅子虽已成熟,可酸涩难食,因此人们就会通过煮制加工来改善口感。

煮梅的过程也颇为讲究,首先要选用新鲜、饱满、无瑕疵的梅子,以色泽均匀、果肉紧实者为佳;其次将梅子洗净后,要用刀划个小口以便入味;然后锅中加水没过梅子,中火煮15分钟至酸味析出,再加入白糖或冰糖,小火焖煮3-5分钟;最后,加入盐或紫苏平衡酸甜,放入坛子封存起来,供日后食用。

在古代,人们就会在梅雨时节到来之前,煮一罐梅子并封存起来,到了潮湿闷热的梅雨时节,就会开始食用这些煮过的黄梅,不仅能开胃解暑,又不会因为过于潮湿而很快坏掉。

二、别忘了“晒衣晒被”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进入梅雨时节,由于降雨增多,天气也会更为潮湿,因此古人会在梅雨时节到来之前提前晾晒家中的衣被,并妥善存放,以免受潮发霉。

天工开物》有云:“梅雨者,东南风挟湿气,遇西北冷气凝为雨。”梅雨带来的潮湿源于“冷暖气流交锋”和“水汽滞留”两大因素。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梅雨时节会持续长时间的阴雨天。更关键的是,梅雨期间气压低、风速小,水汽难以扩散,空气湿度会长期维持在80%以上,从而导致地面、墙壁甚至人体表面均凝结水汽,形成所谓的“返潮”现象。

因此,人们会在梅雨时节到来之前,趁着阳光充足的时候提前晾晒家中的衣物,这不仅可以降低衣被的含水量,使其在潮湿环境中不易滋生霉菌,充足的紫外线还能杀死虫卵,从而更利于保存。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晾晒后的衣服被子还要遵循“避、隔、吸”三个存放条件:

一要避,指的是避开把衣服防止离地面、墙壁较近的地方,因为这些都是容易生成水汽的地方,长时间放置很容易吸收水汽导致衣被发霉有异味,可以放置木架、高箱柜中。

二要隔,指的是隔断湿气。古人会以油纸、桐油布包裹衣被达到防潮的效果,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如今人们可以使用密封袋、真空压缩袋替代。但需注意:天然纤维避免真空包裹,否则很容易导致纤维脆化。

三要吸,指的是吸收潮气。在古代,人们会将木炭、樟木置于箱柜中,以便吸收潮气,但如今人们有了更为便利的除湿盒、活性炭包,但别忘了定期更换。

三、别忘了“定期开窗通风”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进入梅雨时节后,墙面发潮渗水现象可谓是家常便饭,很多人可能认为外面潮湿就会尽量避免开窗通风,但此时更是要经常开窗通风,为什么?

齐民要术》又云:“梅天闭户,秽气生蠹;时启北窗,气通则安。”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总结起来就四个字——换气防霉 。在梅雨期间,空气湿度大,人体排汗、生活废气易在密闭空间内滞留,形成“秽气”,经常开窗通风可引入相对干燥的室外空气,稀释室内湿气与浊气,减少细菌滋生。而且,长期闭窗,家中的水汽更是无法散去,只有让空气流动,才能减少墙面与家具表面的冷凝水,从而达到延缓霉变的效果。

但并不是说什么时候开窗都合适,梅雨期间要遵循“逆风闭,顺风开”的原则。说的就是如果遇到了东南风(梅雨主导风向),则需减少开窗次数和时间,因为风中的水汽含量较高;若遇西北风(干燥气流),则可提高开窗通风的时间和次数。

