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猫”想表达什么思想?真的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吗?

2023年12月30日17:05:13 科学 1611

薛定谔的猫,只是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之前也做过很多次科普。之所以会多次科普薛定谔的猫,就是因为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如果你详细了解了薛定谔的猫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意味着对量子力学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

“薛定谔的猫”想表达什么思想?真的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吗? - 天天要闻

具体背景是这样的。

爱因斯坦和玻尔两位物理学界大佬,都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既然如此,按道理讲,爱因斯坦和玻尔不应该有什么冲突,毕竟两人都不会质疑量子力学。

不过在第五届和第六届索尔维大会上,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出现了激烈的“冲突”,当然不是打架,而是辩论。

“薛定谔的猫”想表达什么思想?真的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吗? - 天天要闻

爱因斯坦质疑玻尔关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的诠释,说白了就是“哥本哈根诠释”,而玻尔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爱因斯坦坚决不承认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和“叠加态”,认为背后一定存在未被发现的“隐变量”,只要找到“隐变量”,就可以用经典物理学解释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

不过玻尔坚持认为“不确定性”和“叠加态”就是量子世界的固有属性,这才有了两人的激烈辩论。

你可能会不解:这也没有薛定谔和薛定谔的猫什么事啊,说这些干嘛呢?

别着急,听我慢慢讲。

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辩论并没有最终结果,两人谁都没有说服对方。爱因斯坦并不服气,于是便联合波多尔斯基和罗森一起提出了著名的“EPR佯谬”,EPR分别是三人名字的首字母。

“薛定谔的猫”想表达什么思想?真的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吗? - 天天要闻

EPR佯谬到底什么意思呢?

它针对的其实还是哥本哈根诠释中的不确定性原理,通俗理解是这样的。

不确定性原理表明,我们不可能同时测量出微观粒子准确的位置和速度信息,位置越准确,速度就越不准确。而位置的不确定性与速度不确定性乘积必须不小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虽然很小,但比零要大。

爱因斯坦等三人认为,如果把纠缠中的两个粒子A和B分开,相距很远。之后测量粒子A的位置,根据不确定性原理,位置确定了,速度自然就确定不了。但是可以测量B的速度,由于A和B处于纠缠态,根据动量守恒,就可以间接获取A的动量,自然也就知道A的速度了。

这不就相当于我们同时知道了粒子A的准确位置和速度信息了吗?果真如此的话,就与不确定性原理发生了矛盾。

“薛定谔的猫”想表达什么思想?真的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吗? - 天天要闻

再通俗点可以这样理解。有一副手套,分别被装在两个密封的箱子里,我们并不知道两个箱子里的手套哪个是左手套,哪个是右手套。现在把两个箱子放在相距一千光年远的两个地方,玻尔打开其中一个箱子发现是左手套,那么立刻就知道另一个箱子里是右手套,相当于玻尔瞬间获取了一千光年外的信息,远超了光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该薛定谔登场了。

与爱因斯坦一样,薛定谔也是经典物理学派的坚定支持者,他对哥本哈根诠释中的不确定性原理也非常反感。

“薛定谔的猫”想表达什么思想?真的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吗? - 天天要闻

薛定谔这家伙确实聪明绝顶,是物理学天才,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该方程在量子世界的地位就相当于牛顿定律在宏观世界的地位,描述的是微观粒子的运行规律。不过薛定谔无法解释公式中的“波函数”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玻恩给出了解释,认为所谓的“波函数”其实就是概率波,玻恩也因为“概率波”诠释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按说你薛定谔应该感谢玻恩才对,但玻恩也是哥本哈根学派的成员之一,他提出的概率波诠释本质上还是不确定性,薛定谔本人对此非常生气,他把EPR佯谬又定义为“量子纠缠”,这个名字在当时确实很不受欢迎,甚至会成为被戏谑的对象。

之后,薛定谔又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讽刺并质疑哥本哈根学派所谓的“叠加态”。不得不承认,薛定谔真的是天才,思维很具有跳跃性。

