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技术!2秒检测出“农药残留”

2022年06月30日06:16:06 科学 1994
科研│新技术!2秒检测出“农药残留” - 天天要闻

买蔬菜怕有农药残留,吃水果也怕有农药残留……人们常常“谈农药色变”。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蒋长龙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且无酶的便携式传感平台(以下简称传感平台),2秒内检测出环境和食品中的草甘膦残留,最终浓度结果直接显示在智能手机上。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危害物质杂志》。

现场2秒“看到”结果

科研│新技术!2秒检测出“农药残留” - 天天要闻

课题组人员用试纸现场检测草甘膦 课题组供图

“人们只需将瓜果蔬菜表面润湿,用检测试纸在表面轻轻擦拭,约2秒后,用紫外灯照射,通过试纸颜色变化就可以大致判断草甘膦残留浓度的高低。”蒋长龙向记者介绍。

如果试纸是蓝色,说明草甘膦残留浓度很低;试纸是粉色时,说明浓度较大;当试纸呈现橙红色时,说明浓度很高。

“这种方法属于初筛,适合人们居家自测。”蒋长龙说,若想得到更精确结果,需要将试纸放入传感平台的试纸槽内。通过传感平台自带的紫外灯照射,再用手机拍摄试纸照片,利用手机的颜色识别软件自动分析转换,显示最终农残浓度结果超标还是未超标。

蒋长龙介绍,传感平台包括传感器、可用于读取数据的智能手机、提供荧光检测环境的手机附件。“传感器是主要‘功臣’,由团队设计制备的蓝色碳点和金纳米团簇构成,能快速‘识别检测草甘膦’。”

其原理是当草甘膦加入传感器后,与碳点反应,导致碳点的蓝色荧光快速猝灭,而金纳米团簇的橙色荧光保持不变。从视觉上来看,试纸荧光颜色变化从蓝色到粉色最终变为橙红色。

团队对一些实际样品,比如沾有草甘膦残留的瓜果蔬菜、水样进行测试,其检测结果与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蒋长龙表示,其团队研发的传感器更加快速便捷,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也可操作使用,并且实现实验室检测无法做到的现场或实时检测,适用于基层环境监督部门、农贸市场及超市、个体消费者。

“农药残留”不等于“农药残留超标”

科研│新技术!2秒检测出“农药残留” - 天天要闻

比率荧光传感器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草甘膦残留示意图 课题组供图

草甘膦是目前国际上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在有机磷农药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也是团队选择草甘膦做农残检测的重要原因。” 蒋长龙说。

草甘膦通过茎叶吸收后传导到植物各部位,抑制植物体内的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合成受到干扰,从而导致植物死亡。

然而,较高的使用量及不合理的使用方法会造成农产品中草甘膦残留量超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与日俱增。蒋长龙说,“目前,人们通常采用实验室仪器或酶抑制法等方法检测农残,但这种检测多由专业人员完成,检测仪器昂贵,检测结果两至三天才能出来。”

因此,发展快速有效、现场检测草甘膦残留的方法,成为控制和处理有机磷农残污染与危害的关键环节。

“需要指出的是,农药残留并不等同于农药残留超标。按照农残限量,中国拟定草甘膦残留最大限量为4.14 微摩尔。”蒋长龙说,如果农药残留不超过最大限量,即为安全,人们可以放心食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在我国膳食中占比越来越大,其质量安全备受关注,残留限量标准也正向着“科学、严谨”的方向修改。

构建多种目标分析物快速检测平台

科研│新技术!2秒检测出“农药残留” - 天天要闻

基于智能手机的监测平台可视化定量检测草甘膦 课题组供图

“本文报道了一种用于草甘膦定量检测的快速可视化荧光传感平台。该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智能手机对荧光信号进行处理,方便、准确。此外,该传感体系使用两种荧光物质作为信号,而不是依赖于酶,在现场检测中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一位审稿人如是说。

但蒋长龙坦言,此次研发的传感器仅针对草甘膦残留检测,“目前,团队正在探究与研发其他类农药的快检方法与器件,如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

此外,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依赖于宽光谱荧光色度的变化,而这种荧光色度可能会受到使用环境光的影响。

蒋长龙说,“我们希望可以进一步升级检测平台的配件,或是研发其他检测方法并构建传感器,避免一切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不良干扰。”

下一步,研究团队将着力探索多色发光纳米探针的制备,进一步构建对于多种目标分析物的快速检测平台,建立基于纳米光效应传感器件,用于环境中多种污染物检测的评价体系与技术标准,期望在人体健康预警可视化分析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2.129320

来源:中国科学报

科研│新技术!2秒检测出“农药残留” - 天天要闻

采编:姜姜 排版:小同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