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家园背后“你”一样重要丨可以在太空用的收纳袋,到底有多神奇?

2021年09月18日20:16:03 科学 1816

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三名航天员顺利回到地球的画面,还在热传。

而不久前,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们一边工作一边吃苹果的“太空吃播”也曾引起大家围观。脑洞大开的网友们直问:“苹果核扔哪?”

别说,这还真是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航天员饮食起居产生的食物残渣都会飘浮在空中,若处理不当,极易腐烂并产生挥发性气体,危及航天员的工作空间和生存环境。

所以,像苹果核等食物残渣都被装进真空收纳压缩袋里,避免残渣漂浮、细菌滋生、影响仪器设备和航天员的安全。

这次就有400多个真空收纳压缩袋伴随航天员们一起“出差”到太空。“这也是太力的真空收纳压缩袋第10次上太空。”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力)总工程师王振昌说,“航天专用真空压缩收纳袋,需经过5000次检测和3000余次实验才能顺利‘升空’。”

1个月解封后不长细菌

从“天宫一号”到“神舟十二号”,都有太力真空收纳压缩袋的身影。此次“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长达3个月,要用到的真空压缩袋数量大、种类多,每一种都要根据用途特别定制。“包括有残留食品包装压缩袋、残余物品压缩袋、服装压缩袋等,真空包装是为了防止细菌扩散,避免影响到航天员的生活环境。”王振昌说。

太空舱在密不透风和失重状态下,细菌的繁殖能力是地面上的80倍。为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以下简称航天员中心)决定在飞船中使用收纳装置,用以处理航天飞船残留食品。该收纳装置需要在失重条件下能方便使用、不增加航天员负担,且能长时间抑菌、1个月解封后不长细菌。

“专门针对太空环境研制的真空收纳压缩袋,对材料的阻隔性、耐穿刺性、抗老化性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王振昌说,“升空”的小小真空收纳压缩袋,既能收纳航天员装进去的残留食品,也能收纳航天员看不见的漂浮物。它们都是经过重重检验,才送到航天员的手中,确保使用过程中,万无一失。

“蜕变”历经层层技术考验

太空家园背后“你”一样重要丨可以在太空用的收纳袋,到底有多神奇? - 天天要闻

为了让收纳袋“升空”,太力科研团队攻克了无数技术难题。受访单位供图

从一个日用的真空压缩收纳袋蜕变成航天专用真空压缩收纳袋,需历经层层的技术考验。

2008年9月,太力和航天员中心签署了中国航天飞船残留食品处理用品合同协议。虽然真空技术领域研发是太力所擅长的,但彼时其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此之前,我们出产的皆为民用产品,生产标准相对没那么严格且有一定的容错率,而航天产品完全不一样,生产难度提高了无数倍,还必须保证产品100%合格。”王振昌说。

载人飞船搭载物重量限制严格,每增加1克重量,飞船就多增加一分风险,以及难以估算的成本。因此,残留食品处理用品的重量也必须减轻到最低限度,精确到克。

王振昌直言:“标准在那里,但你从未接触过。你不知道产品哪些地方有问题,可以往哪个方向改进,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我们只能不断摸索前进。”

为了攻克“升空”收纳袋的技术,在航天员中心划拨的40多万元经费基础上,太力董事长石正兵拿出1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实验室、配置真空试验和检测设备。

由于市面上找不到一款合格的原材料,王振昌带着团队跑到供应商厂里定做,一次次送检,不合格继续找、继续研究。

然而,首批样品还是因缺乏详细的数据支撑,无法通过航天专家的审核。“我们意识到,由于产品对材料和技术等方面有特殊要求,单凭一家的力量有限,很多检测难以进行。”王振昌等人找到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几家之力完成对项目的检测。

经过不懈努力,2009年10月,产品通过模拟太空环境的3000+次检测后,终于完成验收。太力的真空压缩收纳袋产品,也正式开启了“升空”之旅。截至目前,已有了10次上太空的经历。

编辑:张爽

审核:王小龙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南京大学等科研团队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取得的四项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四项研究分别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征首次为人类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来源:新华社广州日报新花城编...
昆明现80公斤巨无霸“菌王”,4个壮汉才搬得动 - 天天要闻

昆明现80公斤巨无霸“菌王”,4个壮汉才搬得动

7月7日清晨,一筐体型惊人的巨型野生菌亮相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场,瞬间吸引众人驻足围观。有市民表示,这个是“菌王”吧?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菌。市民崔先生说,这朵巨型野生菌是在嵩明附近发现的,由于菌子体型过于庞大,他找来四位壮汉朋友帮忙,才合力将
英媒:中国到达了一个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开始下降 - 天天要闻

英媒:中国到达了一个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开始下降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近期,英国专门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和政策网站“碳简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经济活动和能源需求持续上升的同时,中国的碳排放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约1.6%,在截至今年5月的12个月里下降了约1%。这意味着,中国碳排放有望提前达峰。“中国可能已到达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里程碑。”英国广播公司...
脑洞超级大开!《逝者如斯蝇》让你体验苍蝇短命一生:见证各种有趣死法 - 天天要闻

脑洞超级大开!《逝者如斯蝇》让你体验苍蝇短命一生:见证各种有趣死法

快科技7月9日消息,独立游戏团队Playables再次带来了令人脑洞大开的作品——《逝者如斯蝇》。这款游戏将于7月31日登陆Steam平台,玩家将扮演一只苍蝇,体验其短暂而充满趣味的一生。《逝者如斯蝇》延续了Playables团队一贯的风格,采用简单手绘风格的画面,呈现出一只小苍蝇在房间各处游移的场景。与传统游戏不同的是,《逝...
家国情·奋斗正当时丨高甜!清华博士情侣,双双选择去…… - 天天要闻

家国情·奋斗正当时丨高甜!清华博士情侣,双双选择去……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他来自湖北,她来自新疆2015年他们一起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本科毕业后又一同成为精密仪器系直博生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奋斗拼搏他们性格互补、各有所长在人生的下一程,他们默契约定一同奔赴祖国西部为国防事业挥洒青春热血崇高
湛江科技学院学子走进南三岛参与海洋保护科普活动 - 天天要闻

湛江科技学院学子走进南三岛参与海洋保护科普活动

南都讯 记者程安 实习生许骞文 7月4日,在“双百行动”驻湛江坡头区服务队的组织下,湛江科技学院“满天星”实践团的同学们带着满满热情,来到美丽的南三岛巴东小学,深度参与了一场以“珍爱美丽家园、保护海洋生态”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南三岛三面环海,迷人的海岸线不仅风光旖旎,更是中国鲎保护区和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
今年6月 全球经历“第三热” 西欧气温创新高 - 天天要闻

今年6月 全球经历“第三热” 西欧气温创新高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9日发布报告说,全球刚刚经历了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西欧地区则经历了该机构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 报告显示,6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