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2021年10月15日13:32:07 科学 1491

2019年的嫦娥四号携带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造访了月球背面,在鹊桥中继卫星的辅助之下,对这片人类从未涉足的空间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后来发表的有关的玉兔二号科研成果的成果集中,首次披露了玉兔二号在月背发现神秘彩色物质的始末,并且跟据这坨物质对月球内部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推测。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玉兔二号降落地点

2019年7月28日,玉兔完成了一个月昼的科研任务之后,即将进入月夜的休眠状态。地面专家组完成了这一天的视频数据的分析整理陆陆续续都回家了,操作员按照调理调节摄像头观察四周环境安全与否,准备进入休眠,突然一位操作员说道:

快看,边上那个撞击坑好像有什么东西。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神秘物质位置

调节指令迅速地从地面站经由中继卫星传到玉兔二号上,经过两秒的延迟之后,玉兔二号将撞击坑中的图像返回控制大厅,一坨五颜六色的胶状物呈现在控制大屏幕上。

当时,专家组的专家们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玉兔二号失去太阳能量也即将进入休眠状态,再加上第二天玉兔二号的科研任务也安排得满满当当,到底要不要因为这个突发情况修改计划,操作人员也犯了难。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消息很快汇报到了型号总师的手里,专家们也接到了第一手资料。一开始专家们并没有提起什么兴趣,因为玉兔号在第一月昼的时候已经发现了不少这种现象,阳光在月球岩石表面发生复杂散射之后,就会在摄像头上呈现出一坨五颜六色的光斑,属于正常的光学现象。

可是,就在操作员切换了另一个位置的辅助摄像头之后,这坨物质还是老样子——胶状物在太阳的余晖之下泛着白色,仔细看边缘还能看到不少彩色的光斑。这个状况汇报上去之后,不到一个小时专家组就打来电话:

我的天!这到底是什么东西?能不能明天就开始探测?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负责玉兔二号的地面基站

在简单的讨论会议之后,地面控制中心决定修改第二天的探测计划,将这个神秘物质的探测提到下一个月昼的上午立刻进行。

也不怪专家们这么激动,虽说美国和前苏联都发射了不少月球探测器,但是这些探测器都集中在月球正面,由于潮汐锁定月球背面一直在背离地球的方向,简直是一片未经探索的蓝海。

而且,目前对于月球的研究仅限于月球表面由斜长石矿物构成,对于较深的月幔构成简直是一无所知。

现在看起来玉兔二号就面临着这样一个一探月球内部构成的机会,专家组怎么能让这个机会这么溜走。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之前美苏的月球照片都是以灰色的斜长石为主

但是探测任务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神秘物质处于一个撞击坑的正中,坑壁的坡度超过30°,如果一意孤行靠近神秘物质,月球车有可能直接翻车。

专家组想使用玉兔二号自带的红外成像光谱仪直接进行分析,由于光谱仪的位置比较偏月球车的中间,这个动作甚至会使月球车的前轮直接悬空。

操作员驳回了直接接近的计划,主要还是担心撞击坑周围的溅射物结构松散,万一发生滑坡事故,可没人能上去把月球车扶起来。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撞击坑近照

第一次保守的靠近探测由于阴影问题失败后,双方又陷入了僵持不下的状态。

一方面不愿意放弃这个人类首次的重大发现,一方面就担心月球车了尥蹶子导致任务失败。中科院空间中心主任给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打来电话,陈述这个发现的重大意义:月球起源一直一个未解之谜,这个撞击坑给月幔开了一个小口子,是窥看月球结构的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希望控制中心能尽力配合。

一次简单快速的会议之后,控制中心拍板:在保证月球车安全的前提下,尽全力给专家们搞到数据。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玉兔二号的轴距很小,再加上重心高确实容易翻车

分析了撞击坑的结构之后,操控员制定了一个新的操作计划。月球车先是进行了一个80°的大转弯,转向了坡度较缓的一侧,再用前轮尝试压了一下撞击坑的边缘,根据车辙印判断撞击坑边缘滑坡风险较低,最后一次短促的的操作,将红外线光谱仪正正地递到了神秘物质的正上方。

物质的光谱扫描信息,在一秒钟的延迟后涌入地面控制中心,专家组立刻开展了相关物质分析工作。分析结果证明这些物质确实与月球表面的物质的光谱数据有明显的不同,很有可能来自月球地底。

