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茶山遇上卫星,老电影遇上新技术!如此“新质”获全国记者点赞【东南风好扬新帆】

2024年06月13日09:20:23 科学 8958
当古老茶山遇到高精尖卫星
当胶片电影遇到前沿数字修复技术
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化学反应?
在福建安溪
这一切已不再是想象!
古老茶山遇上卫星,老电影遇上新技术!如此“新质”获全国记者点赞【东南风好扬新帆】 - 天天要闻
6月12日下午,东南风好扬“新”帆——广电融媒体总编记者福建新质生产力采访团走进福建安溪县,来到充满科技气息的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展示中心,探秘空天大数据如何为茶山披上智慧外衣,体验数字化技术如何守护经典光影记忆。
古老茶山遇上卫星,老电影遇上新技术!如此“新质”获全国记者点赞【东南风好扬新帆】 - 天天要闻


空天大数据
为茶山披上智慧外衣

福建人的一天是从一杯清茶开始的。在福建最大的产茶地安溪县,高科技正在武装这里的数十万亩茶山,越来越多的新装备加入了茶农的日常。

比如生物信息对抗系统,它利用声、光、电的干扰来减少害虫交配,可有效防治茶叶病虫害,做到化学农药零使用,为安溪茶园向绿色有机发展提供科技保障。通过“慧种茶app”还能实时显示茶园长势,监测土壤成分,而这些数据的来源居然是一颗叫做“铁观音”的卫星

古老茶山遇上卫星,老电影遇上新技术!如此“新质”获全国记者点赞【东南风好扬新帆】 - 天天要闻

古老茶山遇上卫星,老电影遇上新技术!如此“新质”获全国记者点赞【东南风好扬新帆】 - 天天要闻

总编记者们深入福建首个空天大数据产业园采访了解到,安溪县目前已经成功发射了“安溪铁观音一号”和“铁观音2号”两颗卫星,两颗卫星对地组网,形成了星座,可以实时对安溪县的茶园进行遥感,最高分辨率达到了0.5米,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单颗茶树的长势。

古老茶山遇上卫星,老电影遇上新技术!如此“新质”获全国记者点赞【东南风好扬新帆】 - 天天要闻

古老茶山遇上卫星,老电影遇上新技术!如此“新质”获全国记者点赞【东南风好扬新帆】 - 天天要闻

数字茶业指挥舱内记者们看到,全县60多万亩茶园的总体长势,都可以通过这里的大屏幕监测数据,接近50项数据可以被精确提取,对茶园的管理、茶叶的种植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大家纷纷惊叹,以前的老百姓是看天吃饭,现在是看卫星!

古老茶山遇上卫星,老电影遇上新技术!如此“新质”获全国记者点赞【东南风好扬新帆】 - 天天要闻

古老茶山遇上卫星,老电影遇上新技术!如此“新质”获全国记者点赞【东南风好扬新帆】 - 天天要闻

如今,“安溪铁观音一号、二号遥感卫星”所获取的亚米级高质量对地观测数据,已经应用到了福建数字城市、数字茶园、地灾监测、农业林业监测、海洋监测、环保监测、智慧电网、社会综治等各个领域,不仅提高了效率和可持续性,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动态和变化。

古老茶山遇上卫星,老电影遇上新技术!如此“新质”获全国记者点赞【东南风好扬新帆】 - 天天要闻
泉州中科星桥空天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梓安告诉总编记者们,除了现在看到的遥感卫星接收站网福建站,他们还计划在云南、新疆、黑龙江等地建设更多的接收站,同时计划发射第三颗卫星。到时多颗卫星连成星链,形成战网,将更稳定有效地监测地表的情况,在各个应用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电影修复在安溪‍‍‍‍‍‍‍‍‍‍‍‍
数字化守护光影记忆‍‍‍‍‍‍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总编记者们还深入采访了“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
安溪数字资源中心2023年完成修复《烈火中永生》《董小宛》《劳工之爱情》等27部老电影(其中13部4k电影)。该中心2023年3月25日正式揭牌,已经建成中国电影资料馆数字备份库、国家影像修复基地、融媒体制作基地、艺术影院(安溪店)、电影剧本孵化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践站点等,打造成为一个集修复、拆条、渲染、存储、分发、影视拍摄、旅游以及影视人才培养、剧本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影视产业聚合中心,并将生成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电影数字资源和世界上最大的影像数字修复体系。

古老茶山遇上卫星,老电影遇上新技术!如此“新质”获全国记者点赞【东南风好扬新帆】 - 天天要闻

天津新闻广播记者瞿婧秋说,沉睡百年的老电影通过数字化获得新生,并通过ip开发产生新的价值,能引起更多人对历史影像资料保护和开发的兴趣。未来,借助安溪数字资源中心能做的事相信还有更多。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马骏腾表示,福建有着“数字福建”的建设经验,数字经济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新近还上线了大数据交易平台,完全可以在数字电影版权交易、老电影数字藏品等创新应用中作出更多尝试。

古老茶山遇上卫星,老电影遇上新技术!如此“新质”获全国记者点赞【东南风好扬新帆】 - 天天要闻


本次联合采访活动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指导,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广播新闻节目委员会、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福建新闻广播承办。接下来,采访团还将深入探秘安溪“双铁”魅力,宣传报道安溪铁观音、藤铁非遗技艺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奏响高质量发展“交响曲”。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