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2022年10月01日21:57:23 科学 1388

自人类出现以来,二百万年间,人口一直在增长,现在,地球上已经有70多亿人口了。我们知道,人们定居的地方一般会具有地势平坦、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利等共同的特点。

不过,有些地方,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为人所定居,人口一个比一个稀疏。那么,这类地方有哪些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吧!

我先放出几个世界人口分布图,让你们对世界人口分布有大致的了解。

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 天天要闻

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 天天要闻


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 天天要闻

气候寒冷、纬度高的地区

这是人口稀疏区的一类。那些地方,纬度高、气候寒冷,有的地方冻土层深厚,有的直接为冰盖所覆盖,总之,不仅食物匮乏,对于商业贸易也十分的不利,自然也就没人住了。

这类地方,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南极洲,南极点就在南极大陆上,冰盖厚达四千多米,温度在冬半年可低至近零下九十度。在这个环境下,冰变得十分坚硬,钢变得十分脆弱,稀有气体氡在这个温度下,只好凝结为固体了。更不用说人了,人一去直接冻死。

其他的都在北半球,北冰洋沿岸那些地方除了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剩下的地方 ,包括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兰岛、北欧的北侧,还有中西伯利亚与东西伯利亚 ,都成了人口稀疏区。当然,西西伯利亚的人口,也远远没达到“稠密”二字。

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 天天要闻

加拿大,它的人口集中于狭窄的南侧,北侧几乎无人定居。


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 天天要闻

俄罗斯,从图中也能看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的城镇数量,与东侧形成鲜明的对比。

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

这类地方离海洋较远,水汽较难抵达,降水少,且昼夜温差很大。那里,气候往往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往往是草原与荒漠。集中于亚洲,包括蒙古高原图兰平原、哈萨克丘陵,还有我国西北地区。

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 天天要闻

蒙古是一个人口十分稀疏的国家,其居民分布十分零散。


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 天天要闻

中亚5个斯坦的地形版地图,我们能发现:这片地方沙漠广布,城镇分布很不均衡。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这也是一类人口稀疏区。一方面,它们的海拔较高,这使它们气温较低、大气较稀薄。我国青藏地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极端的例子,它的空气密度仅有海平面的一半,多数人一上去会引起高原缺氧症状。另一方面,大部分的高原地势崎岖,不利于交通运输。这会使居民的生活增加负担,发生自然灾害的几率也比平原地区高一些。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我就不多列举了。

因此,谁又愿意待在海拔高而崎岖的高原山区呢?

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 天天要闻

中国的青藏地区。这里的平均海拔达四千米以上,大气十分稀薄。


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 天天要闻

这是美国本土的人口稀疏区,即大高原与落基山地地区。

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地区

观察地图,我们会发现: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侧,总分布着沙漠。为什么呢?原来,副热带高气压带操控着下沉气流,掌管了这些地区。事实上,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着回归线地区每一个角落,而大陆东岸没事儿,那是它产生的偏东风,顺带地带走了很多水汽。

而水汽们,则很难从西侧进入了,因而回归线西侧,昼液温差大,而且十分干燥。人进去了,如果没有水供应,没两天就会干死。因而,没人会愿意待在沙漠了。

这样的地方,有不少,有横跨11国的庞大的撒哈拉沙漠,有平均每年仅有0.1毫米降水、曾83年不下雨的阿塔卡马沙漠,此外,美国西南侧、墨西哥、澳大利亚、纳米比亚阿拉伯半岛等多地都有类似的热带沙漠。


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 天天要闻

撒哈拉沙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积堪比澳洲大陆,堪称几乎无法侵犯的生命禁区。


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 天天要闻

阿拉伯半岛也分布着不少沙漠。其中以横跨4国的鲁卜哈利沙漠最大。


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 天天要闻

澳大利亚的三大沙漠。惊人的是,热带荒漠竟占澳洲大陆一半左右的面积。

湿热而又危机四伏的雨林地区

热带雨林多分布于南北纬10度之间。那里气候湿润,终年高温多雨,又多分布于平坦的地区,而且生物资源与淡水资源十分丰富。本来,它是能居住的。但为什么,它成了人口稀疏区呢?关键的两点:一是那里危机四伏,二是湿气偏高,划破的伤口很难愈合,易致感染。因而人们也不在雨林定居了,尽管现代人类的不知多少万世祖还活在雨林。

这3个地方,集中了全世界七成以上的热带雨林,它们即是(按大小排序):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当然,还有一些雨林“飞”到了回归线附近,北至我国西双版纳,南到马达加斯加东岸,也有小片雨林分布。

不过,说实话,这些雨林,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只是不宜居而已。

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 天天要闻

巴西西北侧的亚马孙平原。那里,流淌着全世界最大的水系,养育着4万多种热带植物。


地球上的70多亿人是怎么分布的?这些地方,人一个比一个少 - 天天要闻

大巽他群岛(马来群岛的一部分)示意。爪哇岛人口稠密,另3个大岛则分布着不少雨林,居民分布零散。

【完】

以上,列举了5种类型的人口稀疏区,它们自然景观各异,但它们:一个相同点,就是都不适合定居。你们觉得呢?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看法,发到评论区哦!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