对高质量光谱信息的进一步分析之后,专家们确定了这些物质主要是由低钙辉石和橄榄石混合物构成,可能来源于月球的上月幔部分,这给争论多年的月球成因指明了方向。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橄榄石陨石

有科学家认为月球是一颗自然形成的星球,和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一样,都存在于岩浆海洋阶段。在这个阶段,较轻的斜长石物质上浮形成了现在的月表而低钙辉石和橄榄石这种密度较大的物质沉在斜长石下面,构成了月球的上月幔。

玉兔二号在撞击坑发现低钙辉石和橄榄石等物质这个观点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个发现有可能影响我们对月球内部结构的形成和演化的许多理解。

披露中国发现月背的神秘物质始末,美俄都没见过,有关月球起源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突破性研究揭示动物与人类一样能形成长期友谊 - 天天要闻

突破性研究揭示动物与人类一样能形成长期友谊

科学家们发现了非洲八哥之间存在长期互惠互助行为的有力证据,这一发现挑战了关于动物界非亲属个体间合作的传统假设。人类即使没有亲缘关系也常常互相帮助,这并不令人意外。只需想想那些维系长久友谊的相互支持便能理解。但要证明动物界也存在此类合作则困难
强强联手、刷新观测极限!中国天眼再传好消息 - 天天要闻

强强联手、刷新观测极限!中国天眼再传好消息

中国天眼FAST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近日,清华大学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观测,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的球状星团磁场梯度和电离气体上限的测量,绘制出
高空探查罂粟花、水面拯救落水者⋯⋯上天入水,中国无人机“飞”上新高度 - 天天要闻

高空探查罂粟花、水面拯救落水者⋯⋯上天入水,中国无人机“飞”上新高度

每经记者:吴泽鹏 每经编辑:魏官红眼下,正值毒品原植物罂粟的生长期。晨雾未散,一群搭载“科技之眼”的无人机悄然启航,它们在百米高空掠过,穿梭于田间地头、房檐屋角间,尤其关注绿地和小菜园等场景的角落,用高清镜头与智能算法,织起“空中巡查网”。这不是普通的巡检,而是一次“空中扫毒行动”:无人机拍下照片的...
警惕蓝天下的“隐形杀手”!严重可致肺气肿→ - 天天要闻

警惕蓝天下的“隐形杀手”!严重可致肺气肿→

进入夏季阳光明媚的日子多了起来但看似没有污染的蓝天下可能隐藏着“健康杀手”——臭氧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消息5月下半月华北中南部和成都平原部分城市可能出现臭氧中度污染西北地区北部和西部受沙尘天气影响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什么是臭氧?臭氧在什么时
香港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新型弹性合金,温度变化达普通金属20倍 - 天天要闻

香港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新型弹性合金,温度变化达普通金属20倍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一款新型弹性合金Ti₇₈Nb₂₂,该材料具备高效固态制热效能,而且在弹性变形过程中所表现的可逆温度变化能力,为普通金属的20倍,为传统的蒸气压缩制冷和热泵技术提供环保的绿色替代方案。港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教授孙庆平(左)及研究助理教授黎桥(右)展示其团...
绝密档案揭秘:阿拉斯加“外星基地”引爆全美UFO追踪热潮 - 天天要闻

绝密档案揭秘:阿拉斯加“外星基地”引爆全美UFO追踪热潮

位于阿拉斯加中部的海斯山,近期因一份解密的美国中情局(CIA)文件成为全球外星文明研究者的焦点。这座海拔8000英尺的雪山地处被称为“阿拉斯加三角”的神秘区域,过去半个世纪记录到超过2000起离奇失踪事件与数百次不明飞行物目击报告。随着解密文件提及“外星基地”的存在,这座终年积雪的山峰正吸引着探险者、阴谋论者...
哥伦比亚惊现无接缝金属球体,外星科技还是人类杰作? - 天天要闻

哥伦比亚惊现无接缝金属球体,外星科技还是人类杰作?

2025年3月,哥伦比亚布加镇上空出现的一颗神秘金属球体引发全球关注。这颗表面无任何焊接痕迹的三层球体被目击者拍摄到飞行轨迹后坠落地面,当地研究者何塞·路易斯·贝拉斯克斯认为其可能具备外星科技特征,而科学家朱莉娅·莫斯布里奇则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需谨慎验证其来源。这一发现再次将公众视线引向天空中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