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学者归国任职的越来越多,近两年归国的有哪些知名学者?

2025年03月17日18:22:09 科学 1568

海外华人学者归国任职的越来越多,近两年归国的有哪些知名学者? - 天天要闻

刘畅

一、2025年归国的顶尖学者

刘畅(核物理学家),2025年2月,任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研究领域: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技术,致力于解决磁约束聚变装置中的逃逸电子问题,推动下一代核聚变装置设计。

林华新(数学家),2024年底,任职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SIMIS)。

研究领域:算子代数与C*-代数理论,其成果为量子力学和数学物理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并致力于培养交叉学科人才。

贠国霖(物理学家),2025年1月,任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

研究领域:液态金属与多尺度复合材料,开发可穿戴设备中的柔性电子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医疗与航天领域。

海外华人学者归国任职的越来越多,近两年归国的有哪些知名学者? - 天天要闻

孙少聪

二、2024年归国的领军科学家

王中林(纳米能源科学家),2024年下半年,任职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研究领域:纳米发电机与压电光电子学,开创分布式能源新方向,被誉为“纳米发电机之父”。

陈沪东(计算物理学家),2024年12月,任职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研究领域:计算流体力学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开发国际知名工业软件PowerFLOW。

钮凤林(地球物理学家),2024年11月,任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领域:地震成像技术与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成果应用于防震减灾与资源勘探。

孙少聪(癌症科学家),2024年7月,任职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CIMR)。

研究领域:肿瘤免疫与T细胞调控,探索癌症治疗新靶点。

胡懿娟(生物统计学家),2024年7月,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研究领域:统计学与生物医学交叉研究,开发新型生物数据分析方法。

海外华人学者归国任职的越来越多,近两年归国的有哪些知名学者? - 天天要闻

颜宁

三、2023年及更早的典型案例(补充参考)

颜宁(结构生物学家),2022年11月回国,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发展。

孙仁(病毒学家),2022年加入西湖大学,专注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

曾安平(合成生物学家),2022年全职加盟西湖大学,主导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智造中心。

四、归国潮的驱动因素

科研环境与资源: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核聚变、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入显著增加,提供先进实验平台和资金支持。

人才政策吸引力:国家推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如“海外优青”),提供科研启动经费、住屋保障等福利。

国际政治环境影响:部分学者因美国对华裔科学家的审查压力(如“中国行动计划”)选择回国,寻求更稳定的学术环境。

文化归属感:许多学者提到希望“为祖国服务”,参与国内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海外华人学者归国任职的越来越多,近两年归国的有哪些知名学者? - 天天要闻

海外华人学者

五、未来趋势与挑战

学科交叉化:归国学者多聚焦于数学、物理、医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如林华新推动数学与量子力学结合)。

青年人才储备:中国高校通过引进年轻科学家(如贠国霖、胡懿娟)加强梯队建设。

挑战:需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减少行政干预,确保学术自由与长期投入。

以上为近两年归国科学家的代表性案例,但并非完整名单。

他们的归国及这一趋势反映了中国在全球科研生态中的竞争力提升,同时也对国内学术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点燃学生科学热情​ - 天天要闻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点燃学生科学热情​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点燃学生科学热情通讯员:罗晓萍、徐玲玲 审核:大庆、彦平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与创新能力,5月8日,武汉市江夏区科学技术协会、江夏区教育局、武汉科技馆联合开展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来到了江夏区金
杜克大学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闻

杜克大学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据外媒 Neowin 今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尽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会让同事和经理认为你的能力不足。这项研究题为《使用 AI 工具会遭遇社交评价惩罚》,已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链接:点此前往)。研究通过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 天天要闻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们可以精确地改写生命的蓝图,纠正那些导致遗传疾病的微小错误,或者巧妙地调控基因的表达,让细胞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这不是遥远的幻想,而是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开启的未来。长期以来,CRISPR-Cas9系统一直是这场革命中最闪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确的分子剪刀,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强...
宁波食品接触材料测试怎么办理? - 天天要闻

宁波食品接触材料测试怎么办理?

现代餐饮业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触材料作为直接接触食物的器具,其材质安全性直接影响消费者健康。根据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所有可能与食品接触的材料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测,以确保不会向食品迁移有害物质。
“太空鲨鱼”黑洞被发现:距地球 6 亿光年,偏离星系中心 - 天天要闻

“太空鲨鱼”黑洞被发现:距地球 6 亿光年,偏离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天文学家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隐藏在 6 亿光年之外的“太空鲨鱼”,一个隐秘的超大质量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 100 万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该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质量黑洞那样位于星系中心,而是游荡在星系内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恒星...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能 - 天天要闻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能

研发人员在实验室研发产品。文丨罗嘉文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人才既是创新的发起者,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主体。
从科幻走向现实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 天天要闻

从科幻走向现实 今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突破38亿元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被形象地誉为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传感器等技术提升,“脑机接口”这项听起来很科幻的技术,正逐步走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