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2023年09月28日12:24:02 科学 1155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照片的威力:从史上第一张照片到宇宙的壮丽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在我们探讨照片的威力之前,请您动动手指,点击“关注”按钮。这个小动作既能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也为我们的创作团队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照片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我们可以通过相机捕捉到真实世界的画面,呈现事物的真实面貌。相比于手工绘画,照片更加真实和具体,因为它们直接记录了光线和影像。但在摄影术和相机出现之前,人们无法轻松地捕捉到真实世界的影像。在古代,表达和记录事物只能依靠绘画、雕塑等手艺。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因此,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照相机及其照片是一项令人惊奇的科技创新。相传慈禧太后曾因为照相机技术的奇妙而感到惊恐,甚至担心照相机会夺走她的灵魂。然而,与慈禧太后相比,史上第一张照片早已诞生。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在1826年或1827年,法国发明家尼斯福尔·尼埃普斯创造了历史上第一张照片,名为《窗外景象》。这张黑白照片展示了法国勃艮第地区利沃尼村一间房子窗外的景象,包括建筑物、树木和天空。尼埃普斯使用一块镀银铜板,涂上沥青,然后将其放置在一个相机中,让阳光透过相机镜头的小孔照射到铜板上。曝光时间长达几个小时,沥青在阳光照射下逐渐固化,形成了一幅图像。尼埃普斯通过油漆和溶剂的处理,使图像稳定,并去除了未固化的沥青。尼埃普斯的《窗外景象》成为了摄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代表着人类首次成功捕捉到真实世界的图像,为后来的摄影技术奠定了基础。虽然这张照片的质量粗糙,但它开创了摄影艺术和技术的新时代。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现如今,我们不仅可以拍摄窗外的景象,还可以拍摄草原、湖泊、星空等各种壮丽的场景。借助探测器,我们甚至能在遥远的太空中拍摄照片。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1968年12月24日,美国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的绕月飞行任务——阿波罗8号。航天员威廉·安德斯弗兰克·博尔曼和詹姆斯·洛弗尔绕月轨道飞行。当他们的太空船从月球的背面绕到正面时,他们看到了地球的新视角。威廉·安德斯使用相机拍摄了著名的《地出》照片。这张照片展示了一个蓝色的行星,悬浮在黑暗的太空中,周围是无垠的宇宙。照片中呈现了地球的曲线和太阳的光芒,以及月球表面的灰色。这张照片看起来就像是地球的半身像,启发了后人。随后的阿波罗17号任务延续了这一传统,在飞往月球的途中,宇航员们使用航天器上的相机拍下了地球的全景照片。这张被称为《蓝色弹珠》的照片展示了地球的整体面貌,唤起了人们对地球的保护和环保意识。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2016年,NASA发射了OSIRIS-REx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采集小行星的样本,但也不忘记录下地球的影像。2017年,OSIRIS-REx在距离地球500万公里的位置拍摄了一张照片,地球已经显得微不足道,更像一个小点。距离地球100亿公里外,地球又是什么样子呢?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NASA的著名旅行者一号任务展示了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1977年,旅行者一号从地球发射,开始了探索太阳系的伟大征程,飞行235.5亿公里。旅行者一号搭载了一系列科学仪器,包括摄像机、光谱仪、磁力仪等,用于收集各种数据并传回地球。经过多年的飞行,旅行者一号成功地飞掠近木星土星,并向地球发送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令人惊叹的图像。这些照片展示了木星大红斑、土星环系等的详细观测,以及土卫六Titan)和土卫二Enceladus)等卫星的勘测。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旅行者一号不仅完成了主要任务,还进行了一项被称为“家族肖像”的任务。1990年2月14日,当旅行者一号距离地球约64亿公里时,它回望太阳系,拍摄了一系列照片,包括太阳、地球和其他几个行星。这些照片被用来创建一张太阳系的家族肖像照片,展示了太阳系的规模和多样性。尽管由于光线和角度的限制,旅行者一号并没有拍摄到水星火星。但其他的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被成功地拍摄下来。这张照片提醒着我们,可观测宇宙的尺度之大,地球在其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然而,宇宙更是浩瀚无垠,远超我们的认知。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科学家估计可观测宇宙的直径约为930亿光年,但在这之外,宇宙仍然广阔无边。宇宙的扩张永无止境,我们根本无法完全理解它的边界。


人类有多渺小?已飞235亿公里的飞船,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人深思 - 天天要闻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 天天要闻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聚焦前沿科学、产业趋势与政策创新,邀请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