原本薛定谔只是想借助这个思想实验恶心哥本哈根学派,一开始也确实“恶心”到了,不过随着量子力学不断发展,这个思想实验到后来竟然成了推动量子力学发展的的某种动力,最起码成为了一个几乎众人皆知的科普知识。

“薛定谔的猫”想表达什么思想?真的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吗? - 天天要闻

实验过程就不详述了,简单讲就是,通过一个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与否,来控制开关,然后开关控制毒气瓶是否打开释放毒气。

按照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放射性元素一直处于“衰变与不衰变”的叠加态,最终猫自然也处于“生和死”的叠加态。而要想知道这只猫到底是死是活,只有通过观测,而在观测的一瞬间,猫的状态就发生了坍缩,从叠加态坍缩为“本征态”,也就是某一个确定状态,要么死,要么活。

很显然,这样的猫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薛定谔就是想用这个思想实验讽刺哥本哈根学派。

薛定谔设计的这个思想实验真的很高明。因为在爱因斯坦和玻尔大辩论的时候,玻尔总是会强调量子力学中的诡异现象,比如说不确定性和叠加态只会出现在量子世界,不会出现在宏观世界。

而薛定谔用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成功地把微观世界的量子效应(放射性元素的叠加态)与宏观世界(那只猫)联系起来。对于这个思想实验,一时间连玻尔本人也有点懵,毕竟如果叠加态真的存在,那里理论上“既死又活”的猫也会存在,但现实中怎么可能存在这样的猫呢?

而如果叠加态不存在,不等于自己打自己脸吗?相当于玻尔和哥本哈根学派自己否定到了自己。

“薛定谔的猫”想表达什么思想?真的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吗? - 天天要闻

于是,随着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不断发酵,最终这只猫也成了物理学界四大神兽之一,可谓家喻户晓,现实中很多人把自己家的猫就起名为“薛定谔”,可见这只猫有多出名了。

但物理学该如何解释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呢?衍生了很多假说。

“薛定谔的猫”想表达什么思想?真的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吗? - 天天要闻

比如说多世界假说,这个假说确实让人感觉很疯狂。认为在我们观测的一瞬间,世界就发生了分裂,分裂为两个世界,其中一个世界里的猫是活的,另一个世界里的猫是死的,如果我们世界里的猫是活的,不代表死猫就不存在,只是出现在了另一个世界。

更深层的意思是,由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观测,意味着我们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分裂,你的任何一次选择,任何一次决定都会分裂成两个世界。你在做出一个选择的同时,自然会放弃其他选择,但并不是说其他选择没有出现,只是出现在了其他世界。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两个女孩你都很喜欢,你都不想放弃,但现实中你不得不做出选择,只能选其中的一个女孩,放弃另一个女孩。但其实在你选择的时候,就会分裂成两个世界,你在另一个世界选择的是另一个女孩。

可以看出,多世界假说太疯狂了,也很难通过实验去验证,所以至今也不被大众接受。

还有就是“退相干”诠释,也是目前相对最可靠的诠释。所谓“退相干”,说白了就是“不再具有相干性”,也就是说“不再具有量子力学中的纠缠,叠加态和不确定性”。

“薛定谔的猫”想表达什么思想?真的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吗? - 天天要闻

退相干理论认为,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实验甚至还没开始时,放射性元素的叠加态就已经发生了“退相干”,不再具备“叠加态”。为什么?

因为放射性元素不可避免地会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就相当于是“观测”。密封的箱子不可能是绝对的真空,即便假设是绝对的真空,箱子里面仍旧有开关,毒气瓶,当然还有猫本身。由于任何形式的观测都会导致叠加态发生坍缩,成为本征态,因此猫也可以是观测者。

也就是说,在哥本哈根学派眼里,叠加态确实是存在的,是量子世界的固有属性,只不过这种叠加态很难表现在宏观世界里。

而随着上世纪60年代贝尔不等式的问世,也让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之间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结果就是爱因斯坦错了,哥本哈根学派笑到了最后。

