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重磅:人-鼠大脑完美“结合”!开创类器官研究新时代

2022年10月13日10:31:54 科学 1103

点击关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自然》重磅:人-鼠大脑完美“结合”!开创类器官研究新时代 - 天天要闻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横空出世,让科学家在干细胞发育生物学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非常具有潜力的应用之一便是类器官。借助干细胞的分化能力,研究者可以在3D的条件下让干细胞形成聚集,之后再定向朝某个器官组织分化。

这些细胞最后会自我组装成微型的、类似器官的团块,模拟对象可以是肝脏、肾脏,也可以是大脑。类脑器官使得神经科学的研究变得更加方便,科学家可以直接在培养皿里操控感兴趣的神经元,找到背后的神经机制或者潜在药物靶点。

《自然》重磅:人-鼠大脑完美“结合”!开创类器官研究新时代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123RF

不过,培养皿中的类脑器官并不完美,神经组织总是难以完全正确地成熟分化,因此也会缺乏现实大脑中的一些连接,这也成为了类脑器官研究的一大缺憾。

今天,《自然》的重磅研究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研究将类脑器官移植到了大鼠正在发育的大脑中,结果他们发现类脑器官可以正常发育和成熟,并与大脑的神经回路部分地整合到一起,真正成为大脑的一部分

《自然》重磅:人-鼠大脑完美“结合”!开创类器官研究新时代 - 天天要闻

研究中首先选取了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作为培养基础,hiPSC可以在2D条件下培养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而在特殊的3D培养条件下,hiPSC还能发育成纹状体、皮层等不同的结构,这些组织可以进行合并,构成组装类器官,这也是一种研究复杂神经回路的方式。

而在论文中,研究者将培养出的人类皮层类器官移植到了幼年大鼠的皮层,这些幼鼠的免疫系统是具有缺陷的,因此移植的类器官不会遭到免疫排斥。

而移植的时间点也非常关键,必须在大鼠的大脑神经回路没有完全形成之前完成,这样能够给类器官提供发育的窗口。事实上,类器官也会拼命融入新的土壤,即使类器官起源于人类,它们也不会抗拒大鼠的生活环境。

《自然》重磅:人-鼠大脑完美“结合”!开创类器官研究新时代 - 天天要闻

▲人类的皮层类器官可以移植到大鼠脑内,并发育成熟发挥功能(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根据观察,类器官可以与大鼠的大脑一同发育、成熟,这些类器官会逐渐发展出血管,为自己的发育提供营养。逐渐地,类器官中会出现一些原本不存在的细胞类型,像小胶质细胞这种特异的免疫细胞会逐渐浸润到类器官中。这些都表明,人类的类脑器官已经和大鼠的大脑形成功能连接,融为一体了。

不过类器官并不会发育成与人类大脑皮层一模一样,也缺乏一些细胞类型。但与体外培养的相比,这种移植过的类脑器官神经元要更大,联系也要更加紧密。而接受移植的大鼠生存状态也与普通大鼠没有什么区别,生存超过1年的大鼠比例超过了70%。

《自然》重磅:人-鼠大脑完美“结合”!开创类器官研究新时代 - 天天要闻

▲作者将类脑器官移植到了大鼠特定部位(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除了正常的类脑器官,研究者还尝试借助Timothy综合征患者的干细胞培养了类脑器官进行移植。由此发育而来的类器官神经元明显要更简单,也会具有不同的突触连接和电活动。

当然,研究者还想知道一个关键问题,这些成功在大鼠中取得一席之地的类脑器官能不能发挥作用。他们给类脑器官的细胞带上了特殊的光敏蛋白,在蓝光的刺激下,神经元便能得到激活。

他们发现,刺激类脑器官可以用于训练大鼠的奖励相关行为,例如舔舐水源。而没有接受移植的大鼠则不会有类似的反应,这说明类脑器官参与到了大鼠的奖励学习过程

这些全新的结果也证明了,类脑器官可以在宿主体内形成合适、成熟的组织,类器官研究又被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未来,一个可以更贴近现实的疾病研究系统正在朝我们走来。


参考资料:

[1] Human brain organoids influence rat behavior. Nature Vol 610 (2022).

[2] A nomenclature consensus for nervous system organoids and assembloids. Nature (2022).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219-6

[3] Maturation and circuit integration of transplanted human cortical organoids. Nature (2022).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277-w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 天天要闻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聚焦前沿科学、产业趋势与政策创新,邀请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 天天要闻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