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2024年03月22日10:05:04 科学 1409

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 天天要闻

飓风拉里(图片来源:MEGAN MCARTHUR)

2021年8月30日,一个起源于非洲西海岸沿海地区的热带低压,逐渐发展成了一场飓风——飓风拉里(Hurricane Larry)。9月4日,拉里在大西洋中部达到了4级(风速达到178~208千米/小时)。随后它穿过百慕大东部,于9月11日凌晨在加拿大纽芬兰岛(Newfoundland)的大博纳湾登陆

就在纽芬兰居民忙着应对和躲避飓风的时候,位于登陆地点130千米外的一群科学家却兴奋了起来,他们正充满期待地迎接着飓风拉里的到来

纽芬兰岛人口密度极低(1.4人/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人烟稀少且工业发展十分有限,因此很少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而飓风拉里在登陆纽芬兰之前的路径都在海上,没有到达过主要的陆地区域。对这群科学家来说,这是研究一个重要问题的极佳机会:从海洋来的飓风,能给陆地带来多少微塑料?

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 天天要闻

纽芬兰之景(图片来源:Tango7174 - CC BY-SA 4.0)

从海洋到大气,又回到陆地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几乎随处可见。任何塑料制品的使用、生产、丢弃过程都可能产生微塑料。陆地上产生的微塑料颗粒可能进入河流,最终又流入海洋。此外,航运和捕鱼等人类海上产业也可能为海洋带来微塑料。

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 天天要闻

海洋中的微塑料(图片来源:unsplash)

此前,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当塑料进入了海洋,会一直随着洋流流动。在此过程中,微塑料可能会被海洋生物吸收,或是沉入海底。除非是在偶然之间又被洋流冲上海滩,否则它们会长期留在海洋。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比起被洋流冲回海岸,海洋微塑料还有更高效的方式回到陆地。比如,一些塑料颗粒可以通过海洋中气泡的破裂或海浪的作用进入海洋上空的大气,这些微塑料的尺寸和密度较小,可以被大气带到很远的地方,其中一部分就可能被带回陆地

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 天天要闻

海洋中的微塑料可能通过气泡和海浪进入空气(图片来源:Allen et al,2020)

而像拉里这样的强飓风,可能会加剧上述过程,让更多的微塑料从海洋进入空气。而这些含有微塑料的空气会随飓风一起移动,在飓风遇到陆地或较冷的水域开始减弱时,其中悬浮的微塑料就可能通过强降雨等方式回到陆地。

那么,飓风拉里给纽芬兰带去了多少微塑料呢?

每天每平方米撒下数万微塑料

这些在纽芬兰等待飓风的研究者,在开阔地面上放置了一个直径200毫米、高1米的玻璃收集装置,并用木桩将它紧紧地固定在地面上。装置内有一些超纯水,可以捕获从空气到达地面的物质,包括微塑料。在飓风达到这个装置所在区域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几天里,研究者每隔六个小时,就会收集一次装置内的样本,并换上新的超纯水为下一次收集做准备。

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 天天要闻

研究所使用的样本收集装置(图片来源:Dalhousie University)

在9月9日到9月12日的时间里,他们一共收集到了11份样本。结果发现,在飓风路过采样点区域之前或之后,每天每平方米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在700到3000粒之间,而在飓风拉里经过采样区域时,每天每平方米落下的微塑料颗粒数量最多达到了113 569(±29 215)粒。而实际数量可能比这个测量的数据还要高,因为这项研究没办法统计直径小于1.2微米的微塑料颗粒。

从样本里收集到的微塑料中,含量最多的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这种塑料成分常被用于海洋工业活动,因为它能抵抗来自藻类或海洋细菌的生物污损(biofouling,生物附着在材料上使其性能下降或损坏)。其次是丙烯酸(acrylic)和聚酯(PES),主要来源是服装中的合成纤维,这意味着这些微粒很可能是从陆地废水到达海洋中的。

对飓风路线的分析表明,飓风拉里在抵达样本收集点的48小时内,很可能经过了北大西洋马尾藻海(Sargasso Sea)的垃圾带,该区域海面微塑料浓度达到了每平方千米580 000粒。这种巨大海洋垃圾带是由于洋流将海洋微塑料带到世界各地,并集中在流涡(gyre,大尺度海水闭合环流)中形成的。

飓风拉里也掠过了拉布拉多洋流(Labrador Current),而拉布拉多洋流带来了来自北冰洋的海水。而即便是北冰洋下7米深的水域中,大于50微米微塑料的浓度也达到了每平方米282粒

微塑料循环

纽芬兰是个人烟罕至的地方,本该保持着原始自然的美丽,远离人类的污染,但飓风拉里却能在这个地方每天每平方米撒下数万粒微塑料。纽芬兰有着许多湖泊,许多微塑料可能落入了这些湖泊中。而由于湖泊的流入流出有限,这些微塑料可能会在其中停留很长时间,影响湖泊中的生态系统

但纽芬兰并不是唯一被微塑料入侵的自然之境,此前也有研究在偏远山区中检测到来自大城市的微塑料。甚至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内,都出现了微塑料的痕迹。在2020年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一项报告显示,每年有超过122吨微塑料沉积在美国西部的保护地里。更为离谱的是,科学家甚至在北极的雪中也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

