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垄断,400亿芯片龙头,订单爆了!

2025年04月08日19:32:09 科学 1859

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目前,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核心命题,而半导体设备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为71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有望大幅攀升到1820亿美元,前景广阔。

打破垄断,400亿芯片龙头,订单爆了! - 天天要闻

那么,从半导体设备的光明前景来看,国内哪些领域有望迎来新机遇?

晶圆制造设备中,薄膜沉积设备、刻蚀设备、光刻设备的占比均在20%左右,是价值量最大的三个部分。

其中,薄膜沉积设备所沉积的薄膜是芯片结构内的功能材料层,在芯片制造过程中需求量巨大,且直接影响芯片的性能。

打破垄断,400亿芯片龙头,订单爆了! - 天天要闻

在此背景下,拓荆科技作为我国薄膜沉积设备龙头,正凭借核心技术突破与平台化布局,成为国产替代的关键力量。

技术突围,打破国际垄断

拓荆科技的崛起,始于一场对技术垄断的逆袭。在薄膜沉积设备领域,公司凭借多年研发积累,不仅实现了PECVD设备的全系列介质薄膜覆盖,更在ALD、SACVD(次常压化学气相沉积)等领域多点开花。

截至目前,公司的设备已适配28/14nm逻辑芯片、19/17nm DRAM等晶圆制造产线,客户涵盖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等头部晶圆厂,护城河优势显著。

而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公司对研发的持续投入!

2020年到2023年,拓荆科技的研发费用从1.23亿元大幅增长到5.76亿元,涨幅近360%。更何况,这期间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始终维持在20%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也正是这种“压强式”投入,让公司打破了国际垄断,在全球薄膜沉积设备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打破垄断,400亿芯片龙头,订单爆了! - 天天要闻

高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壁垒和行业地位,也直接反映在毛利率上。

早在2020年,拓荆科技的毛利率仅为34.06%,随着竞争优势的显现,到2023年公司的毛利率已增长至51.01%,超越了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半导体设备龙头。

打破垄断,400亿芯片龙头,订单爆了! - 天天要闻

不过,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下滑至43.59%,主要原因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前期客户验证成本较高,导致毛利率阶段承压,后续随着新品放量,有望得到修复。

订单驱动下的增长密码

公司技术突破的成果,在其财务数据中得到了直观体现。2020年到2024年(未经审计),公司营收从4.36亿元上升到41.03亿元,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从-0.11亿元大增至6.88亿元,表现稳健。

打破垄断,400亿芯片龙头,订单爆了! - 天天要闻

然而,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公司的营收同比大增51.7%,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净利润却只同比微增了3.91%,远低于营收增速。

那,公司的利润增速为何不敌营收呢?难道是出现了经营问题?

其实不然。对这种高研发投入的科技企业而言,比起追求净利润,公司可能更倾向于技术创新和业务扩张,因此赚到的钱大多都砸在了研发上。

因此,面对此类企业,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存货”和“订单”。

先来看,存货。

截至2024年上半年,拓荆科技的存货高达64.55亿,较去年同期大增近40%。而在存货的构成当中,贡献最大的则是发出商品。

什么是发出商品呢?通俗来说,就是公司已将产品发给客户,只是还未验收,一旦客户完成验收,便可以确认对应收益。

打破垄断,400亿芯片龙头,订单爆了! - 天天要闻

从上图看来,2024年上半年,拓荆科技的发出商品金额为31.62亿元,约占存货总额的一半。也就是说,公司当下的存货像一张蓄势待发的底牌,预示着未来业绩的释放。

再来看,在手订单。

据公司年报披露,2022年末,公司在手订单为46.02亿,到2023年末大幅增加至64.23亿元(不含Demo订单)。

尽管公司2024年未公开具体的订单数,但在公告中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签销售订单及出货金额均同比大幅增加,在手订单充足。

打破垄断,400亿芯片龙头,订单爆了! - 天天要闻

不仅如此,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先进产品陆续推出,公司设备出货量大幅增加。

光是2024年上半年,就已经出货超过了430个反应腔,预计2024年全年出货超过1000个反应腔,将创历史新高。

打破垄断,400亿芯片龙头,订单爆了! - 天天要闻

因此,我们从全年出货量和新签订单的强劲增长来推测,拓荆科技2024年的在手订单储备也很充足,公司中长期业绩的稳定性较高。

从单点突破到平台化布局

拓荆科技的野心不止于单一设备,而是积极布局混合键合设备,开启第二增长曲线,以此形成“沉积+键合”的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半导体制造关键环节的完整解决方案。

这种平台化扩张的背后,是公司对行业趋势的前瞻洞察。随着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3D堆叠、Chiplet等技术已成为破局关键,而拓荆科技在薄膜沉积与键合设备的协同创新,正契合这一变革方向。

公司的晶圆对晶圆键合产品(Dione 300)是国内首台应用于量产的混合键合设备,不仅性能和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顺利通过了客户验证,实现产业化应用。

打破垄断,400亿芯片龙头,订单爆了! - 天天要闻

2023年,公司混合键合设备实现收入6430万元,占总营收比重为2.38%,毛利率高达50.84%。因此,凭借着较强的先发优势,拓荆科技有望率先享受到行业红利,实现第二增长曲线的放量。

结语

拓荆科技的发展之路,是我国半导体设备企业崛起的缩影。

在技术优势、订单驱动及增长曲线的三重推力下,公司有望乘胜追击,在国产替代的道路上加速前进,实现业绩持续向好。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