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动物诞生于5亿年前,蓝色血液价比黄金,有人却拿它煲汤

2021年05月08日23:30:17 科学 1107


地球是个大舞台,不停地上演着生命的起起落落,每当故事归于平静,它就想方设法掀起滔天巨浪。


当超新星产生的伽马射线击中地球,75%的海洋生物灭绝;当超级地幔柱喷发,96%的海洋生物灭绝;当小行星撞击地球,统治地球1.6亿年的恐龙被清场。


大浪淘沙,一些生命来了又走,包括奇虾邓氏鱼、沧龙等海洋霸主相继灭绝,海洋生态系统经历了多次巨大变化,能躲过一次灭绝的已经非常幸运了,而有些动物却躲过了所有的大灭绝,并延续至今,它就是鲎(hòu)。


这种动物诞生于5亿年前,蓝色血液价比黄金,有人却拿它煲汤 - 天天要闻




延续5亿年的奇迹


当然有,抛开蓝藻等构造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不谈,鲎无疑是活得最长久的动物之一。


它是诞生于5亿年前(奥陶纪)的节肢动物,今天的鲎在形态上与侏罗纪时期的鲎化石几乎是一样的,它们的身体呈宽阔马蹄形,因为形态近似马蹄,所以也叫马蹄蟹,但是它们其实并非蟹类,反而更接近蝎、三叶虫


它靠腹部的鳃片拨动在水中移动,尾巴有一根长而尖的尾剑。尽管看上去很威风,但这种动物的战斗力还不如一只螃蟹,它们只能以蠕虫、薄壳的软体动物为食,有时也吃腐食。就是这样一种弱小的动物,曾经也是海洋中的霸主。


这种动物诞生于5亿年前,蓝色血液价比黄金,有人却拿它煲汤 - 天天要闻

雄性鲎(左)雌性鲎(右)



最古老的板足鲎(也叫海蝎)诞生于奥陶纪,它与今天的鲎在形态上有较大区别,它们更接近于尾部没有长倒钩的蝎子,体长在1.5m。那时候地球还没有成片的大陆,海洋植物刚刚出现,三叶虫、腕足类、棘皮动物最为常见,身长8、9m的直壳鹦鹉螺是这一时期凶猛的海洋肉食动物。


这种动物诞生于5亿年前,蓝色血液价比黄金,有人却拿它煲汤 - 天天要闻

长达10m的直壳鹦鹉



足鲎原本被直壳鹦鹉螺所压制,但一切因为奥陶纪晚期的地球第一次大灭绝而改变。


因为大灭绝而翻身的板足鲎


4.49亿年前,一颗中子星与黑洞由于不明原因相撞,产生伽马射线暴,其中一束不偏不倚击中了地球,射线破坏了地球大气层,击毁了1/3的臭氧层,强烈的紫外线造成了大量浮游生物的死亡,直接改变的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56%物种灭绝。


这种动物诞生于5亿年前,蓝色血液价比黄金,有人却拿它煲汤 - 天天要闻

三叶虫化石



直壳鹦鹉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发生了不良基因突变,体型缩小至2米。板足鲎却未受太大影响,在灾难之后,它迅速取代直壳鹦鹉螺,成为顶级掠食者,成为志留纪时代海洋节肢动物中个体最大的种类。


然而这种统治只持续了几千年,随着泥盆纪时代的各种鱼类的崛起,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主宰的时代正式落下帷幕,一些鲎灭绝了,一些活了下来。


这种动物诞生于5亿年前,蓝色血液价比黄金,有人却拿它煲汤 - 天天要闻

板足鲎和鹦鹉螺体型对比



在如今热闹的海洋里,现代鲎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统治地位,但它们凭借坚硬的带刺外壳逃避很多鱼类的捕食,在40-50m的浅水区拥有一席之地,它们主要的天敌是红海龟,但这种海龟如今已经是濒危动物,它们真正的天敌另有其人。


明明很难吃,却被忽悠上餐桌


鲎在很早开始就进入了中国人的食谱,《本草纲目》记载:


鲎状如惠文冠及熨斗之形,广尺余。其甲莹滑青黑色。鏊背骨眼,口在腹下,头如蜣螂。十二足,似蟹,在腹两旁茎。背上有骨如角,高七、八寸,如石珊瑚状。每过海,相负于背亦曰鲎。其血碧色。腹有子如黍米,可为醯酱。


这种动物诞生于5亿年前,蓝色血液价比黄金,有人却拿它煲汤 - 天天要闻

鲎的卵



《岭表录异》中记载岭南人吃鲎的方法:腹中有子如绿豆,南人取之,碎其脚,和以为酱食之。


可见岭南人从很早开始就有了吃鲎的习惯,发展到今天,各地对鲎的料理方法各有不同,有煲汤的有烧烤的。书中还记载:“小者名鬼鲎,食之害人”,可见,古人也发现吃鲎的一些副作用。


现代研究表面:鲎肉内含有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及内环酰胺嘌呤类化学物质,吃鲎可引发皮肤过敏性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应,中毒的死亡率较高,还有引发严重痛风的风险。


这种动物诞生于5亿年前,蓝色血液价比黄金,有人却拿它煲汤 - 天天要闻

粉丝鲎肉



另外,鲎的味道非常一般,腥味重、肉质柴,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不法商贩为了赚钱,忽悠吃鲎能延年益寿,这也给鲎的生存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蓝色血液,招来杀身之祸


以鲎为食,只是鲎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早在美国的殖民地时期,人们就曾用“鲎肥”给土地增肥。数以百万计的鲎被捕捉起来,碾碎成肥料,有的则成了猪饲料。


这种动物诞生于5亿年前,蓝色血液价比黄金,有人却拿它煲汤 - 天天要闻

农场用鲎做肥料



而到了近代,人们有了更好的肥料,也了解到了食鲎的危害后,原本该光荣退休的鲎,却迎来了真正的噩梦。


1956年,一位叫福瑞德的科学家在研究鲎的血液循环时,就发现一只鲎死状古怪,这只大面积感染了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鲎,几乎所有血液都凝结成了胶体状,这引起了他的兴趣。


研究发现,鲎血液中却拥有一种神奇的阿米巴样细胞,在它们遭遇病毒的时候,这种细胞会破裂,释放出一种酶,使血液凝固,从而杀灭病毒。利用鲎血的这个特性,科学家发明了利用鲎的蓝色血液作病毒检测试剂。


这种动物诞生于5亿年前,蓝色血液价比黄金,有人却拿它煲汤 - 天天要闻

鲎活体取血



有了这种试剂,人们轻易就可以给各种注射药品作细菌检测,而不用拿兔子(兔子对毒素很敏感,但测试时间长)做试验,因为它独特的生物特性,这种试剂很快在医学上大规模使用,鲎的血液价格也开始飞涨,1升左右的鲎血液价值就可高达15000美元,其价格丝毫不逊于黄金。


每年,有超过50万只鲎被活体取血,虽然取血后被放归,但是仍有10%到30%的鲎会在取血后死去,但这部分鲎还算幸运的,更多的鲎在被取血后,继续被榨干剩余价值。


鲎的价值变迁


在80年代,基于鲎的病毒检测试剂在国内开始发展,我们也开启了相关鲎试剂的研发生产,被抽干血的鲎,或是被送上餐桌,或被用制作甲壳素,聪明的人们自以为榨干它所有的价值,却忽略了它更深层价值。


作为一种生存了近5亿年的生物,它可以说是“活化石中的活化石”,它们和三叶虫是近亲,是研究动物进化史的珍贵材料。


这种动物诞生于5亿年前,蓝色血液价比黄金,有人却拿它煲汤 - 天天要闻

鲎化石




鲎先是成为食材、后又沦为试剂,我们还未彻底搞清楚它的价值,就迫不及待的杀鸡取卵,我们想方设法榨干它最后的价值,但百年后才发现,我们连它最根本的价值都没搞清楚,这实在是最大的笑话。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