“薛定谔的猫”想表达什么思想?真的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吗? - 天天要闻

贝尔不等式是从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推导出来的一个属性,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简单讲就是,如果隐变量存在,那么量子纠缠的结果应满足一定的统计规律,即贝尔不等式。

也就是说,如果贝尔不等式成立,那么隐变量就存在,爱因斯坦对了。如果贝尔不等式不成立,那么隐变量就不存在,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就对了。

而实验证明,贝尔不等式确实不成立,因此哥本哈根学派笑对了,这也是为什么不确定性原理会被如今主流科学界认可。

“薛定谔的猫”想表达什么思想?真的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吗? - 天天要闻

而很多实验也确实表明量子纠缠现象的确存在,比如说我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早在2016年就实现了两个纠缠光子被分发到相距1200公里远处,仍保持纠缠态。

完!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 天天要闻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我还以为是蚊子,没想到它有这么强的威力。”近日,任女士向武汉亚心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全根讲述“随手一拍”的经历时,后悔不已。5月27日,任女士在户外露营时,一只形似蚂蚁的小虫突然飞到脖子上。她下意识地抬手一拍,瞬间感到颈部一阵灼烧般的刺痛。仅仅几小时后,她的右脸便出现大片红斑,并逐渐发展为5厘米×6厘米的...
美国能不能重建稀土产业链? - 天天要闻

美国能不能重建稀土产业链?

原创 聼风者 先厘清一个概念,就是稀土矿和稀土成品的区别。稀土矿在我们地球上其实并不稀少,但都只是以伴生矿的形式出现,聴风楼说真的,老美它自己的稀土矿储量,在世界上那也是数一数二的。既然它自己就有,那为啥还缺呢?
合肥这座公园树上“长”出小动物 - 天天要闻

合肥这座公园树上“长”出小动物

【来源:合肥在线】咬着玫瑰花的梅花鹿、乖巧可爱的小松鼠、掩在竹林中的大熊猫……这些充满童趣的形象并非真实的动物,而是巧妙地绘制在公园树洞之上的精美彩绘。近日,在天乐公园内,不少市民在游玩时偶然发现这一独特景观,纷纷被这小小的童话世界所吸引,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冬战三九夏战三伏,把电磁兼容从“玄学”变为科学 - 天天要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冬战三九夏战三伏,把电磁兼容从“玄学”变为科学

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科技领域代表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图/国新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苏东林介绍,她现在担任电磁兼容与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也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敢闯敢试45载,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时间之问”? - 天天要闻

敢闯敢试45载,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时间之问”?

理想之城。作 者丨王寒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从“经济特区”到“全球标杆”,45岁的深圳,仍在书写奇迹。一座科技、人文与生态和谐相融的理想之城,是什么模样?深圳率先给出了答案。以与人人相关的出行为例。在这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超过四分之一的前沿之城,150座、5676个采用华为最先进液冷大功率超充技术的充电...
中欧科学家论坛专家团队助力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圆满召开 - 天天要闻

中欧科学家论坛专家团队助力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圆满召开

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开幕式暨2025第二届“香江诺贝论坛”4月13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8位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40位海内外院士及世界顶尖科学家,以及青年科学家、企业家等近1000人出席,共同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议题。活动由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和香港贸易发展局合...
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获奖名单戳这里➙ - 天天要闻

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获奖名单戳这里➙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5月27日,作为全球设计界年度巅峰盛事,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IDEA-TOPS)颁奖盛典在深圳科学技术馆举行。本届艾特奖延续其“立足大湾区,面向世界”的定位,共收到全球75个国家7026件参赛作品
《自然·免疫学》:腺苷荼毒T细胞!科学家首次发现T细胞摄取腺苷,并导致免疫抑制的机制 - 天天要闻

《自然·免疫学》:腺苷荼毒T细胞!科学家首次发现T细胞摄取腺苷,并导致免疫抑制的机制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掉在地上、来路不明的东西不能乱吃,按说属于小孩子就能弄懂的常识,但就算各位都已经长大成人了,身体里的细胞也不见得能懂这一点。没错,说的就是你们T细胞,这一天天的,想办法让你们保持正常的功能已经不容易了,咋还自己乱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