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张建国,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消化内科兼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国内知名青年内镜专家,医生发明家,著名的张氏剪刀发明人。 兼任中国产学研协会中国消化内镜协同创新平台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设备研发学组全国委员等多项学术兼职。擅长消化系疾病的内镜下诊疗,包括ERCP、ESD、Spyglss、STER、POEM、EFTR、NOTES、EUS等。
在过去40年里,胆管癌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目前手术治疗是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但是很多患者因为种种因素不适合开刀,比如体质弱、肿瘤范围过大、位置差的患者。这些患者该如何抗癌?
胆道支架植入术不见效,感染发烧如影随形
有一位患者邓爷爷,今年70多岁,由于不明原因地出现了腹部疼痛,伴有高热,皮肤黄疸逐渐加重。子女们发现后很着急,及时把老人送来医院检查,竟是得了肝门部胆管癌。
胆管肿瘤常见却也棘手,占所有胆道恶性肿瘤的50%-70%,因为邓爷爷年龄高,体质差,不能耐受大手术切除肿瘤,于是,医生决定为老人家植入了胆管支架,作为姑息维持治疗。一段时间后,老人家的黄疸好转了,腹部疼痛也缓解了,但高烧依然存在,而且发烧间隔越来越短,老人家的体质越来越弱。
ERCP+射频消融,患者化险为夷
与家属沟通后,医生决定利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为患者行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ERCP是将纤维十二指肠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主乳头(下简称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塑料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射频消融治疗是将电极引入病灶部位,通过释放射频电流产生热效应,达到局部高温,引起病理细胞组织变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ERCP和射频消融强强联合,有望去除掉折磨老家人的顽疾。
手术那天,ERCP显示胆总管上段呈截断样改变,胆总管上段及肝内胆管扩张明显,胆管里长满了肿瘤。随后,医生通过几十分钟的射频治疗解决了困扰邓爷爷的大麻烦,邓爷爷术后感叹现在的医疗技术太好了,现在不开刀就能“治疗好了”。
治疗胆管癌的另一利器——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
临床上,还有的胆管癌患者可以从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中获益。这种组合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无需特殊护理,不丢失胆汁,不影响消化功能。有条件者,置入带放射粒子的全覆膜金属支架效果更好,既能解除胆管梗阻,又能对肿瘤组织局部放疗。
胆道肿瘤的诊断利器——SPYGLASS
航空总医院消化内科在ERCP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提升,瞄准国际前沿,在国内较早引进并成功开展数字化胆道子镜直视系统(SPYGLASS)相关技术。SPYGLASS直视系统对胆道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达90%,特异性达95.8%,已成为胆道肿瘤诊断的最有力武器。无论外科还是ERCP,均无法实现胆胰管疾病的经口直视化观察。能够直视观察胆胰管并在直视下进行胆胰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以来都是无数内外科医生的梦想,而SPYGLASS则成功地实现了医生们的梦想。
第二代SPYGLASS胆道子镜直视系统及胆管肿瘤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