四、别忘了“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梅雨时节到来之前,同样也要养成经常运动的好习惯,这对于梅雨期间的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遵生八笺》对此就有明确的记载:梅月湿重,久坐则气滞,气滞则湿生。”这里的“梅月”就是梅雨时节,此时随着外界湿气加重,很容易侵袭人体,若缺乏运动,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湿气便会滞留关节、肌肉,导致酸痛、乏力等不适。而适度运动可促进汗液排出,通过“开腠理、通经络”的方式将湿气带出体外。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因为梅雨时节有着气压低的特点,此时空气含氧量就会下降,如果剧烈运动很容易加重心肺负担,从而耗伤阴液。因此,梅雨时节运动要适度,达到皮肤微潮即可,避免大汗淋漓。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总结,梅雨时节就要来了,今年的“入梅”时间会相对早一些,以上提到的4件事请大家早做准备,以此提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安康度过梅雨季。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我国航空轮胎关键材料与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改变行业历史 - 天天要闻

我国航空轮胎关键材料与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改变行业历史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仿生合成橡胶航空轮胎,于 2025 年 5 月 12 日在某试飞基地成功完成装机飞行验证,标志着我国在航空轮胎关键材料与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此次完成飞行验证的航空轮胎是为某大型固定翼无人机专门研制,该轮胎全部采用仿生合成橡胶材料,改变了航空轮胎只能使用...
地理冷知识——尼日尔 - 天天要闻

地理冷知识——尼日尔

尼日尔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Niger,La République du Niger)位于非洲中西部,简称尼日尔,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该国北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接壤,南同尼日利亚和贝宁交界,西与马里和布基纳法索毗连,
磨损磨耗测试仪分类 - 天天要闻

磨损磨耗测试仪分类

磨损磨耗测试仪的分类可基于摩擦形式、测试标准及功能特性进行系统划分,具体如下:‌一、按摩擦形式分类‌滚动摩擦测试仪‌阿克隆磨耗试验机‌原理:试样与砂轮以倾斜角度(0°~45°)及恒定负荷(如26.7N1)滚动摩擦,模拟轮胎等滚动工况。
生命警示:高原反应处理不当酿成不可逆后果 - 天天要闻

生命警示:高原反应处理不当酿成不可逆后果

5月10日,一名男性游客在四川四姑娘山旅游时,疑因高原反应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后,遗憾离世。此事迅速引发网络关注。按照男子朋友的说法,来到四姑娘山镇的第一天,他就感觉身体不适。同行人员特意为他打了一辆顺风车,准备把他送往成都接受治疗。接单的司机表示,头天晚上接到单子,次日早上八点多,该男子和一位女士一同上...
【高清组图】云南元江河谷的“精灵舞者”——栗喉蜂虎 - 天天要闻

【高清组图】云南元江河谷的“精灵舞者”——栗喉蜂虎

在骄阳似火的元江河谷,生活着一群美丽的“精灵舞者”。它们在元江两岸的沙壁上打洞筑巢、繁育后代,它们有一个雅致的名字——栗喉蜂虎。栗喉蜂虎是一种迁徙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其羽毛色彩绚丽、飞行姿态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小鸟”。
全球首例:我国量子密码技术实现双重加密里程碑 - 天天要闻

全球首例:我国量子密码技术实现双重加密里程碑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综合科技日报、经济参考网消息,中电信量子集团近日发布了全球首个融合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加密算法(PQC)的分布式密码体系。该体系创新融合 QKD 和 PQC 技术,可提供端到端抗量子计算的密钥分发与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江淮流域,将迎来连绵数日的降雨,而且雨量集中且强度大,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因此民间把这段降雨时期称之为“梅雨”,也叫“黄梅雨”,又因高温高湿的特点,很容易导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 天天要闻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记者5月14日从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了解到,随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介绍,“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该设施将通过在轨...
@婺城人,发现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 天天要闻

@婺城人,发现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金华山风光秀丽,岩溶地质景观丰富。近日,专家经过调查,发现金华山上还有丰富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罗店镇鹿田村公路旁,竖立着一块“腕足类化石点”的牌子,在这附近山体上,地质专家发现了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腕足动物是一类古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它们在古生代海洋中非常繁盛。“这套地层主要是二叠纪早期,距今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