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协每日科普】看似平平无奇的“小灯泡”,其实内藏“大科技”

2024年11月18日04:32:07 科学 1869

近日,世界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球在中国建成,这个直径35.4米的大玻璃球位于广东江门的地下700米深处,是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的关键部件。

央视新闻拍摄的照片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大玻璃球内部布满了一颗颗的“小灯泡”,这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灯泡”有什么用呢?

其实,它们的真正身份是“光电倍增管”,是可以探测单个光子的真空器件,用于中微子的探测。

价格昂贵的光电倍增管

相貌平平无奇的光电倍增管,粗看起来和我们平时常见的商店里卖几块钱的灯泡很像,但国际售价却要3000美元一个!因为它实际上不是灯泡,而是20英寸的光电倍增管,科技含量满满,价格可比灯泡贵多了。

【山东科协每日科普】看似平平无奇的“小灯泡”,其实内藏“大科技” - 天天要闻

等待检测的光电倍增管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光电倍增管(简称PMT)是一种真空电子器件,可以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简单来说,它可以把入射的光子通过光电效应转化成电子,少数的电子在倍增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二次电子发射,可以倍增放大获得更多的电子,放大后的这些电子通过阳极收集后输出。

正因为独特的高灵敏度、高响应速度等优点,光电倍增管在空间技术、考古、医学、地质学、生物学、天文学、冶金、化学、农业和军事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被用于光子计数、弱光探测、化学发光、生物发光、宇宙射线探测器、分光光度计、色度计、生化分析仪等设备。

大尺寸的光电倍增管,买不如造!

在解释世界万物构成的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中微子是构成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中微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几乎不与物质相互作用,穿透能力非常强,科学家要在实验中探测中微子非常困难。

【山东科协每日科普】看似平平无奇的“小灯泡”,其实内藏“大科技”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探测中微子十分困难,而中微子的探测离不开光电倍增管,特别是大尺寸的光电倍增管可以实现更高的光子探测效率,帮助科学家找到微弱的中微子信号,科学家的中微子实验离不开它,但是它完全依赖进口,花费巨大。

为此,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夜视、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核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大学等单位组成合作组集体攻关,攻克了高量子效率的光阴极制备技术、微通道板、大尺寸玻壳,以及真空光电子器件封装技术等多个技术难点,最终研制出量子效率、收集效率和单光电子峰谷比等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样管。

这一成果突破了20英寸光电倍增管的制造技术,新型光电倍增管实现国产化,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大幅提升了国内企业在超大型电真空器件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北方夜视公司建立了用于生产大尺寸光电倍增管的专门生产线,这些20英寸光电倍增管不仅可以用于江门中微子实验,还可用于测量微弱光信号等情况。例如位于四川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也使用了北方夜视生产的20英寸光电倍增管,用于探测宇宙射线。

我国的大尺寸光电倍增管是国际最高光子探测效率的光电倍增管,打破了该领域的国际垄断,并获得欧盟美国日本等的专利授权。这是科学界与工业界跨界合作,通过大科学装置推动工业技术进步的成功典范。

原标题:《【山东科协每日科普】看似平平无奇的“小灯泡”,其实内藏“大科技”》

阅读原文

来源:科普青岛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 天天要闻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 天天要闻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迈克尔·本顿)教授围绕“三叠纪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 天天要闻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地幔的垂直运动是导致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地质变化的驱动力之一。这些地幔上升流,有时被称为地幔柱,被认为在一些重大的地质转变(例如大陆漂移)中发挥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陆地下发现了一种类似、微妙却意义重大的现象。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在主要水下断层带释放构造应力过程中发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渐进式地震事件在穿过日本海岸附近易引发海啸的断层段时被追踪,该断层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缓冲作用,吸收了压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比作一条断层线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