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风向标”,2021拉斯克奖公布

2021年09月26日19:04:03 科学 1596

来源:科研圈


当地时间 9 月 24 日晚间,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Lasker Award)公布了 2021 年获奖人名单:


“诺奖风向标”,2021拉斯克奖公布 - 天天要闻

拉斯克奖奖杯


基础医学奖



授予为开发光遗传学技术做出突出贡献的卡尔·戴瑟罗斯(Karl Deisseroth,美国斯坦福大学)、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 ,德国洪堡大学)以及迪特尔·厄斯特黑尔特(Dieter Oesterhelt,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


临床医学奖



授予为新冠 mRNA 疫苗问世做出突出贡献的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BioNTech),以及德鲁·韦斯曼(Drew Weissma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特殊成就奖



授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和生物学杰出教授、197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戴维·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


“诺奖风向标”,2021拉斯克奖公布 - 天天要闻

2021年拉斯克奖在线公布获奖者


拉斯克奖是医学界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自 1946 年起颁发,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拉斯克奖的三个奖项的的获奖者将分享 25 万美元的奖金。由于新冠疫情,2020 年拉斯克奖停发。


2021 年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开创神经科学的革命性技术——光遗传学


“诺奖风向标”,2021拉斯克奖公布 - 天天要闻


卡尔·戴瑟罗斯(Karl Deisseroth)

美国斯坦福大学


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 )

德国洪堡大学


迪特尔·厄斯特黑尔特(Dieter Oesterhelt)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


2021 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表彰的三位科学家发现了可以激活或沉默单个脑细胞的光敏微生物蛋白,并将其用于开发光遗传学——一项神经科学的革命性技术。迪特尔·厄斯特黑尔特(Dieter Oesterhelt)发现了一种古细菌蛋白质,它可以在被光照射时将质子泵出细胞。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随后在单细胞藻类中发现了相关的通道蛋白。卡尔·戴瑟罗斯(Karl Deisseroth)利用这些分子创建了一个光触发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应用在活的、自由移动的动物身上,以破译迷宫脑回路中特定类别、甚至单个神经元的作用。现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百个实验室都在使用光遗传学方法来破解健康神经系统以及神经疾病背后的复杂网络。


2021 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修饰 mRNA——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技术


“诺奖风向标”,2021拉斯克奖公布 - 天天要闻


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

BioNTech


德鲁·韦斯曼(Drew Weissman)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2021 年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 BioNTech 高级副总裁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美国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疫苗研究教授德鲁·韦斯曼(Drew Weissman)。基于对信使 RNA(mRNA)的修饰,他们开发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使得高效的新冠 mRNA 疫苗的快速开发成为可能。mRNA 技术不仅为遏制新冠大流行提供了一种工具,还推动了针对癌症、艾滋病等一系列不同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两位科学家现已经因这一突破性发现获得了奖励 300 万美元的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和奖励 100 万美元的阿尔巴尼奖(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 in Medicine and Biomedical Research)。据纽约时报报道,韦斯曼在本周的一次采访中提到,虽然他和卡里科获得了荣誉,但 mRNA 疫苗的问世不仅仅得益于 mRNA 修饰的工作,“我们改良了 mRNA,我们获得了荣誉,但疫苗是基于我们 20 多年的工作以及数百、甚至数千其他科学家的工作。”


2021 年拉斯克-科什兰医学科学特别成就奖

基础发现、学术领导力,以及公共倡导


“诺奖风向标”,2021拉斯克奖公布 - 天天要闻


戴维·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2021 年拉斯克-科什兰医学科学特别成就奖授予戴维· 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表彰他的学术领导能力,表彰他对杰出科学家的指导,以及他作为公共科学倡导者的影响力。


巴尔的摩是过去 50 年中最杰出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之一,他发现并分离了逆转录酶,进而发现逆转录病毒,因此获得 197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目前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名誉校长和生物学杰出教授,并在 1997 年至 2006 年担任加州理工大学校长,曾任加州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联合转化医学中心主任;他还曾在 1990-1991 年担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1982-1990 年任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创始人和所长,2007 年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


巴尔的摩作为研究人员、行政人员、教育家和公共倡导者,对国际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为免疫学、病毒学、癌症研究、生物技术和重组 DNA 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培养了许多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员,其中一些人获得了卓越的科研成就。除诺贝尔奖外,他还获得 1999 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等多项荣誉的表彰。


参考来源:

https://laskerfoundation.org/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4/health/lasker-awards-covid-vaccine.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vid_Baltimore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颜宁辟谣:网传简历不实,已投诉! - 天天要闻

颜宁辟谣:网传简历不实,已投诉!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颜宁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呼吁尽快清理相关信息。
西安突然狂风暴雨闪电,网民说他拍到了龙!专家回应:可能不大需研究 - 天天要闻

西安突然狂风暴雨闪电,网民说他拍到了龙!专家回应:可能不大需研究

一、狂风雷暴突袭古城,多名网友称“天上游龙飞舞”5月2日晚,西安市民经历了一场猝不及防的强雷雨突袭。随着夜色降临,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响起一连串震耳欲聋的雷鸣,电闪如昼、狂风呼啸,有人形容那场景仿佛酒吧蹦迪现场,天空中不时炸出白光,让整座城市在一瞬间被照亮。然而,就在这场雷暴中,多个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万物皆大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万物皆大

IT之家 5 月 5 日消息,今天是 5 月 5 日,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夏 —— 属于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已经来到了夏天。通常每年 5 月 5 日或 5 月 6 日是公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 天天要闻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五一劳动节,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总是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对于我而言,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脑力的拼搏,是在科研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过程。回顾我的科研生涯,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汗水与收获的旅程。1985 年,我全身心投入到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 天天要闻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想必这个“五一”假期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塑料袋”漂浮在海水里的这种——看起来特别像“塑料袋”的水母!千万别碰!近期,就有游客在广东深圳大梅沙海域发现了一大群不速之客提醒:不要去触碰!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 天天要闻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通过其微博账号@nyouyou发布声明,打假网传简历。她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请微博辟谣尽快清理相关信息。据了解,此类虚假简历最早于2023年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内容涉及对...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 天天要闻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李鑫 摄2025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当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距地面400km 高度的中国空间站上,航天员们的日常生活跟地球上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大众对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总是充满好奇,比如,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不穿航天服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