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公布,复旦大学2位青年科学家获奖

2021年09月13日23:43:05 科学 1445

2021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今日(9月13日)公布,5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今年,复旦大学有2位青年科学家获奖:分别是数学物理学领域沈维孝,生命科学领域的徐彦辉。

“科学探索奖”是由腾讯基金会出资支持、科学家主导的公益性奖项,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两年来,复旦总共5位老师获奖。2020年,复旦获奖的青年科学家有数学物理学领域张远波、化学新材料领域刘智攀、生命科学领域鲁伯埙。

2021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公布,复旦大学2位青年科学家获奖 - 天天要闻

沈维孝是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副主任,数学中心动力系统科研团队带头人,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基础数学中动力系统理论的研究,是国际上该领域的知名学者之一。

动力系统研究方向是基础数学的一个分支,是上世纪初法国数学家庞加莱(Poincare)开创的,是研究大自然进化的数学理论。

沈维孝是这个领域的著名国际专家,他发表了多篇国际一流水平的论文,其中包括9篇“数学四大期刊”论文,解决了一系列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他与合作者证明的一维实动力系统中的实Fatou猜想,被菲尔茨奖获得者斯梅尔列为 “21世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他2009年以历届最年轻获奖者的身份获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在201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作邀请报告。

对荣获2021年“科学探索奖”,沈维孝认为科学探索奖是对他长期研究成果的认可,是对数学研究潜力的奖励。目前数学研究划分了细致的方向,沈维孝将以谦逊笃实的态度,沿着动力系统方向进行细致而精深的研究,脚踏实地,逐渐更上层楼。

2021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公布,复旦大学2位青年科学家获奖 - 天天要闻

徐彦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医学研究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利用生化和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等关键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徐彦辉团队的研究,刷新了学界以往的认知,拓展着人们对于基因转录的理解——从去年年初至今,徐彦辉带领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连发4篇长文,揭示了转录起始的基本机制,其中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颠覆了经典教科书上对于启动子识别的传统看法,也为调控和干预疾病的异常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徐彦辉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的论文中,解析了25种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涵盖了不同转录前起始复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PIC)组装阶段、不同功能状态及启动子类型,全面地回答了转录起始阶段若干重要的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在针对徐彦辉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最新的文章点评中表示。

从研究生期间选定结构生物学这个方向开始,徐彦辉带着对生命世界、生物科研前沿的兴趣,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那种“探索未知世界”所带来无与伦比的成就感、“领略神奇美妙微观世界”的获得感,也正是徐彦辉个人始终坚守基础科研的初心。正如杨振宁在首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上做的压轴演讲所言,对青年科研工作者而言,“如果掌握了你自己的能力跟兴趣,再根据了解去选择你所要走的路径”,是最容易成功的。

“做科研是特别简单的一件事,”他常跟学生们这样说,“只要你肯于付出和投入时间和热情去做。”

附:2021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

2021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公布,复旦大学2位青年科学家获奖 - 天天要闻

来源:周到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