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 天天要闻

美国国家公园和其它野外保护地中的微塑料(图片来源:Brahney et al,2020)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环境中微塑料颗粒的流动,就和氮循环、碳循环和水循环一样,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微塑料循环

地面上的微塑料可能进入大气中,也可能渗入地层,迁移到地下水和地表水中。水中的微塑料也可能转移到空气中,或者成为沉积物,或流向海洋等其它下游生态系统。存在于各种环境中的微塑料,又可能会被该生态环境中的生物摄入,从而影响生态系统。微塑料还可能沿食物链和食物网向更高营养级传递,不过目前还缺乏相关的系统研究。

飓风来袭,每天在每平方米地面撒下超过10万颗微塑料 - 天天要闻

微塑料循环(图片来源:Rochman & Hoellein,2020/Science)

但至少有一点比较明确:我们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微塑料已经无处不在了。就算完全不使用塑料制品(虽然这是个很不现实的假设),空气和水源中的微塑料也可能随着呼吸和饮食进入我们的身体。

虽然目前相关研究还比较初步,但已经有许多证据表明,微塑料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在更大尺度上,微塑料还可能对气候产生大规模影响。比如被分解后产生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影响大气对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从而影响大气层热量传递;影响云的形成,从而影响降水模式……

所以,微塑料大概已经是这个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吧。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是经国家批准建设的国家工程科技领域信息汇聚中心、数据挖掘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

知识中心网址:
https://www.ckcest.cn/entry/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光源开放15年 “鹦鹉螺”持续服务科研团队产出重大成果 - 天天要闻

上海光源开放15年 “鹦鹉螺”持续服务科研团队产出重大成果

图说:空中俯瞰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光源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上海光源,服务用户15年了!它可以加上很多很多形容词:外形酷似鹦鹉螺、出现在上海初三化学教材封面、中国大陆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主任赵振堂自豪地说,上海光源目前有34条束线和46个实验站服务用户实验,已进...
揭秘三只羊参与电音节主办方 三只羊参与电音节主办方仅7人参保 - 天天要闻

揭秘三只羊参与电音节主办方 三只羊参与电音节主办方仅7人参保

据媒体报道,近日,网红疯狂小杨哥参与举办的合肥电音节被指宰客,一瓶纯净水卖20元,场外不足十元的红牛进场后涨到28元一瓶。公开信息显示,此次电音节由三只羊集团联合武汉铁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安徽博文娱乐有限公司承办。天眼查App显示,电音节主办方武汉铁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刘秀...
学术创新中的问题意识与价值立场——评董天策教授《提要探微:新闻传播理论纵横》 - 天天要闻

学术创新中的问题意识与价值立场——评董天策教授《提要探微:新闻传播理论纵横》

□刘丹凌摘要董天策教授的论文集《提要探微:新闻传播理论纵横》,既有对新闻传播学科体系、知识生产与边界工作的广邃思考,亦有对新闻策划、媒介事件、算法伦理、网络公共事件等微观问题的深刻洞见;既有对新闻传播学术脉络的耙梳与承继,亦有对研究方法创新、研究范式融合与中层理论深化的自觉与追求;既有在全球视野中审...
最大级别!太阳耀斑爆发,6天接连4次!密切跟踪! - 天天要闻

最大级别!太阳耀斑爆发,6天接连4次!密切跟踪!

今年5月,能量强度达到最大级别的“X级”太阳耀斑已经爆发4次。作为太阳表面的强烈能量喷发,近期频繁爆发的太阳耀斑对生活有哪些影响?我们需要担心吗?  强太阳耀斑6天内4次爆发  记者梳理发现,本月已爆发了4次X级太阳耀斑。  北京时间5月3日10时22分,太阳爆发了5月第一次强耀斑(X1.6级)。  5月5日又爆发了两...
有望成为首款!突破性双特异性抗体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 天天要闻

有望成为首款!突破性双特异性抗体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Merus公司今日宣布,美国FDA已接受为双特异性抗体zenocutuzumab(Zeno)递交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并授予其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神经调节蛋白1融合阳性(NRG1+)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胰腺癌(PDAC)患者。新闻稿指出,如果获得批准,Zeno有望成为首款治疗NRG1阳性癌症的靶向疗法。这一BL...
广电网络躲不掉“灰犀牛”? - 天天要闻

广电网络躲不掉“灰犀牛”?

每经记者:夏子博    每经编辑:贺娟娟“黑天鹅”和“灰犀牛”是一对财经领域常见词汇,“黑天鹅”常比喻难以预见性的突发事件,灰犀牛事件则是在早有警示信号和迹象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而将灰犀牛危机用在广电运营领域,恰当又不恰当,因为一众广电运营商们不仅已经看见了“灰犀牛”,甚至已经被冲撞的“七荤八素”。...
我国发布太阳耀斑预警,会影响正常生活吗? - 天天要闻

我国发布太阳耀斑预警,会影响正常生活吗?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耀斑黄色预警,北京时间2024年5月5日14时01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X1.3级),该事件发生时我国处于白天,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了影响。预计未来三天,仍有可能爆发M级甚至X级以上耀斑。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将密切跟踪事件发展,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5月5日下午,相关话题登上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