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穴位”为什么能治病?哈佛研究团队找到了背后的神经基础

2021年10月14日10:32:05 科学 1076

点击关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刺激“穴位”为什么能治病?哈佛研究团队找到了背后的神经基础 - 天天要闻

细菌感染诱发的脓毒血症(sepsis)是一种剧烈的全身炎症反应,有致命危险。

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马秋富领衔的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刺激“穴位”治疗脓毒血症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员在患有脓毒血症的小鼠身上,找到其后肢的“足三里穴位”——换到人体的话大致位于膝盖下方2厘米处,然后用微弱的电流对此进行针灸,最终起到了有效的抗炎作用,降低了小鼠的死亡率

刺激“穴位”为什么能治病?哈佛研究团队找到了背后的神经基础 - 天天要闻

针对这项研究,《自然》杂志同时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杜克大学麻醉学科的Luis Ulloa教授在文章中指出,电针灸(electroacupuncture)刺激特定部位,从而调节某些身体机能并治疗疾病,属于近年来被称为“生物电子医学”(bioelectronic medicine)的一类新兴医学领域。

人们很容易由此联想到传统的针灸。在这项研究以及先前的一些相关实验中,科学家们也发现,在传统意义上的“穴位”位置进行电针灸刺激为什么有效、如何才能起效、是否特异等,还存在很多争议。比如,以不同的强度刺激“足三里”,或者以同样的强度刺激另一个位于腹部的“天枢穴”,都无法起到同样的抑制炎症效果。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要把电针灸发展为一种可靠、有效、灵敏的治疗方法,明确电针灸刺激“穴位”背后的神经元网络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马秋富教授的研究团队从2017年以来,致力于挖掘电针灸激活神经通路进而调节炎症的机制。在这篇新发表的论文中,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首次找到了一组特定的神经元,并发现这组神经元可以调节迷走神经-肾上腺反射,从而为电针灸刺激“足三里”起到全身抗炎效果找到了现代神经解剖学的基础

刺激“穴位”为什么能治病?哈佛研究团队找到了背后的神经基础 - 天天要闻

▲马秋富教授(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官网)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发现在电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表达Pr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这些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部分位于脊髓,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属于支配后肢的坐骨神经,由此它们可以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脊髓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

有趣的是,表达Prokr2的神经元受到不同强度的刺激,会激活不同的神经通路。受到较低强度的刺激,它们会进而激活神经系统中的迷走神经-肾上腺,驱动肾上腺释放儿茶酚胺类抗炎物质。但如果电针灸刺激的强度过大,则会进而激活另一组交感神经反射,反而未能驱动迷走神经-肾上腺这条副交感神经通路。

刺激“穴位”为什么能治病?哈佛研究团队找到了背后的神经基础 - 天天要闻

▲适度刺激小鼠的“足三里”(ST36)引起全身抗炎反应的神经网络:激活Prokr2感觉神经元,驱动迷走神经-肾上腺轴(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这类Prokr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有特定的分布区域,也就为电针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释。在包裹腹部器官的组织中,研究人员就没有找到这类表达Prokr的神经元,所以刺激小鼠的腹部“穴位”(比如“天枢穴”)很难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

为了验证Prokr2神经元的角色,研究人员光遗传学等多种实验手段人为激活表达Prokr2的神经元,发现可以模拟电针灸的抗炎效果;相反,如果特异性地破坏这组神经元,则会让电针灸起不到抑制全身炎症的作用。

《自然》杂志的评论文章总结说,这些结果首次提供了一种分子标记,靶向具有这种分子标记的神经元可以设计特定的刺激方法,用来远端调节身体机能。

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希望此次的这些发现可以为优化生物电刺激参数铺平道路,未来可以精确地驱动不同的神经通路来治疗特定疾病,最终造福患者。

参考资料:

[1] Shenbin Liu et al., (2021) A neuroanatomical basis for electroacupuncture to drive the vagal– adrenal axis.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001-4

[2] Neurons that switch off inflammation.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1-02714-0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松典DC226K相机:大学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术逻辑 - 天天要闻

松典DC226K相机:大学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术逻辑

在过去一周的五一小长假里,国人再掀出游热潮,轻量化出行与高质量旅拍需求成为焦点。松典DC226K双摄相机凭借其“前后双芯、超清画质、智能操控”三位一体的硬核配置,直击年轻用户痛点。从商业级影像创作到一键滤镜直出,从便携设计到长续航能力,这款相机如何成为年轻人旅拍新宠?答案藏在技术细节中。硬核配置:前后双芯...
太阳抵近探测:穿越火海的科学之旅 - 天天要闻

太阳抵近探测:穿越火海的科学之旅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太阳抵近探测计划飞船发射后经地球—木星借力变轨、入轨过程以及最终的科学轨道示意图。作者供图太阳爆发对地球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示意图。作者供图太阳活动正在进入有记录以来的第25个极大期——科学家们警告,一场具有1859年卡林顿事件规模的超级太阳风暴正在酝酿。太阳活动的频繁...
河南33项重大创新项目通过验收 - 天天要闻

河南33项重大创新项目通过验收

本报讯(记者 尹江勇)从电子信息到新材料,从新能源交通到生物医药,河南科技创新再结硕果。5月7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今年我省首批33项省重大创新项目集中验收工作顺利完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集中落地,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明查|这是“C919迫降在农田”?实为飞机模型将用于科普体验 - 天天要闻

明查|这是“C919迫降在农田”?实为飞机模型将用于科普体验

速览- 网传视频所谓的“迫降”实际为C919飞机模型在运输途中的画面。该模型4月25日于山东制作完成并运输至安徽芜湖,后续将模拟驾驶舱,用作科普教育。网传说法完全是扭曲事实,容易造成误导。事件背景近日,海外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一段视频,声称是“C919迫降在山东章丘农田里的画面”。然而,该视频画质模糊,且机型特征与...
中国科大,最新Nature!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大,最新Natur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伟团队通过给发光二极管(LED)“拍片子”,找到了纯红钙钛矿LED性能瓶颈的原因,并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5月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那幽深的地下,藏着人类有史以来全部的秘密 - 天天要闻

那幽深的地下,藏着人类有史以来全部的秘密

不久前,一则有关埃及金字塔发现“地下城”的新闻引发考古界广泛关注。一个以意大利科学家为首的科研团队宣称:他们在埃及吉萨金字塔群的哈夫拉金字塔下方发现了一处疑似“庞大地下城市”的神秘结构,包括藏有巨大石灰石的平台,还有8条直径在10米到12米之间的巨大圆柱状深井。这些井壁就像旋转楼梯,直达地下约650米处,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