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家园背后“你”一样重要丨可以在太空用的收纳袋,到底有多神奇?

2021年09月18日20:16:03 科学 1816

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三名航天员顺利回到地球的画面,还在热传。

而不久前,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们一边工作一边吃苹果的“太空吃播”也曾引起大家围观。脑洞大开的网友们直问:“苹果核扔哪?”

别说,这还真是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航天员饮食起居产生的食物残渣都会飘浮在空中,若处理不当,极易腐烂并产生挥发性气体,危及航天员的工作空间和生存环境。

所以,像苹果核等食物残渣都被装进真空收纳压缩袋里,避免残渣漂浮、细菌滋生、影响仪器设备和航天员的安全。

这次就有400多个真空收纳压缩袋伴随航天员们一起“出差”到太空。“这也是太力的真空收纳压缩袋第10次上太空。”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力)总工程师王振昌说,“航天专用真空压缩收纳袋,需经过5000次检测和3000余次实验才能顺利‘升空’。”

1个月解封后不长细菌

从“天宫一号”到“神舟十二号”,都有太力真空收纳压缩袋的身影。此次“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长达3个月,要用到的真空压缩袋数量大、种类多,每一种都要根据用途特别定制。“包括有残留食品包装压缩袋、残余物品压缩袋、服装压缩袋等,真空包装是为了防止细菌扩散,避免影响到航天员的生活环境。”王振昌说。

太空舱在密不透风和失重状态下,细菌的繁殖能力是地面上的80倍。为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以下简称航天员中心)决定在飞船中使用收纳装置,用以处理航天飞船残留食品。该收纳装置需要在失重条件下能方便使用、不增加航天员负担,且能长时间抑菌、1个月解封后不长细菌。

“专门针对太空环境研制的真空收纳压缩袋,对材料的阻隔性、耐穿刺性、抗老化性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王振昌说,“升空”的小小真空收纳压缩袋,既能收纳航天员装进去的残留食品,也能收纳航天员看不见的漂浮物。它们都是经过重重检验,才送到航天员的手中,确保使用过程中,万无一失。

“蜕变”历经层层技术考验

太空家园背后“你”一样重要丨可以在太空用的收纳袋,到底有多神奇? - 天天要闻

为了让收纳袋“升空”,太力科研团队攻克了无数技术难题。受访单位供图

从一个日用的真空压缩收纳袋蜕变成航天专用真空压缩收纳袋,需历经层层的技术考验。

2008年9月,太力和航天员中心签署了中国航天飞船残留食品处理用品合同协议。虽然真空技术领域研发是太力所擅长的,但彼时其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此之前,我们出产的皆为民用产品,生产标准相对没那么严格且有一定的容错率,而航天产品完全不一样,生产难度提高了无数倍,还必须保证产品100%合格。”王振昌说。

载人飞船搭载物重量限制严格,每增加1克重量,飞船就多增加一分风险,以及难以估算的成本。因此,残留食品处理用品的重量也必须减轻到最低限度,精确到克。

王振昌直言:“标准在那里,但你从未接触过。你不知道产品哪些地方有问题,可以往哪个方向改进,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我们只能不断摸索前进。”

为了攻克“升空”收纳袋的技术,在航天员中心划拨的40多万元经费基础上,太力董事长石正兵拿出1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实验室、配置真空试验和检测设备。

由于市面上找不到一款合格的原材料,王振昌带着团队跑到供应商厂里定做,一次次送检,不合格继续找、继续研究。

然而,首批样品还是因缺乏详细的数据支撑,无法通过航天专家的审核。“我们意识到,由于产品对材料和技术等方面有特殊要求,单凭一家的力量有限,很多检测难以进行。”王振昌等人找到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几家之力完成对项目的检测。

经过不懈努力,2009年10月,产品通过模拟太空环境的3000+次检测后,终于完成验收。太力的真空压缩收纳袋产品,也正式开启了“升空”之旅。截至目前,已有了10次上太空的经历。

编辑:张爽

审核:王小龙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在鸟儿的世界里,春天似乎更长一些 - 天天要闻

在鸟儿的世界里,春天似乎更长一些

北京的春天很短。这或许是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共识。北京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对靠北,立春时节,天气还异常寒冷,可以说丝毫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判定入春,在气温上倒是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依据《气候季节划分》,北京的入春时间通常在每年3月中下旬。此时,北京城内已是春暖花开,公园里的山桃、樱花、玉兰等争相开放,其他的植...
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 - 天天要闻

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

重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心中的一个困惑得到解答。老一辈科学家靠什么方法,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文中记载,黄旭华有一个观点近乎口头禅:“在现代,尖端通常不过是常规的组合……综合就是创造。
天文学家警告:地球或遭“鸟翼”状太阳喷发冲击 - 天天要闻

天文学家警告:地球或遭“鸟翼”状太阳喷发冲击

周二,天文学家观测到太阳北半球出现巨大的“鸟翅膀”状喷发,过热等离子体波汹涌翻腾。 这股太阳物质细丝长度超过100万公里,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两倍还多。如今,科学家预测,此次细丝喷发的一部分....
潮声丨从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万年前灭绝的恐狼“复活” - 天天要闻

潮声丨从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万年前灭绝的恐狼“复活”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谢丹颖 张苗恐狼是啥?如果你看过前些年大热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应该对冰原狼有印象吧?冰原狼的原型,正是恐狼,已在地球上消失万年之久。如今,它们“复活”了?恐狼曾在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以斯塔克家族的伴侣而闻名,但它实
新毒株来袭了?专家提醒:囤药不如保护自己 - 天天要闻

新毒株来袭了?专家提醒:囤药不如保护自己

新冠病毒又来了?我们要做什么准备?近期,随着气温变化和人群流动增加,全球多地出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上升的趋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新冠新毒株正在突袭美国。自2023年10月以来,多国报告了新型变异株的传播,其中XBB.1.5和BA.2.86等亚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 天天要闻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团队在寒武纪岩层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这种被命名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仅长有三只眼睛,其多达26节的躯体结构更颠覆了科学界对生物体节演化时间的认知。这项发现为研究现代节肢动物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也重新定义了人类对五亿年前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让-伯纳德·...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 天天要闻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5月15日,天文学家观测到一场罕见的巨型太阳活动——一片跨度超96万公里的炽热等离子体带从太阳北半球喷发,形成壮观的“鸟翼”状结构。这场爆发可能在未来24小时内对地球产生轻微冲击,或引发地磁扰动及极光现象。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记录,此次喷发的等离子体带长度达96万公里,是地月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的...
PEEK行业交流0515 - 天天要闻

PEEK行业交流0515

Q&AQ:当前 PEEK 材料的价格是否也是阻碍其在机器人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之一?未来从成本角度来看,是否会有一些变化?各企业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价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