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无冰之夏”或将提前到来,这将造成哪些影响?

2024年03月10日21:35:10 科学 1897

3月上旬,《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杂志发表论文,北极或将未来几年内出现“无冰之夏”。以前,科学界对北极“无冰之夏”的主流预测,倾向于最早出现在2030年后。

北极“无冰之夏”或将提前到来,这将造成哪些影响? - 天天要闻

△门武在2010年参加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

如今,预测时间提前了。“北极无冰”或将最早发生在2020年-2030年的某个8月底或9月初的一天。这将造成哪些影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门武教授曾参加我国第四次北极科考,他认为,气候变暖与北极“无冰”互相驱动,或将产生更大影响事件。

碳排放再不降低,未来北极可能长期“无冰”

北冰洋,全球最特殊的一片大洋,大众印象中它是一片冰天雪地的“纯白世界”。这些常年不化的冰盖,正是北冰洋最显著的特征,冰盖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然而,近年来北冰洋“化冻”,成为科学界密切关注的现象。根据气象记录,1979年至2000年,北极夏季最小海冰范围平均为670万平方千米。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数值在2012年达到最低,只有近334万平方千米,减少了一半左右。

此次,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北极地区第一个“无冰”日将要来临,而且比以前预测的提前了10多年。研究人员认为,无论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如何变化,这一情况都将发生。

科学界对北极“无冰”的定义,并非冰块完全消失。当海洋中的冰面积小于100万平方公里,即可视为北极“无冰”。此时,剩余的冰雪将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北极群岛区域。

该研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北极地区在海冰覆盖率最低的9月时,可能出现整整一个月没有浮冰的情况;到本世纪末,“无冰”季节可能每年持续数月。若碳排放继续升高或保持现今水平,地球最北端地区在冬季可能也会持续“无冰”。

北极熊走向末路?生态系统或将“洗牌”

北冰洋“化冻”对于北极熊来说,这显然是个坏消息。它们难以依靠海冰去伏击捕食海豹,只能冒险攀爬海崖去攻击鸟类,或吃其他性价比不高的猎物。曾经的“北冰洋霸主”,如今也面临着营养不良的窘境。曾有人拍到,瘦骨嶙峋的北极熊行走在单薄的海冰上。有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头骨尺寸来推算北极熊的体型。在对比近300个北极熊头骨标本后,科研人员发现其头骨尺寸在百年间缩小了2%至9%。

“北极熊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我们在北极科考的时候,也很少发现北极熊。”门武教授曾在2010年参加我国第四次北极科考,他认为,北极“无冰”意味着生态系统“洗牌”,北极熊这样的“明星物种”更容易被公众同情,但很多体型微小生命也值得关注。“例如冰藻,这是一种生活在极地冰层下的特有藻类。尽管它们不起眼,却是支撑起北极生态链的重要力量。”门武介绍,藻类处于食物链底层,供给处于食物链中上层的海洋生物(鱼、虾、海豹、鲸类等),进而构建了复杂的生态链。北极无冰显然对冰藻有极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北极生态链。北极变暖,各种冷水种生物将会消失,外来暖水种生物入侵,生态系统将面临大变局。

门武表示,北极“无冰”,还意味着北极区域更多的海水暴露在大气中,势必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加速北极的酸化。而酸化会对海洋生物带来严重的威胁,海水的酸度在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许多的海洋生物需要碳酸钙或是钙化结构来发育、形成和维持壳及骨架。海水的酸化无疑会影响生物形成这些钙化结构,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气候变暖与北极“无冰”互相驱动,值得警惕

对于人类来说,北极“无冰”同样值得警惕。白色的海冰可以反射更多的太阳热量,若海冰缩减,更多热量将被海水吸收,这会导致北极气温进一步上升,反过来加剧海冰融化,形成恶性循环。由于液态水比冰的热容量更大,北极的“无冰之夏”将吸收并存储更多的热量,从洋流和大气循环等多个方面扰乱现有的气候状态,各种极端天气将更为频繁地出现在全球。

门武介绍,北大西洋经向翻转流是大洋热盐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半球冰川消融形成的淡水进入海洋,削弱了北大西洋经向翻转流。简单来说,北大西洋经向翻转流是全球热量输送和分配的重要驱动,最终的结果就会导致温室气体所形成的热量更多停留在海洋表面,进而加热大气,导致气候变暖加剧,加剧各种极端天气事件。

北极海冰减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在航运方面,北冰洋航线的开辟将大大缩短太平洋和大西洋间的海运航程。门武表示,北冰洋航线的经济效益可能难以抵消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人类活动可能还会对北极地区的海域产生污染。因此,人类应采取积极措施降低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是钟寅 受访对象供图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