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2022年07月02日18:56:24 科学 1303

2022年7月1日《中国日报

刊发了

《内蒙古大青山麋鹿群成功繁衍》

译文如下

↓↓↓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几十只麋鹿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茁壮成长。2021年9月,来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7头麋鹿,被顺利放归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4月份开始陆续产下了9头麋鹿幼崽。

每天清晨,马海波和同事都会出现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坡上。他们背着望远镜、带着无人机,在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跟踪并记录麋鹿种群的数量、饮食和交配情况,以及收集麋鹿粪便以用于分析。

2021年9月,来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7头麋鹿,被顺利放归至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资料图片

今年4月,9头小麋鹿顺利出生。由于麋鹿的交配季节在6月至8月,眼下,马海波及其同事还需要跟踪观察雌性麋鹿是否能成功受孕。

麋鹿主要以草为食,在夏天也会补充水生植物,通常会在水源附近寻找食物。

2019年,国家林草局启动了麋鹿保护计划,以扩大麋鹿的栖息地。专家来到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后,选取了食物和水源充足的地方来放归麋鹿。科研人员一直利用北斗卫星定位项圈,密切跟踪监测,实时掌握野生麋鹿种群的健康状况。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资料图片

麋鹿曾活跃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也被称为“四不像”,头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巴像驴。麋鹿夏季体毛为赤锈色,在冬天则是灰色。麋鹿颈部有鬃毛,颈背上有一条黑色的纵纹,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声音响亮。

20世纪初,由于猖獗的狩猎、栖息地的丧失,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20世纪80年代,麋鹿从英国重归中国。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麋鹿种群数量已经超过了1万只,其中有4400只位于野外。这些麋鹿主要源自北京南海子、江苏大丰和湖北石首这三大麋鹿保护区。

要时刻掌握麋鹿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和健康状况,这对马海波和同事来说,是一项新挑战。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资料图片

马海波会阅读和麋鹿相关的书籍,给麋鹿专家打电话咨询问题。据他观察,来自北京南海子和江苏大丰的麋鹿种群相处非常融洽,并逐渐融合成新种群。

马海波在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还有一项重要职责,那就是记录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相关数据。由于国家的生态保护政策和近年来的充足降雨,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野生动物,如羚羊和狍子,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麋鹿最初生活在湿地或沼泽。这是它们第一次来到寒冷的山区,保护区的冬季气温最低可达零下30摄氏度,”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浩仁塔本说。“我们的工作人员为麋鹿建造了冬季保暖棚,但它们从来没有去过那里。麋鹿有厚厚的皮毛可以御寒。眼下关键是看幼崽们是否能适应新环境。”

呼和浩特生态文明建设: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麋鹿养成记 - 天天要闻

资料图片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研究员郭青云说:“目前不断增加的麋鹿数量和国内有限的栖息地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经向中国各地保护区输送了598头麋鹿。

“小麋鹿的出生说明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是适合的栖息地。这有利于我们将来发掘更多适合麋鹿的潜在栖息地。然而,我们还需要时间去证明那边是否已经成功建立麋鹿的野生种群。”她表示。

“雄性麋鹿会争夺交配权。麋鹿一夫多妻制的特点也意味着麋鹿有更高的近亲繁殖的可能性,这可能会导致遗传缺陷和较低的抗病能力。这次北京和江苏的两地麋鹿首次建立交流,增加了麋鹿种群基因的多样性。”郭青云说。

来源:中国日报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鸡公虫”是什么?具体长啥样?它的克星是谁? - 天天要闻

“鸡公虫”是什么?具体长啥样?它的克星是谁?

夏季是蚊虫类孳生的高发期,比较常见的有蚊子、伊蚊、臭虫、苍蝇、毛毛虫、蟋蟀、蟑螂等。其中,吸血蚊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野外都能看得到,见人就咬。反正人们对蚊虫是比较忌惮的,因为它们会携带一些细菌。近日,湖南益阳桃江县局部出现遍地“鸡公虫”引发
在湛江寻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鱼,竟活了五亿年 - 天天要闻

在湛江寻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鱼,竟活了五亿年

2024年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广东海洋大学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考察小组在湛江硇洲岛海域寻找到了40余条文昌鱼。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广东海洋大学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考察小组在湛江硇洲岛海域寻找到了40余条文昌鱼。文昌鱼其实并不是鱼,它是低等无脊椎动物向高等脊椎动物演化时的过渡生物,早5亿年前...
世界海龟日︱海龟:今天我放假! - 天天要闻

世界海龟日︱海龟:今天我放假!

今天是世界海龟日,“小绿”我决定给自己放天假。我打算在近岸海域畅游,晒晒太阳,饿了就在珊瑚丛中觅食。吃饱喝足便漂在水面打盹,或者寻一处暗礁睡午觉。 作为海洋爬行动物,我们绿海龟用肺呼吸,这....
2700亿吨!嫦娥五号发现月球储水库,美国为啥6次登月都没发现? - 天天要闻

2700亿吨!嫦娥五号发现月球储水库,美国为啥6次登月都没发现?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月球宛如一颗孤独的明珠,长久以来都是人类向往和探索的圣地。最近,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的新发现,无疑给人类带来了前所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发现植物新种——“荥经凤仙花” - 天天要闻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发现植物新种——“荥经凤仙花”

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6月15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四川分局获悉,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联合发表了一个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新种,并将其命名为荥经凤仙花。荥经凤仙花。摄影 宋心强据了解,凤仙花属是凤仙花科中最大的属,全世界有1000余种,主要产于欧亚大陆的热带...
院士专家齐聚圆桌 共话中国航天强国之路与航天产业发展 - 天天要闻

院士专家齐聚圆桌 共话中国航天强国之路与航天产业发展

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马晓玉 张峥航天技术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更是人类探索宇宙、认知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航天活动,人类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同时,航天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