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2021年09月04日21:55:22 科学 1248

大家对7月份河南的那场暴雨都还心有余悸吧!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7月19日到20日,河南省的降雨达到近期鼎盛,一小时的降水量竟然能达到150个西湖的水量,造成人员的死伤和大量的损失。河南特大暴雨灾害,烟花号台风席卷江浙。人们的眼睛都在盯着河南和江浙的气候灾害,却忽略了其他地区的气候变化。


秦岭向来是中国气候的分界线。自古便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来描绘这一气象奇观:即秦岭一侧湿润温暖,另一侧则干燥寒凉。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但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雨水已经越过秦岭,并且已经抵达穿越了整个青藏高原。就连一直以“干旱”著称的新疆,也迎来了大量降水,今年甚至还迎来了“红色暴雨预警”,塔里木盆地近来三年也有降雨覆盖的现象。

丰沛的降水必然带来河流湖泊的变化。据悉,已经断流了将近30年的塔里木河,已经恢复了全部的流程。干涸的幼发拉底河又恢复了汛期,莱茵河也迎来水量暴涨,黄河的沙量减小,逐渐变得澄清……

植被的变化也不可避免,随着降雨的增多,西北地区的气候也逐渐变得温暖湿润,怡人的同时也更加适合植被的生长。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内蒙一扫往日的荒芜,植被以一年40公里的速度疯狂生长;哈密地区植被恢复,毛乌素沙漠即将变成草原,河西走廊重获生机,丝绸之路上也有了胡杨树的影子,黑龙江又拥有了肉植阔叶类植物……

而据30多年来十多次乘坐火车往返包兰线的网友说:“从去年开始,腾格力沙漠变成了草原。”

照这样发展下去,河南与东部沿海地区频发气候灾害,而西北部地区却降雨适中、植被丰富,气候宜人。似乎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宜居。

难道,是世道变了吗?


其实并不是什么世道变了,只是气候的循环罢了。

回看悠悠华夏史,不难发现其实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在西北地区,而并非是如今繁荣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


夏朝的都城在今陕西榆林,而那时大部分的人民都集中在陕西和山西的北部。

如今繁华的地带是江浙沪和长三角地区,但在那个时候,宁夏、山西、内蒙、陕西等地才是人口最多的地方。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而古人和我们,只不过都是顺应着自然,选择了最合适的地方生活和居住。

那时的陕西、山西、宁夏内蒙等地并不是如今的黄沙漫天,而是气候适宜,水源丰富的“宜居地”。当时的植被也是郁郁葱葱的阔叶林带,河西走廊也遍布胡杨林

这么一看,那时西北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是不是和现在新疆、青藏、内蒙等地变化的趋势有点像?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再看河南,河南的简称是“豫”。《说文解字》中释义:“象之大者。“通俗来说就是特大的象。

大象,跟河南有什么关系?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其实,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盛,野象众多。

河南被描述成人牵象之地,所以河南简称为“豫”。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可见古时河南是象的天堂,而大象生长在热带以及亚热带气候。

古时的河南就是亚热带气候,气候酷热,降水量巨大。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那时的江浙一带同属亚热带气候,风暴频出,常常面临极端气候。和如今受“台风”、“暴雨”影响的江浙气候是不是很像?


并不是人们所恐慌的“天灾人祸”,这只是新一轮气候逆转和循环的开端。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澳洲的著名气候学家,联合国气候理事会成员威尔·斯特芬在采访时曾说:“如今全球的15个已知的气候临界点,已经激活了9个,气候变化已经变得不可逆转。”

降雨越过秦岭、西北重获生机、东部沿海灾难频发就是气候变化最好的证明。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而太阳黑子的活跃和沉寂也带动着地球上气温、生物的变化。中国最为强盛的夏汉唐时期就是太阳黑子最为活跃的时期,而低沉黑暗的明清时期就是太阳黑子最沉寂的时期。

不难发现,太阳黑子的活跃往往使得中华大地气候适宜,风调雨顺,迎来盛世;而太阳黑子的沉寂也往往会带来气温骤降、灾害频出,使得人民不幸和低靡。

太阳黑子的沉寂和活跃自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此次的气候变化现象就是由于太阳黑子再度活跃,气候重新又回到了上一个循环。

地球面临气候临界点:中国将回归汉唐? - 天天要闻

随着这次的气候逆转和循环中,亚欧大陆迎来了福音。根据预测,中国也有望回到最为强盛的夏商周和汉唐时代,而夏商周和汉唐时期也是中国气候最适宜的时期。

程颐的《遗书》有言:“有物必有则。”世间万物都存在着它本身的规律和规则。康有为曾言:“变者,天道也。”这次的气候循环和逆转也恰恰就是“天道”。

而气候的循环和逆转也有望带来全新的世界格局,当前以英格兰、美利坚掌握着的海权和中国掌握着的陆权将迎来大洗牌。

愿恩泽再次降临这片神州大地,让中国重获夏商周和汉唐时期世界中心的地位。让河西走廊再迎繁荣,丝绸之路迎来起飞!中国所代表的“陆权”有望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东方雄狮即将挺直脊梁!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 天天要闻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