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长期吸烟,经常熬夜致3支冠脉几近全部闭塞!微创手术让“心路”变“通途”

2021年09月13日23:43:08 科学 1953

近日,长沙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室团队顺利为冠脉严重狭窄病变、几近全部闭塞的李先生开通了血管,免去了其行开胸手术的风险,困扰了李先生一年之久的胸痛症状随即消失。术后,他和家人对医护团队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男子长期吸烟,经常熬夜致3支冠脉几近全部闭塞!微创手术让“心路”变“通途” - 天天要闻

66岁的李先生来自湖南湘乡,因长期大量吸烟、经常熬夜,在一年前出现了胸闷、胸痛的症状,常常在活动后以及情绪激动时诱发。

李先生在当地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其冠脉三支血管均有严重狭窄病变:前降支弥漫性重度狭窄病变,狭窄最重近90%,回旋支狭窄99%,右冠重度狭窄。医生建议他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病变范围大、程度重,李先生辗转于各大医院,医生们均表示治疗难度非常大,需分次开胸行冠脉搭桥手术才能彻底解决病变血管狭窄的问题。

治疗起来不仅手术风险高,预计费用还高达数十万元。

开胸手术的风险以及高昂的手术费用让李先生和家人望而却步,无奈之下只好回到当地继续服药保守治疗。

随着病情进展,李先生胸闷、胸痛发作得愈发频繁,稍微活动便会诱发胸痛发生:由之前的上厕所、平地行走即会诱发进展到洗脸、刷牙、吃饭速度稍快就会引起胸痛。李先生只能居家卧床,饮食起居全靠家人照料,毫无生活质量可言。

一次机缘巧合,李先生通过朋友了解到长沙市第三医院,于是抱着希望再次来到长沙就诊。

接诊的心血管内科三病室主任李峰仔细查看了李先生的相关检查结果以及冠脉造影影像学资料后,认为患者确实存在冠脉三支血管严重狭窄病变,除冠脉搭桥外,可以试行冠脉支架置入术。

李先生和家属欣喜不已,立即办理了入院手续。

入院后李峰带领科室团队再次为李先生复查冠脉造影,结果并不乐观:心脏供给自身血供的三根血管几近全部闭塞!

这就意味着一旦有一根血管完全堵塞,其他分支很难起到代偿作用,命悬一线;且前降支狭窄病变较长,随时可能出现急性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手术事不宜迟,李峰带领科室团队为李先生制定了详细且相对安全的手术方案——由于患者病变血管多且为严重狭窄病变,一次手术开通风险非常高,因此决定分两次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第一次手术开通供血面积广、狭窄相对稍轻但是病变较长的前降支,第二次手术开通接近闭塞的回旋支、右冠。

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能,李峰带领团队克服了手术过程复杂等多重困难,顺利将支架置入并成功开通了三支闭塞的冠脉。

结合术后规范的药物治疗,李先生胸闷、胸痛的症状大大缓解,如今绕着病房散步也没有了胸闷、胸痛的感觉,乐得他合不拢嘴,逢人便夸:“李主任医德高尚、医术高超,治好了我的‘心’病,让我重获新生!”

临出院时,李先生和家属还给李峰送来了锦旗,表达全家的感激之情。

李峰解释,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本身的血管,冠状动脉包括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脉。

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板块堆积导致管腔相对性狭窄,在心脏运动负荷增加时就会出现心肌相对性供氧、供血不足即被称为冠心病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是冠脉其中一支或者两支血管发生病变,像李先生这样三支血管严重狭窄病变的情况多见于合并有糖尿病、长期大量吸烟、血脂明显高于正常的人群。

除了规范药物治疗、改变戒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外,对于多支血管严重狭窄病变的患者,其血管开通必然面临着内科冠脉支架置入介入治疗(PCI)与外科冠脉搭桥(CABG)两者之间的选择。

与风险高、费用高、需要开胸、预后时间长等冠脉搭桥术相比,冠脉支架置入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费用低、风险相对降低等优点,因此更易为大众所接受。

随着近年来施术者操作技巧与介入设备的日益改进,冠脉支架置入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冠脉严重狭窄、复杂病变的患者通过微创的介入治疗得到了较好的治疗。

通讯员沈俐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