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2023年07月13日22:37:06 科学 1283

就在马伟明院士的“全能舰”引起热议,我国首艘配备电磁弹射和电子阻拦的国产航母开始“拆棚子”的关键时刻,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科技八院805所)一份发明技术颠覆性专利公布:利用飞艇悬浮器,在30千米高度左右的临近空间,采用电磁弹射系统,发射卫星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我们知道临近空间的飞行器研究近些年已经进入了高峰期,而类似于基洛夫样式的飞艇悬浮物在新时期更具潜力。因此805所这项专利采用了三大系统实现临近空间卫星发射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第一,飞艇系统。

根据专利,飞艇系统将运行在20-100千米对的工控,超大气囊保持悬浮状态,柔性薄膜太阳电池阵及储能装置的能源系统提供电力供应,气动舵面及飞行控制系统、任务管理系统、电动螺旋桨推进系统。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目前,中国科学院浮空器系统研究发展中心、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都已经开展了多年的试验,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笔者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活动时,也仔细看了上述单位的展览,目前临近空间原位探测体系化平台、临空平台高动态感传控一体化载荷系统都已经初步建立,相关硬件和软件系统基本完善,并且已经实现了驻空20千米长航时飞行,对于临空平台的态势感知已经具备的完整的能力。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但是,公开的信息并未查询到中国悬浮器的负载能力,以及能源供给情况。不过有两个好消息:

一是,得益于半导体产业发展,气艇悬浮器所需的惰性气体完全能自主供应。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二是,空天院35KM太阳电池高空原位标定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使中科院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临近空间 35km 太阳电池高空原位标定技术的研究机构之一。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飞艇系统只要能满足载重需求,为临近空间提供运载平台也就值得期待。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第二,电磁发射系统卫星系统

飞艇搭载电磁弹射系统与微纳卫星,运行在30~40千米高度的临近空间,调整适合角度之后,通过仅仅100米长的电磁发射轨道加速,以8千米/秒的速度直接将卫星射入近地轨道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仔细算一下速度和电磁轨道、能源供给的要求可谓是“空前绝后”。

根据知名科学博主“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测算,即便发射一颗10公斤的微纳卫星,为了突破黑障层,也需要加装防热大底的整流罩以及火箭推进发动机,总质量就可能达到了100公斤。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而发射耗能高达3.2e+9J,换算成电能大约是888.9千瓦·时,按照现在的电池能量密度,可能需要10吨以上的蓄电池,这还是在有超级电容等蓄能的前提下。

并且百米加速度要达到320000米/秒²,也就是32,653G,卫星根本承受不了。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所以说,电磁弹射发射卫星问题还不小,能源供给是个大问题,对应的就是气艇悬浮器的承载能力了。

当然,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也许有一天这些都不是问题。笔者也查询了上述专利第一个申请人“夏陈超”的其他研究成果,就有惊人的发现。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第一,参与撰写了《 模块化核动力航天器设计及其关键技术 》一文,为研究模块化核动力航天器提供参考。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第二,参与撰写了《空间堆核动力技术选择研究 》一文,以空间堆核电源为重点,分析了国际发展现状和未来航天需求,分别针对大功率

(100 kWe~1 MWe) 和小功率 (1 kWe~10 kWe) 应用需求,提出了技术主导方案。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论文围绕主导技术方案梳理了关键技术,为我国空间堆核动力技术发展规划和预先研究提供参考。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也就是说,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在继续,现在申请相关专利是具有前瞻性的,我们普通人能意识到问题,科研人员当然也能想到,只不过进行先导研究之后,再逐个结局问题。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话说70多年前,钱学森提出了“一小时打遍全球”的设想,现在我们才逐渐靠近这个目标,没有前瞻性,那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肯定的是,当马伟明院士搞定电磁弹射之后,才是开始,陆基、海基、空基都将实现电磁发射,而这个奋斗的过程,需要更多的青年科学家感想敢做,去进行应用创新。想象一下,在临近空间建立一个“天空之城”将是怎么样的一种景象?

能实现吗?临近空间电磁发射,10公斤卫星直接入轨,天基发射近了 - 天天要闻

近些年临近空间、空天一体飞行器发展迅速,很多国家都在制造空天武器,事实证明即便不再临近空间发射卫星,部署防御性的装置也十分有必要,那么将10公斤的卫星,或者很小的武器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长,不负骄阳 - 天天要闻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长,不负骄阳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天我们迎来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标志着盛夏的登场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启“蒸煮模式”这一时节,暑气蒸腾全国从南到北,正是荷花竞相盛放之时偶有清风拂过,满塘荷香给炎热的夏季添
享年94岁!哈工大教授严家騄逝世,讣告:是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重大损失 - 天天要闻

享年94岁!哈工大教授严家騄逝世,讣告:是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重大损失

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热工专业创始人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严家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4岁。严家騄同志1931年1月出生于江苏南通,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同年进入哈工大读研,1985年任教授。历任哈工大热工教研室主任、工程热物理研究室主任。曾...
“丹娜丝”逐渐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宁德一带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将出现 2.5 到 3.5 米的大浪 - 天天要闻

“丹娜丝”逐渐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宁德一带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将出现 2.5 到 3.5 米的大浪

今年第 4 号台风 “丹娜丝”备受关注。最新消息显示,截至 7 月 7 日 17时,“丹娜丝” 为热带风暴级,台风中心位于距离浙江省温岭市偏南方向约 190公里的东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9 级(23 米 / 秒,约 83 公里 / 小时)。“丹娜丝”将先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8日早晨起逐渐转向偏西方向...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 天天要闻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关注+星标,好搭档不错过7.7本周值得读来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发表,我们为您精选呈现。1.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2. 并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与慢性炎症相关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拟态是否成功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心理学 |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 天天要闻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赖、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复使用并借鉴的科学,它能带来更快、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及更为广泛的益处,而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这一切的基础。以OA形式发表研究,也能为研究人员和作者带来影响力和可见度等诸多益处: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优势,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广的影响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