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4月厄尔尼诺“没消失”,减弱又加强,回顾全球气候

2023年11月04日19:56:09 科学 1780

近期气象数据表明,2019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仍在持续,而且预计将持续下去。厄尔尼诺是一种引发极端气候现象的自然现象,其影响范围广泛。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2019年5月厄尔尼诺现状报告,科学家估计,当前的厄尔尼诺现象有70%的可能性持续整个夏季,并有55%的可能性持续至秋季。尽管数据存在差异,但可以确定的是,厄尔尼诺现象将持续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确定了!4月厄尔尼诺“没消失”,减弱又加强,回顾全球气候 - 天天要闻


厄尔尼诺现象是由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发的,这一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数据显示,Nio3.4地区的海表温度较长期平均温度高出0.7°C。大多数气象模型预测,海洋表面温度将在秋季超过厄尔尼诺阈值0.5°C。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确定了!4月厄尔尼诺“没消失”,减弱又加强,回顾全球气候 - 天天要闻


厄尔尼诺现象的存在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影响。它可以引发热带太平洋地区更多的云层和降雨,同时在其他地区导致干燥条件。这种气候模式还与超级气旋风暴的发生有关。虽然厄尔尼诺现象的强度可能在不同月份有所变化,但它并没有完全消失。


确定了!4月厄尔尼诺“没消失”,减弱又加强,回顾全球气候 - 天天要闻


科学数据显示,大气中的近地面风也是厄尔尼诺现象的一部分,它们通常从东向西吹,保持太平洋西部温水的积聚。这些风的变化是厄尔尼诺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4月份,这些风的平均速度接近正常水平,但厄尔尼诺信号的轻微减弱与Madden-Julian振荡(MJO)的活跃度有关。Madden-Julian振荡是一种与赤道活跃风暴和对流变化有关的现象,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厄尔尼诺现象的数据减弱可能是暂时性的。


确定了!4月厄尔尼诺“没消失”,减弱又加强,回顾全球气候 - 天天要闻


然而,在5月的第一周,随着MJO进入太平洋,中西太平洋地区的贸易风急剧减弱,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重新加强。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数据预测,这次的厄尔尼诺事件可能持续超过15个月,这是一个较长的厄尔尼诺周期。


确定了!4月厄尔尼诺“没消失”,减弱又加强,回顾全球气候 - 天天要闻


需要注意的是,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极端气候条件,如干旱和高温。它对各个地区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气候变化。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闻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盖房子,要从地球上运建材吗?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要地球“发货”、飞船“快递”吗?“不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测实验室时,记者从科研人员口中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月壤3D打印系统设备。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新华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新华社记者郭晨、班娟娟、姚远在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条孕育了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街”。过去的10多年里,方圆几公里内,一个拥有中电信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代表性企业的量子产业集群在此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