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苏:从领空到太空,我为祖国飞得更高

2024年04月30日02:41:54 科学 4669

这次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当中另一个新面孔,就是航天员李广苏,经过三年多的刻苦训练,李广苏已经完成了从战斗机飞行员到航天驾驶员的转变。在我们对他的采访中可以感受到,严谨、细致、沉稳,是李广苏的最大特质。

今年36岁的李广苏,1987年出生在江苏沛县。2005年,对于正在读高中的李广苏来说,能够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驾驶战鹰翱翔蓝天保卫祖国,是他曾经的梦想。经过严格选拔,李广苏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加入飞行学员的队伍。

李广苏:从领空到太空,我为祖国飞得更高 - 天天要闻

航天员 李广苏:之前我飞的是国产的三代半飞机。我执行了很多任务,我觉得那些都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李广苏:从领空到太空,我为祖国飞得更高 - 天天要闻

2018年5月,我国启动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这个消息对于符合各项选拔条件的李广苏来说,充满了兴奋和挑战。2020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李广苏从众多报名参选的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中的一员。

李广苏:从领空到太空,我为祖国飞得更高 - 天天要闻

航天员 李广苏: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还挺惊讶的,还有点感觉不真实,然后反复确认了一下,确实是通过了,还是如愿加入我们光荣的队伍里面来了。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随着身份的转变,多方面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李广苏:从领空到太空,我为祖国飞得更高 - 天天要闻

航天员 李广苏:我在学改装机型理论的时候,我们理论有一个及格线,但是航天这个理论没有人跟你说多少以上是及格,或者说你考到多少分以上你就达到标准了,大家都是奔着100分去,能考100分坚决不考99分。除了基础理论的学习,我觉得前庭功能的训练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当了航天员以后,这些动作是必练的科目,你必须经过这个阶段。怎么办?忍着,通过一次又一次一圈又一圈旋转,让自己去适应它,最后很从容地去把这个信念完成了。

李广苏:从领空到太空,我为祖国飞得更高 - 天天要闻

按照航天员训练大纲,第三批航天员开展了8大类、百余项的训练。从身体到意志的磨炼,从耐力到专业知识的提升,这些都是成为航天员的必经之路。李广苏完成了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李广苏与叶光富、李聪一起入选神舟十八号乘组。

李广苏:从领空到太空,我为祖国飞得更高 - 天天要闻

航天员 李广苏:经过了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以及方方面面的专业训练,可以说基础打得比较牢了,再加上将整个乘组的磨合训练,执行任务的底气越来越足。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三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期间,将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为了完成好这些任务,神舟十八号乘组进行了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李广苏:从领空到太空,我为祖国飞得更高 - 天天要闻

航天员 李广苏:我们的空间站在运行期间受到过空间碎片的袭扰,我们这次的任务涉及把我们整个空间站尽可能地防护起来。涉及出舱活动的训练,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场所就是失重水槽训练,以及我们的eva(出舱活动程序)训练,前期针对安装空间站防护板,我们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效果也都不错,配合也都比较默契。

对于李广苏来说,从守卫祖国领空到探索浩瀚太空,为国出征的步伐同样坚定。

李广苏:从领空到太空,我为祖国飞得更高 - 天天要闻

航天员 李广苏:我曾经是一个飞行员,我有着11年的飞行生涯,祖国的天空也曾经有我的足迹,祖国的很多的角落,也有我奋斗过的足迹。但是不管飞行员也好,航天员也罢,都是在不同的岗位上在为国家做贡献。很期待看一看脱离大气层以后的星空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出舱的时候肯定更期待了,应该会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视野应该会非常开阔,然后在舱外跟着空间站一起迎接日出日落。看着我们脚下的地球一圈圈地转动,我觉得应该会是一幅非常美妙的场景。

来源:央视新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李德仁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金-全额捐给这所高校 - 天天要闻

李德仁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金-全额捐给这所高校

2023年5月3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迎来了中国科技界的巅峰时刻。在这里,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这一奖项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象征着国家对科学家们辛勤工作和卓越贡献的最高认可。今年,这一殊荣由两位科学巨擘——薛其坤院士和李德仁院士摘得,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杰出成就让整个科技界为之瞩目。地球科学的...
人事时间|最闪亮的星:这些大师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天天要闻

人事时间|最闪亮的星:这些大师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的崇高荣誉。2024年5月13日,李德仁在武汉大学的办公室里。  本文图均为 新华社 图李德仁生于1939年12月,是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他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
30张活久未见照:藤壶钻进了鲨鱼眼睛,水蛭大战蚯蚓黑吃黑 - 天天要闻

30张活久未见照:藤壶钻进了鲨鱼眼睛,水蛭大战蚯蚓黑吃黑

01、棕榈凤头鹦鹉小时候长得并不好看,尤其是当它们没毛的时候,来看看这些小家伙年幼时候的状态。02、为什么这只青蛙会有那么多腿?这是因为寄生虫感染导致的变异。03、色彩绚丽的两只海兔相拥04、这到底是个心理素质多强大的人呐05、那只老鼠是不
重磅!河南多家上市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丨名单 - 天天要闻

重磅!河南多家上市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丨名单

【大河财立方消息】6月24日,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9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  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半导...
国家科技奖出炉,华科大7个项目获奖 - 天天要闻

国家科技奖出炉,华科大7个项目获奖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科技界的盛会上,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7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徐明厚教授团队完成的项目“
权威发布|喜报!吉林省12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 天天要闻

权威发布|喜报!吉林省12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9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  据了解,吉林省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计12项,其中主持项目3项,参与项目9项。  其中...
因宇航服冷却液泄漏,NASA 今日取消国际空间站太空行走 - 天天要闻

因宇航服冷却液泄漏,NASA 今日取消国际空间站太空行走

IT之家 6 月 24 日消息,NASA 今日宣布取消了在国际空间站的太空行走,原因是宇航服冷却液在舱口泄漏。IT之家从 Space 获悉,美国宇航员特雷西・考德威尔・戴森(Tracy Caldwell Dyson)和迈克・巴拉特(Mike Barratt)在美国东部时间今天上午 8 点 52 分(北京时间 20 点 52 分)被任务控制中心告知,停止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