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神”回归学术界:“祝贺 MIT 拥有何恺明!”

2023年07月31日21:31:12 科学 1736
“AI 大神”回归学术界:“祝贺 MIT 拥有何恺明!” - 天天要闻

整理 | 郑丽媛

出品 | CSDN(ID:CSDNnews)

今年 3 月,MIT麻省理工学院)官网预告了一场特别研讨会:何恺明,“追求视觉智能”。一般来说,MIT 的这种特别研讨会可被视为求职学者的一场“面试”,用以展示其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

“AI 大神”回归学术界:“祝贺 MIT 拥有何恺明!” - 天天要闻

因此由这条预告开始,有关何恺明将离开 Facebook AI 研究院、去 MIT 担任教职的说法,在 AI 圈就愈演愈烈。

终于,根据何恺明 GitHub 主页的最新信息,这个传言得到了证实:“我将于 2024 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EECS),成为一名教师。”

“AI 大神”回归学术界:“祝贺 MIT 拥有何恺明!” - 天天要闻“AI 大神”回归学术界:“祝贺 MIT 拥有何恺明!” - 天天要闻

从高考状元,到 “CVPR 最佳论文奖” 首位华人得主

曾有人在网上说,“如果说深度学习三巨头 Hinton、LeCun、Bengio 是 T0 级别,那么何恺明毫无疑问 T1 级别”,这条评论得到了上千人的赞同——何恺明,一个如今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领域几乎无人不知的名字。

回顾何恺明一路走来的经历和成绩,便会发现许多人将他称作“大神”、“天才”并不夸张。

1984 年生于广东广州的何恺明,从小成绩优异,高中时凭借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获得了保送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资格。但他却依旧选择参加高考,在 2003 年以标准分 900 分成为了广东省“高考状元”,并放弃了保送的专业,凭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础科学班录取。

在清华大学的四年,何恺明不仅接连三年获得奖学金,还在 2007 年没毕业的时候,就进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视觉计算组实习,实习导师为孙剑博士。

清华本科毕业后,何恺明又进入了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研究生,师从知名 AI 教授汤晓鸥,期间也仍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参与相关研究。

2009 年,何恺明的第一篇论文 “Single ImageHaze Removalusing Dark Channel Prior(基于暗原色的单一图像去雾技术)” 获得 IEEE 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年度最佳论文奖——这也是 CVPR 创办 25 年以来,首次有华人学者获此殊荣,“何恺明”这个名字也由此在 CV 领域打出了名号。

2011 年博士毕业后,何恺明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担任研究员一职。到了 2016 年,何恺明从 MSRA 离开,并加入了 Facebook 人工智能实验室,从此担任研究科学家至今。

“AI 大神”回归学术界:“祝贺 MIT 拥有何恺明!” - 天天要闻

“祝贺 MIT 拥有何恺明!”

“我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领域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论文。”

正如何恺明在 GitHub 主页所说,根据 Google Scholar 的统计,这些年来他共发表了 73 篇论文,H Index 数据为 67,截至本月其论文被引用次数更是已超过 46 万次,并且每年增加 10 万次以上——据统计,何恺明加入 MIT 之后,他将成为该校论文引用量最高的学者。

除了 2009 年的 CVPR 年度最佳论文奖,此后何恺明发表的论文多次被评为各种“最佳”,其本人也在 2018 年荣获 PAMI 青年研究员奖:

▶ 2016 年,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获得 CVPR 最佳论文奖。

▶ 2017 年,Mask R-CNN,获得 ICCV 最佳论文奖。

▶ 2017 年,Focal Los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获得 ICCV 最佳学生论文奖。

▶ 2021 年,Exploring Simple Siames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获得 CVPR 最佳论文提名。

根据何恺明主页介绍,他的研究涉及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领域的多个课题,包括通过计算机视觉问题的视角,致力于开发适用于各种领域的通用方法。而当前,他的研究重点是建立计算机模型,以便从复杂世界中学习表征并开发智能:“我研究的长期目标是用能力更强的 AI 来增强人类智能。”

对于这样一位“大神”加盟 MIT,英伟达 AI 科学家 Jim Fan 感慨道:“通常我们会祝贺某人加入 MIT,但这次我要祝贺 MIT 拥有何恺明!”

