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缺货还涨价,大客户转向东方

2022年07月05日01:18:01 科学 1378

台湾经济日报称,由于全球网络通信芯片持续缺货,再加上美国龙头厂商芯片报价大涨,客户即使接受涨价也无法如期取得芯片。因此,欧美部分电信客户要求网通厂更改终端设计,并改用联发科、瑞昱芯片。

美国芯片缺货还涨价,大客户转向东方 - 天天要闻

美国缺芯

看到这则消息,笔者由衷地感叹:任你疯来任你狂,任你从容去死亡!

美国人的傲慢依旧

产能不足,还涨价;涨价还不能及时发货,这是什么操作?美国人以为,高端芯片,舍我其谁,真当地球上只有美国能造芯片了?

美国芯片缺货还涨价,大客户转向东方 - 天天要闻

就是这么傲慢

美国的这波傲慢操作,成功将自己的大客户双手送给了联发科、瑞昱等亚洲厂商。对于美国电信运营商来说,购买美国本土芯片,不但价格高,还没货。意思是高价买一张空头支票,什么时候发货,不知道!

美国芯片缺货还涨价,大客户转向东方 - 天天要闻

衰落就是因为傲慢还懒惰

用亚洲人的思维模式,既然产能不足,如果低价能够稳住客户,那就低价稳住客户。然后再用低价获得客户的谅解和支持,让客户同意延迟发货。可傲慢的美国人呢,以舍我其谁的姿态拿着鞭子硬生生地把它的大客户给赶到了台湾。

美国的高端制造日渐式微

本来在全球缺芯的当下,正是美国加快高端制造回流美国本土的大好时机。加大投资力度,增加产能,降低成本,如果这样的操作能够实现,至少在高端芯片制造这一领域能够让美国重新振作起来。

美国芯片缺货还涨价,大客户转向东方 - 天天要闻

芯片制造

遗憾的是,美国的操作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不过,美国的这波迷之操作,却又在预料之中。美国的产业链残缺不全,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美国人的傲慢和”法治精神“。你敢让员工加班,工会就能让你企业倒闭!在这样拖拖拉拉磨洋工般的生产效率下,增加产能就是个死结。

美国芯片缺货还涨价,大客户转向东方 - 天天要闻

美国芯片制造份额持续降低

看看马斯克在欧美大量裁员,却又在中国加大投资,就能明白中国除了劳动力廉价,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可以三班倒。明白了这一点,美国的高端制造业的衰落不是理所应当吗?

中美之间的碰撞本质上是勤劳与智慧的较量

很多专家、学者在谈到中美之间的较量的时候,会列举出经济实力、历史对比、科技能力、军事力量等量化标准。笔者以为,这些东西其实都没有谈到根本。根本的东西其实就两样:勤劳与智慧。

美国芯片缺货还涨价,大客户转向东方 - 天天要闻

中美较量

勤劳,是创造实力的基础,而智慧则是创造实力的倍增器。拥有了智慧,就拥有了科技力,而有了科技力又肯努力奋斗,两者相互促进又互为表里。

美国芯片缺货还涨价,大客户转向东方 - 天天要闻

智慧比拼

如今的美国,智慧正在逐渐式微,而勤劳根本就谈不上了。曾几何时,美国汇聚了全球顶尖的智力,并创造出了璀璨的科技成果。而如今,尽管美国汇聚的智力不会一夜之间消失,但美国在智力上的优势逐渐在走下坡路。即便今天的美国智力在不断地出产成果,但却缺少科技成果的实现能力。制造业的空心化,让美国本土能干活和会干活的人逐渐消失。

美国芯片缺货还涨价,大客户转向东方 - 天天要闻

中国赢在制造

科技,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实验室中,它就不能为人类和社会产生财富和动力。

满清时代乾隆的傲慢自大,让满清一步步迈进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命运,让中国人成为被压迫和被宰割的受难者。而今天的美国,正在重复满清末期的愚蠢!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
嫦娥六号,到家!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到家!

今天,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探测器已于本月初先后完成月球背面软着陆、采样、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等工作。欢迎回家致敬追梦的中国航天来源:央视新闻、央广网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