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诗与外星人交流

2022年06月29日23:28:24 科学 1968


如何写诗与外星人交流 - 天天要闻

1960 年代一位数学家发明的用于与外星人交流的语言

如果你要尝试与外星生命形式交流,你想说什么?而且,同样重要的是,你会怎么说?这个问题激发了无数科幻小说的灵感,并引发了参与寻找外星智能 (SETI) 的科学家之间的真正辩论。

现在,一位数字艺术家和学者用专为外星人交流而设计的人工语言编写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诗歌,得出了自己的答案。

Richard Carter,罗汉普顿大学数字媒体高级讲师,新合集Signals的作者,一直对代码语言和各种数字通信模式感兴趣。因此,当他遇到数学家汉斯·弗洛伊登塔尔(Hans Freudenthal )于 1960 年发明的一种“宇宙语言”Lincos 时,他对它作为艺术媒介和宇宙对话启动器所带来的可能性产生了兴趣。

“我觉得这很有趣,因为弗洛伊登塔尔的项目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想法,”卡特在电话中说。“这不仅仅是与外星人交流的概念,还涉及数学、科学、原子以及您可能期望找到交流的共同基础的常用标准指标。”

“Freudenthal 的工作包含这方面的元素,但他对此并不真正感兴趣,”他继续说道。“他有兴趣交流记忆、道德、竞争以及关于世界上人类生活本质的所有这些元素,至少在他看来,使用数学和逻辑来做到这一点,”这导致了“交流方式和与其他与外星人交流的尝试截然不同的内容之间的迷人对比。”

Freudenthal 将 Lincos 设想为一种口语,由不同波长的无线电信号构成,这些无线电信号被音译成文字。这个概念后来被加拿大天体物理学家 Yvan Dutil 和 Stéphane Dumas 改编成书面字形,他们在 1999 年和 2003 年使用这种语言将所谓的“宇宙呼叫”信息传输到附近的恒星系统

如何写诗与外星人交流 - 天天要闻

卡特在Signals中借鉴了 Lincos 丰富的历史,这个标题既涉及人类为与外星人接触而传送的人工信号,也涉及宇宙以可观察到的宇宙现象(如恒星)的形式发送给我们的自然信号、行星和星系。

“我们正试图为各种目的发送信息,但实际上已经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向我们发送,我们正在开发工具来尝试接收它们,”卡特说。“虽然这些不是我们可能想到的智能信息,但它们可能仍然是关键指标,表明确实存在某些东西,也许,只是也许,以某种方式,克服所有困难,我们将能够与交流。”

这些相互关联的诗歌以 Dutil-Dumas 字形为基础写成,触及基本的人类主题,例如距离、社会联系、战争和我们对物质宇宙的体验。这本书还编织了美国宇航局开普勒望远镜所检查的恒星的超凡脱俗描述,该望远镜在其生命周期内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NASA 科学家 Geert Barentsen 将恒星光变曲线(衡量恒星随时间变化的亮度)转换为卡特所说的“这些遥远的远古恒星令人回味的、颗粒状的、像素化的一瞥”。

卡特说:“我真的很想将这些诗与这些精选的图像结合起来,再次强调宇宙间的信号交换——这是我们目前最接近星际旅行的东西。”

“这种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源于更广泛的实验写作和诗歌的传统,”他指出。“有时我的作品被描述为属于视觉诗歌的传统,那里有语言,但作家们对这些材料很感兴趣,有时它们甚至不能立即被解读为诗歌。只有当你从概念上更深入地思考它们时,你才会明白它们是建立在语言的节奏和模式之上的。”

通过这种方式,Signals可以交替地被视为拼图、艺术品或星际聊天的真正破冰船。至于他是否将外星人视为理想的观众,卡特说,讽刺的是,他对人类与外星物种建立联系的可能性持悲观态度,但他补充说,我们寻找外星人的冲动本身就很有价值。至少,我们对这些假设存在的呼唤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我们在宇宙中脆弱而美丽的地方。

“在他的内心深处,我确实想知道 [Freudenthal] 是否真的想象 [Lincos] 被使用,或者这是否更像是人类观众的智力练习,在许多方面,很多外星人的信息确实如此,”卡特说。“他们不适合他们,在外面。他们是给我们的。它们是我们向更广阔的宇宙表达自己的尝试,因为我们将信息发送出去并被接收和理解的机会非常低,几乎毫无意义。”

“这是一种与外星人交流的尝试,但在某些方面,当我们考虑我们当代的情况时——试图管理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并协商它所产生的所有事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试图理解那些信号地球正在与我们交流,以便能够理解它们的含义,并对此产生有意义的回应,阅读地球和大气的经典,或许可以带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他总结道。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闻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盖房子,要从地球上运建材吗?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要地球“发货”、飞船“快递”吗?“不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测实验室时,记者从科研人员口中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月壤3D打印系统设备。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新华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新华社记者郭晨、班娟娟、姚远在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条孕育了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街”。过去的10多年里,方圆几公里内,一个拥有中电信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代表性企业的量子产业集群在此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