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国内外大模型相继展现出包括多模态、深度推理等卓越的性能突破,吸引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包括人工智能行业竞争力、人工智能能力边界等一系列讨论。
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与会专家聚焦人工智能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人工智能治理等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探讨。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表示,人工智能作为新的生产力方式打破了人类需求的边界,带来指数级增长的新需求并高效满足,将人类从生存性劳动中释放到创造阶段性领域,拓展了人类自由的维度。他呼吁加速推进人工智能。
未来或将实现“想象即现实、所想即所得”
人工智能为人类带来的最大的机会和挑战是什么?沈抖表示,大模型火爆也不过就短短3年的时间,大家已经看到这种巨大的价值。从更长的周期来回答这个问题,它带来的机遇是对人类能力边界突破最大的一次飞跃。未来基于人工智能或将实现“想象即现实、所想即所得”,这将是一次巨大的飞跃,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蒸汽机和电气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它带来的最大的挑战,可能是如何通过平台赋能每一个个体和企业,使其能公平地使用人工智能、创造价值并善用这一工具。
人工智能带来需求爆发
都说人工智能极大提高了人类效率,那如何定义人工智能对效率的影响?沈抖表示,效率的关键在于满足需求的速度。如果所有人的需求都相同,满足起来自然容易,但真实的需求是多元的,所以,满足需求的速度就是效率。而人工智能会极大打开我们的需求天花板,带来需求的爆发。需求爆发之后,就需要人工智能再高效地去满足。
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
人工智能未来很美好,但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当务之急是需要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沈抖透露,百度即将上线三万卡的自研国产芯片昆仑芯集群,同时还在继续迭代模型。
专家认为,虽然我们畅想了很多人工智能未来巨大的潜力,但把人工智能真正的用起来才能实现。比如数据显示,现在已经有六成以上的央国企和百度合作,基于大模型作行业创新,但现更多的企业其实并没有把大模型用起来。而中国最大优势就在于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应该抓住这些应用场景加速大模型的迭代和发展,真正让中国、让亚洲、让更多的人能够用上领先的大模型。
要找到与人工智能和平共处的方式
现在学术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把一个人工智能作为我们的一个对抗目标,这特别像生成对抗网络(gan)的运作机制,通过设置生成网与判别器持续博弈,不断的去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不断考虑人工智能到底能不能超越人类。
沈抖表示,如果说人工智能真的有一天超越了大部分人类,也不用那么悲观。就像几年前当人工智能击败人类围棋选手的时候,人家都觉得糟糕死了,但现在人类照样自己跟自己玩围棋玩得挺好的。
沈抖认为,我们肯定要找到与人工智能和平共处的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借助人工智能反思我们自己,使得我们能够更了解自己,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这个也确实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另外一个很大的价值点。
通讯员 一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