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重磅:人-鼠大脑完美“结合”!开创类器官研究新时代

2022年10月13日10:31:54 科学 1103

点击关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自然》重磅:人-鼠大脑完美“结合”!开创类器官研究新时代 - 天天要闻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横空出世,让科学家在干细胞发育生物学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非常具有潜力的应用之一便是类器官。借助干细胞的分化能力,研究者可以在3D的条件下让干细胞形成聚集,之后再定向朝某个器官组织分化。

这些细胞最后会自我组装成微型的、类似器官的团块,模拟对象可以是肝脏、肾脏,也可以是大脑。类脑器官使得神经科学的研究变得更加方便,科学家可以直接在培养皿里操控感兴趣的神经元,找到背后的神经机制或者潜在药物靶点。

《自然》重磅:人-鼠大脑完美“结合”!开创类器官研究新时代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123RF

不过,培养皿中的类脑器官并不完美,神经组织总是难以完全正确地成熟分化,因此也会缺乏现实大脑中的一些连接,这也成为了类脑器官研究的一大缺憾。

今天,《自然》的重磅研究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研究将类脑器官移植到了大鼠正在发育的大脑中,结果他们发现类脑器官可以正常发育和成熟,并与大脑的神经回路部分地整合到一起,真正成为大脑的一部分

《自然》重磅:人-鼠大脑完美“结合”!开创类器官研究新时代 - 天天要闻

研究中首先选取了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作为培养基础,hiPSC可以在2D条件下培养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而在特殊的3D培养条件下,hiPSC还能发育成纹状体、皮层等不同的结构,这些组织可以进行合并,构成组装类器官,这也是一种研究复杂神经回路的方式。

而在论文中,研究者将培养出的人类皮层类器官移植到了幼年大鼠的皮层,这些幼鼠的免疫系统是具有缺陷的,因此移植的类器官不会遭到免疫排斥。

而移植的时间点也非常关键,必须在大鼠的大脑神经回路没有完全形成之前完成,这样能够给类器官提供发育的窗口。事实上,类器官也会拼命融入新的土壤,即使类器官起源于人类,它们也不会抗拒大鼠的生活环境。

《自然》重磅:人-鼠大脑完美“结合”!开创类器官研究新时代 - 天天要闻

▲人类的皮层类器官可以移植到大鼠脑内,并发育成熟发挥功能(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根据观察,类器官可以与大鼠的大脑一同发育、成熟,这些类器官会逐渐发展出血管,为自己的发育提供营养。逐渐地,类器官中会出现一些原本不存在的细胞类型,像小胶质细胞这种特异的免疫细胞会逐渐浸润到类器官中。这些都表明,人类的类脑器官已经和大鼠的大脑形成功能连接,融为一体了。

不过类器官并不会发育成与人类大脑皮层一模一样,也缺乏一些细胞类型。但与体外培养的相比,这种移植过的类脑器官神经元要更大,联系也要更加紧密。而接受移植的大鼠生存状态也与普通大鼠没有什么区别,生存超过1年的大鼠比例超过了70%。

《自然》重磅:人-鼠大脑完美“结合”!开创类器官研究新时代 - 天天要闻

▲作者将类脑器官移植到了大鼠特定部位(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除了正常的类脑器官,研究者还尝试借助Timothy综合征患者的干细胞培养了类脑器官进行移植。由此发育而来的类器官神经元明显要更简单,也会具有不同的突触连接和电活动。

当然,研究者还想知道一个关键问题,这些成功在大鼠中取得一席之地的类脑器官能不能发挥作用。他们给类脑器官的细胞带上了特殊的光敏蛋白,在蓝光的刺激下,神经元便能得到激活。

他们发现,刺激类脑器官可以用于训练大鼠的奖励相关行为,例如舔舐水源。而没有接受移植的大鼠则不会有类似的反应,这说明类脑器官参与到了大鼠的奖励学习过程

这些全新的结果也证明了,类脑器官可以在宿主体内形成合适、成熟的组织,类器官研究又被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未来,一个可以更贴近现实的疾病研究系统正在朝我们走来。


参考资料:

[1] Human brain organoids influence rat behavior. Nature Vol 610 (2022).