“AI 大神”回归学术界:“祝贺 MIT 拥有何恺明!” - 天天要闻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羡慕:“MIT 的学生真是太幸运了,以后能直接跟着他学习。”

“AI 大神”回归学术界:“祝贺 MIT 拥有何恺明!” - 天天要闻

但同时,或许是联想到了前阵子 Meta 工程师、React 项目核心人员 Dan Abramov 也宣布几周后要辞去 Meta 的工作,有一部分网友开始担忧 Meta 的人才留存情况:“还有谁留在 Meta?”

“AI 大神”回归学术界:“祝贺 MIT 拥有何恺明!” - 天天要闻

那么,对于何恺明回归学术界这件事,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链接:

https://www.csail.mit.edu/event/eecs-special-seminar-kaiming-he-pursuit-visual-intelligence

https://kaiminghe.github.io/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5%E6%81%BA%E6%98%8E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黄河调水调沙进行时 揭秘“人工洪峰”输沙入海的科学手段 - 天天要闻

黄河调水调沙进行时 揭秘“人工洪峰”输沙入海的科学手段

今年黄河流域已于7月1日正式入汛。为应对汛期,黄河2025年调水调沙任务已于6月23日启动,历时17天。什么是调水调沙,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黄河2025年调水调沙启动 随着今年调水调沙开启,目前黄河下游山东段流量逐渐加大,已出现今年最大流量。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为了恢复这片...
圆明园千亩荷花盛开 你能认出几种? - 天天要闻

圆明园千亩荷花盛开 你能认出几种?

盛夏时节,北京圆明园千亩荷花次第绽放,粉白嫣红的荷花摇曳于碧波之上,勾勒出“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美画卷,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入园打卡。据记者了解,今年圆明园内汇聚了200多个品种的荷花,从粉黛轻染到雪白无瑕,从单瓣舒展到重瓣叠翠,姿态万千。
从“破冰”到盛放,爱奇艺“内容高原”再跃升 - 天天要闻

从“破冰”到盛放,爱奇艺“内容高原”再跃升

泛娱乐顶尖自媒体 只讲干货和硬逻辑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犀牛娱乐犀牛娱乐原创文|沈婉婷 编辑|朴芳玉兰花开,历久弥香。刚刚走过“三十而立”的白玉兰奖在今年给行业带来了新气象。从本届的提名作品和评奖结果来看,古装、悬疑、职场、都市等几乎所有重要的题材赛道都被覆盖到,既有风格厚重、叙事宏大的主旋律长篇佳作,...
交大科研成果登上《自然》,用人工智能设计出优异的热辐射超材料 - 天天要闻

交大科研成果登上《自然》,用人工智能设计出优异的热辐射超材料

在材料科学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北京时间7月2日晚,上海交通大学团队领衔研发的成果登上《自然》杂志,在人工智能设计热辐射超材料领域取得原创突破:他们研发的逆向设计AI模型,能大批量生成热辐射超材料的候选设计方案。经过“优中选优”,交大团队在实验室制备了4种AI模型设计的材料,它们在多种户外场景...
研究显示:美国青少年驾车时超五分之一时间在看手机 - 天天要闻

研究显示:美国青少年驾车时超五分之一时间在看手机

IT之家 7 月 3 日消息,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美国青少年司机开车时,超过五分之一的时间注意力被手机分散,其中许多看手机的时长足以显著增加发生车祸的风险。该研究发表于《交通伤害预防》杂志,研究发现,平均而言,美国青少年在每次驾车行程中有 2
360亿订单,核聚变龙头,藏不住了! - 天天要闻

360亿订单,核聚变龙头,藏不住了!

太阳,为何能燃烧50亿年?这是因为太阳内部一直在进行大量的核聚变反应,每秒钟都有6亿吨氢原子碰撞、融合。过程中那些微小的质量损耗,便化作光和热的形式驱动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