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极限生存实例,闪电击中7次都没死

2021年09月13日23:43:02 科学 1175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叹人命虽然珍贵,却很容易只因为一点小事就消逝。不过人类历史上有一些强者,或是运气超好的幸运儿,他们的生存力简直吓死人啦。

美国网站Quora上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

1. 从两次原子弹爆炸中活下来的人

5个极限生存实例,闪电击中7次都没死 - 天天要闻

他名叫山口彊,是第一位个被日本政府承认为先后经历广岛与长崎两次原爆的幸存者。当年两颗原子弹分别爆炸时,山口彊都处于爆炸中心的3公里范围,然而他没事。直到2010年他才因胃癌逝世,享寿93岁。

2. 被“高能质子束”爆头却没事的人

5个极限生存实例,闪电击中7次都没死 - 天天要闻

阿纳托利·布戈尔斯基(Anatoli Bugorski)是一位苏联的物理学家,1978年,他在研究所工作中被粒子加速器射出的质子束击中了头部。当时设备的安全系统出了问题,他去检查故障。他靠在设备上,头不慎卡在了质子束途经的通道中,突然间,他看见一道“比一千个太阳还亮”的光,但并没有感到疼痛。

5个极限生存实例,闪电击中7次都没死 - 天天要闻

被质子束击中后,布戈尔斯基半边脸立刻肿得面目全非,而且接近光速穿过他头部的质子束烧伤了他的面部、头骨和部分脑组织。当时,医生认为他受到了严重过量的辐射,因此性命难保,但是布戈尔斯基不仅活了下来,还拿到了博士学位。只是,他这辈子半边脸颊都就此瘫痪,也失去了左耳的听力。

3. 被46公分的钻头穿过脑袋

5个极限生存实例,闪电击中7次都没死 - 天天要闻

5个极限生存实例,闪电击中7次都没死 - 天天要闻

2003年,建筑工杭特(Ron Hunt)在一起意外中被46公分的钻头穿过脑门。他因此失去了一只眼睛,但神奇的是,他没死。

4. 自杀失败,头骨钉枪打进12根钉子的人

5个极限生存实例,闪电击中7次都没死 - 天天要闻

这张图应该够恐怖了。这名美国奥勒冈州的男子在2006年求医,原因是“头有点痛”。直到医生从X光发现他头盖骨钉着12根钉子,当时33岁的男子才承认自己是想用钉枪自杀。后来呢?医生帮他把所有钉子拔出来,这名男子又继续活着了。

5. 被闪电打中7次的人

5个极限生存实例,闪电击中7次都没死 - 天天要闻

罗伊·沙利文(Roy Sullivan)有个称号,叫做人体避雷针。在1942到1977年之间,沙利文在不同的状况下被闪电打到七次并且活着。沙利文已被金氏世界纪录认可为“被闪电击中次数最多的人”,但他的一生却用戏剧化的方式结束:在他71岁时,由于向某人告白得不到回应,沙利文选择开枪自杀。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