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静谧杀手

2021年04月10日17:48:14 科学 1545

1、死亡冰柱是海底最恐怖的杀手

遇到它的生物
除了死亡别无选择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静谧杀手 - 天天要闻

在人类的常识中
冰冻的形成都是从江河湖海的表层开始
哪怕天气如何严寒
结成的冰层再厚
位于冰层下方的生命
依然可以在冰下的水域中得到很好的保护
温暖的熬过严冬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静谧杀手 - 天天要闻

然而上世纪60年代
科学家在极地海域
却发现了直达海底的死亡冰柱
这些冰柱悄无声息的从冰面下向海底延伸
无情的杀死结冰途中所有的生命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静谧杀手 - 天天要闻

这个可怕的反常事实震惊了科学界
至影响了人类关于外星生命的探索
因为在那些咸度更高
温度更低的外星球
更容易形成大规模的死亡冰柱
进而杀死那些本可以在厚冰下生存的脆弱生命
死亡冰柱的真实存在
让我们在木卫三、土卫二
这样拥有冷冻冰层的星球寻找地外生命
变的希望渺茫


水对于生命的意义
科学家们认为水简直就像上帝专门为生命设计的
水不但是生命发生化学反应的最佳溶剂和反应场所
水的物理特性更是对生命的最大保护
一般的物质都是温度越低
密度越小
但是水在4摄氏度左右达到最大密度
再降低温度
水反而会发生膨胀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静谧杀手 - 天天要闻

所以冰虽然是水的固体形态
但是密度反而比水要小
这也是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
甚至形成冰山也不下沉
如果水和大部分物质一样在固态密度变大
那么上层的冰将会下沉水底
不但杀死水底的生命
而且表面的结冰将会不断下沉
进而整个海洋都会变成一块冰
生命将彻底消亡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静谧杀手 - 天天要闻

生命是幸运的
结冰似乎并不会延伸到海底
然而死亡冰柱的存在
彻底打破了这种幸运
这种死亡冰柱究竟是什么呢?


2、世界上最静悄悄的杀手
二战时期
苏联人发现它们的排布在北冰洋浅海的水雷
会莫名其妙的自爆
这给海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而且航行在北冰洋冰层下的潜水艇
也经常会受到一些不知名坚硬物体的撞击和刮擦
这经常导致潜水艇的损伤和破坏
打击了潜水艇部队的士气
当时就有报告认为这是海底结冰造成的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静谧杀手 - 天天要闻

然而专家们认为这是违反常识的
是不可能存在的
直到1960年代
随着摄影摄像技术的不断进步
终于有人拍到了一种从海面冰层下方
一直延伸到海底的巨大冰柱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静谧杀手 - 天天要闻

这些冰柱的产生
往往是海面发生温度急剧降低
特别是当温度从零下十几度
直降到零下三十几度的时候
温度越低
产生的冰柱规模越大
速度越快
这些冰柱用一种
似乎悄无声息的缓慢速度向海底延伸
以至于海底的鱼类和其他海虾
海星这样的生物
完全忽视这种悄无声息的结冰
但是当它们接触到这些冰柱的时候
为时已晚
冰柱会狠狠的突然冻结它们的身体
这些动物将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一部分完全无法动弹
进而将全身冻结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走向死亡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静谧杀手 - 天天要闻

在这个缓慢而残酷的过程中
死亡冰柱将会无情扫荡所有挡在它道路上的生命
更为可怕的是
死亡冰柱并非接触海底就停止冰冻
而是加速十倍
继续沿着海底区域扩大冰冻面积
在海底形成一个远超冰柱体积的大型冰封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
就是生命禁区
那么死亡冰柱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静谧杀手 - 天天要闻

3、 死亡冰柱,是海底最恐怖的杀手
所到之处海洋生物都被冻死


由于“死亡冰柱”
对于研究生命环境有着极大的意义
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展开了对
“死亡冰柱”的深入研究
并最终发现了其形成原因
是一种“咸水冷循环”机制
当海面遭遇急速降温
形成的冰层低于零下21.7摄氏度的时候
冰面和海水将会有将近20度的温差
此时冰层下方的海水是零下1.9度
这种温差导致海水的热量急速向海冰层传导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静谧杀手 - 天天要闻


