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发现新靶点

2023年05月14日21:28:13 科学 1013

科技日报记者雍黎

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有了新的靶点。14日,重庆金凤实验室举行2022-2023年度科技成果发布会,集中展示实验室投用以来最新的科研进展。其中,刘新东团队首次阐明IL-8对脑胶质瘤发病和联合阻断治疗机制的影响,揭示了白细胞介素-8(以下简称“IL-8”)在构筑脑胶质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的作用及作为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应用价值,该成果已于《肿瘤细胞》公开发表。

“脑胶质瘤恶性程度高,病人生存期短,临床治疗手段有限。”论文第一作者、金凤实验室的刘浩飞博士介绍,脑胶质瘤是最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肿瘤发生的特殊位置及其侵袭生长的特性,导致脑胶质瘤很难通过手术完全切除。高级别胶质瘤的复发率几乎为100%,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4个月。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肿瘤,但其对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为提高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效果,刘新东团队对脑胶质瘤中T细胞的功能、状态及其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阻断IL-8后肿瘤中M2型巨噬细胞和免疫抑制性小胶质明显减少,而抗血管生成单核源性巨噬细胞增多。这说明阻断IL-8改变了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分化轨迹,逆转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的治疗效果。

“目前,我们已经自主研发了IL-8的全人源化中和抗体,正在进行前临床试验推进计划。”刘浩飞表示,得益于金凤实验室病理表型组平台、实验动物中心、单细胞多组学平台等平台支持,极大地加快了研究和临床转化。

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发现新靶点 - 天天要闻

金凤实验室举行2022-2023年度科技成果发布会现场。金凤实验室供图

据了解,此次成果发布是金凤实验室去年揭牌以来的首次科研成果发布会,会上还发布了何永红团队研发出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重免疫荧光扫描分析系统,赵泽团队开发了首台病理组织智慧取材和分析系统等多项科技成果,涵盖免疫病理基础研究、数字病理设备、病理人工智能诊断、高能级科研平台等方面。金凤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为核心任务,创新科研组织范式,开展原始创新研究,产出引领性成果,赋能产业创新

(来源:科技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