[2] A nomenclature consensus for nervous system organoids and assembloids. Nature (2022).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219-6

[3] Maturation and circuit integration of transplanted human cortical organoids. Nature (2022).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277-w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几秒内突然加速消失”,新疆多地现不明飞行物!官方回应 - 天天要闻

“几秒内突然加速消失”,新疆多地现不明飞行物!官方回应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5月16日晚,新疆乌鲁木齐夜空中出现不明飞行物,引发网友热议。多位目击者表示,该飞行物分为上下两个扇形,中间有一条很明显的分隔线,在夜空的衬托下特别明亮,当时有很多市民都掏出手机拍下了这一画面。乌鲁木齐网友称,16日晚22时56分,他和朋友正在从昌吉回乌鲁木齐市的路上。突然,天空中出现一个...
新疆上空“不明飞行物”是啥?当地气象局、科普博主揭秘 - 天天要闻

新疆上空“不明飞行物”是啥?当地气象局、科普博主揭秘

近日,新疆上空一发光移动的物体引发全网关注。在新疆乌鲁木齐、昌吉,甚至更远的克拉玛依、阿勒泰,都有网友拍下了这个“不明飞行物”,拍摄者称,在拍摄期间,“不明飞行物”的形状和速度还出现了变化。“不明飞行物”究竟是什么?
新疆多地出现不明飞行物,最新回应 - 天天要闻

新疆多地出现不明飞行物,最新回应

5月18日#新疆多地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冲上热搜。5月16日晚,多位目击者向记者表示该飞行物分为上下两个扇形中间有一条很明显的分隔线在夜空的衬托下特别明亮当时有很多市民都拍下了这一画面乌鲁木齐网友xerman告诉记者,16日晚10点56分,他和朋友正在从昌吉回乌鲁木齐市八钢路的路上,突然,天空中出现一个非常亮的物体,“...
张朝阳谈AI发展:科技进步带来惊喜和挑战  人类要时刻保持清醒 - 天天要闻

张朝阳谈AI发展:科技进步带来惊喜和挑战 人类要时刻保持清醒

央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当天,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多位院士、科学家与产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基础科学突破、技术革命产业化应用、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演进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开启全天的思想盛宴。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在致辞中表示,进入2024年...
热搜第一!新疆多地出现不明飞行物,最新回应→ - 天天要闻

热搜第一!新疆多地出现不明飞行物,最新回应→

5月18日,#新疆多地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冲上热搜。5月16日晚,新疆乌鲁木齐夜空中出现不明飞行物,引发网友热议。多位目击者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该飞行物分为上下两个扇形,中间有一条很明显的分隔线,在夜空的衬托下特别明亮,当时有很多市民都掏出
蒲慕明院士:好的科普应以“质疑、讨论公众关切的科学问题”为切入点 - 天天要闻

蒲慕明院士:好的科普应以“质疑、讨论公众关切的科学问题”为切入点

·公民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指标。科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没有科学基础的中小学生和成年人,另一类是针对有科学基础、多学科的科研人员的“高端科普”,这类科普有助于学科交叉的发展,我们现在缺乏高端科普。公民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指标,科普工作是科学家回报社会最直接的方式。5月17日,在上海科技...
张朝阳谈人工智能发展:人类要时刻保持清醒 - 天天要闻

张朝阳谈人工智能发展:人类要时刻保持清醒

【CNMO科技消息】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当天,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在北京举办,多位院士、科学家与产业界人士出席。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在致辞中表示,进入2024年、2025年,人类关于AI方面的进展进入快车道,具身智能百花齐放。但是,科技进步带来惊喜,同样也带来挑战。同时他强调,A...
新疆出现不明飞行物 - 天天要闻

新疆出现不明飞行物

嘿,宝子们,来听个超逗的事儿!5 月 16 日晚上呀,新疆乌鲁木齐的夜空就像个大舞台,突然闯进个不明飞行物这个 “怪咖”,一下子就成了大家唠嗑的热门话题,这到底是啥呀?那晚,乌鲁木齐的夜空里这个神秘家伙一现身,市民们就像小侦探发现宝藏一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