而海面空气的还在继续降温
这种热量的传导会极其快速
进而逼迫海水将盐分向外析出
形成超咸水
这种超咸水的温度可以降到更低
密度更大
进而最终形成结冰
结冰的瞬间
将会把冰中的盐分和杂质完全析出
进而形成更咸的海水
形成连锁反应
并以海绵状向下延伸
不断的吸收更多的咸水
并像一条幽灵蛇那样
蜿蜒着紧随低温和咸水不断延伸结冰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静谧杀手 - 天天要闻

当死亡冰柱触及海底的时候
由于海床的热容比相对海水要低的多
热量丧失速度瞬间加速
于是海床上的结冰将会比海水中快将近十倍
死亡冰柱就像冰雪女王的手指那样
触及海底的一瞬间就会速冻海床
生命根本来不及逃跑
所过之处
不留任何生机

死亡冰柱,深海里的静谧杀手 - 天天要闻

可以想象的是
地球的环境远不如太阳系的木卫三
土卫二等冰冻星球的恶劣
水的咸度也远低于其他星球
在那些气温零下一百多度
冰层厚达上百公里的外星冰层下
死亡冰柱的规模
将何其宏大壮观
在这里
我期待着人类踏上那些星球
向我们展示外星海底世界的时刻……

喜欢我的,请关注我!

下期再见!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 天天要闻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我还以为是蚊子,没想到它有这么强的威力。”近日,任女士向武汉亚心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全根讲述“随手一拍”的经历时,后悔不已。5月27日,任女士在户外露营时,一只形似蚂蚁的小虫突然飞到脖子上。她下意识地抬手一拍,瞬间感到颈部一阵灼烧般的刺痛。仅仅几小时后,她的右脸便出现大片红斑,并逐渐发展为5厘米×6厘米的...
美国能不能重建稀土产业链? - 天天要闻

美国能不能重建稀土产业链?

原创 聼风者 先厘清一个概念,就是稀土矿和稀土成品的区别。稀土矿在我们地球上其实并不稀少,但都只是以伴生矿的形式出现,聴风楼说真的,老美它自己的稀土矿储量,在世界上那也是数一数二的。既然它自己就有,那为啥还缺呢?
合肥这座公园树上“长”出小动物 - 天天要闻

合肥这座公园树上“长”出小动物

【来源:合肥在线】咬着玫瑰花的梅花鹿、乖巧可爱的小松鼠、掩在竹林中的大熊猫……这些充满童趣的形象并非真实的动物,而是巧妙地绘制在公园树洞之上的精美彩绘。近日,在天乐公园内,不少市民在游玩时偶然发现这一独特景观,纷纷被这小小的童话世界所吸引,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冬战三九夏战三伏,把电磁兼容从“玄学”变为科学 - 天天要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冬战三九夏战三伏,把电磁兼容从“玄学”变为科学

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科技领域代表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图/国新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苏东林介绍,她现在担任电磁兼容与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也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敢闯敢试45载,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时间之问”? - 天天要闻

敢闯敢试45载,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时间之问”?

理想之城。作 者丨王寒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从“经济特区”到“全球标杆”,45岁的深圳,仍在书写奇迹。一座科技、人文与生态和谐相融的理想之城,是什么模样?深圳率先给出了答案。以与人人相关的出行为例。在这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超过四分之一的前沿之城,150座、5676个采用华为最先进液冷大功率超充技术的充电...
中欧科学家论坛专家团队助力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圆满召开 - 天天要闻

中欧科学家论坛专家团队助力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圆满召开

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开幕式暨2025第二届“香江诺贝论坛”4月13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8位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40位海内外院士及世界顶尖科学家,以及青年科学家、企业家等近1000人出席,共同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议题。活动由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和香港贸易发展局合...
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获奖名单戳这里➙ - 天天要闻

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获奖名单戳这里➙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5月27日,作为全球设计界年度巅峰盛事,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IDEA-TOPS)颁奖盛典在深圳科学技术馆举行。本届艾特奖延续其“立足大湾区,面向世界”的定位,共收到全球75个国家7026件参赛作品
《自然·免疫学》:腺苷荼毒T细胞!科学家首次发现T细胞摄取腺苷,并导致免疫抑制的机制 - 天天要闻

《自然·免疫学》:腺苷荼毒T细胞!科学家首次发现T细胞摄取腺苷,并导致免疫抑制的机制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掉在地上、来路不明的东西不能乱吃,按说属于小孩子就能弄懂的常识,但就算各位都已经长大成人了,身体里的细胞也不见得能懂这一点。没错,说的就是你们T细胞,这一天天的,想办法让你们保持正常的功能已经不容易了,咋还自己乱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