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10月30日12:43:06 科学 1299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恒而达新材料公司

创办于1995年

2021年,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研发生产的全部产品

从轻工业、到军重工业

再到自动化专用装备制造

以及高端智能数控装备等领域

不断打破国外垄断

破解制约国家制造业“卡脖子”困境

以高于进口的质量,低于进口价格

实现从替代进口、到超越进口

再逆袭出口的飞跃

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福建省制造业省级单项冠军企业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恒而达工厂航拍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恒而达生产车间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重型模切工具

主要用于箱包、鞋服等轻工业领域

皮革、织物切削

20世纪90年代莆田鞋服产业发展迅速

国内鞋、服箱包行业

所使用的重型模切工具被国外垄断

几乎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


为填补这项国内空白

恒而达成立之初

就开始自主研发重型模切工具

经过两年反复试验、打磨

1996年,成功研发出

相较于当时进口产品质量更优

价格却只有进口产品1/10

重型模切工具

并将其命名为—— “刀模钢”

此举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实现国产替代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刀模钢




如今 ,“刀模钢”

已成为国际通用品名

是恒而达在轻工业领域最具代表性产品

2011年至今,“刀模钢”

产销量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远销俄罗斯越南印度

巴西、墨西哥等46个国家和地区

年均销售量长达4500万米

长度可绕地球赤道一圈

2022年,恒而达

牵头起草《模切刀》首个行业标准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模切工具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双金属带锯条”锯切工具

广泛应用于军重工业、装备制造

建筑建材、机械、汽车等

重工业领域

各种钢材和有色金属的切削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锯切工具




2012年,恒而达

正式打开“轻重并举”的业务模式

产品由轻工业拓展至重工业

金属材料切削领域

成功研发出的“双金属带锯条”产品

产品质量媲美欧、美、日

价格却只有进口产品的1/3

实现国产替代进口

同时加速产品系列化布局

产销量全国领先水平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CNC 数控圆锯机

广泛运用于金属材料的快速锯切

“削铁如泥”

仅需10秒可锯切直径13cm的钢材

切面平整光洁

相比于传统的锯切工艺

省时、省工、省料

效率提升了15倍,价格是进口的1/3

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CNC数控圆锯裁切




2017年,恒而达

进入自动化专用装备制造领域

布局高端智能数控装备研发

自主研发CNC全自动圆锯机

智能柔性材料裁切机

CNC 高速带锯床、CNC加工中心等

高端智能数控装备

将恒而达的产品与配套装备一体化

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功能定制

有利于满足客户一站式的采购需求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滑块‍CNC加工区‍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直线导轨副”滚动功能部件

是直线滑动的轨道

是各行业自动化生产线关键部件

严重依赖进口

被国家工信部等五部门列为

制约国家制造业发展“卡脖子”技术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直线导轨副




2023年

恒而达自主研发“直线导轨副”产品

成功解决“卡脖子”技术壁垒

实现小规模投产试用

2024年

该产品实现大规模量产生产

产品质量比肩全球同类产品

价格远低于进口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改变了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

逐步实现国产替代进口



莆田恒而达: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 - 天天要闻

▲直线导轨副应用




恒而达

取意“锲而不舍,恒而达之”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不断打破技术垄断

实现国产替代进口逆袭出口

助力中国制造业“出圈”“出彩”



THE END

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

编辑|王敏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图解巷道高冒区、复杂空巷充填及上隅角密闭 - 天天要闻

图解巷道高冒区、复杂空巷充填及上隅角密闭

我是通风安全,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一通三防】与【安全管理】干货。一、充填设备及工艺材料施工采用的设备主要有气动隔膜泵、混合器。材料充填工艺如下:按照水灰比(1.
五十万米高空捕捉地表细节 - 天天要闻

五十万米高空捕捉地表细节

长光卫星智慧农业农村综合指挥平台界面。 长光卫星供图李岩在加工反射镜。 本报记者 刘以晴摄“吉林一号”宽幅卫星总装现场。 长光卫星供图“吉林一号”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和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我国首款航天大模型 让卫星管理更聪明 - 天天要闻

我国首款航天大模型 让卫星管理更聪明

随着天上的卫星组网越来越多,这些卫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为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国首个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卫星管理更聪明。航天大模型“华山”,首次将大语言模型应用在航天领域的产品上,运用AI帮助用户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轨道计算与分析、指令代码生成等航天器在轨管理工作。通过数据学习,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猫“荷风”“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 - 天天要闻

大熊猫“荷风”“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

当地时间5月14日,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荷风”和“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当天,美泉宫动物园为“荷风”和“兰韵”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发表致辞。现场观众热情高涨,众多儿童欢呼雀跃,
资深研究员亲授AI实操秘籍,助力医学研究设计效率翻倍! - 天天要闻

资深研究员亲授AI实操秘籍,助力医学研究设计效率翻倍!

我们都知道医学研究方案设计耗时又耗力?面对复杂的实验逻辑和文献海量信息,如何快速产出高质量方案呢?我想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决问题吧!那今天刷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有福了,本文结合梅斯医学资深研究员张磊博士直播干货,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标、优化实验设计,文末还附赠工具试用入口!【研究方案设计的前置知...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 天天要闻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常温常压下,氢以气体状态存在。高压下,氢结晶为固体。而超高压下固体氢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谜。1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一项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用X射线纳米探针首次“看见”固体氢的复杂晶体结构。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天天要闻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早上好!上观新闻‘早读’来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上海多云到阴,下午起局部地区有短时小雨,22~29℃§今日关注“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5月14日12时12分,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 天天要闻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研团队终生难忘的一天。他们在“模速空间”参加一场以“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为主题的沙龙时,与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面对面交流。这些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他们身处的科研环境如何?记者来到毗邻“模速空间”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