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营养科】叶艳彬:“小科室”在医疗体系中的独特角色与专业力

作者:叶艳彬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引进人才
称职/学历: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广东省营养学会妇幼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分会委员;
广东省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等。
负责及主要参与10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获中国营养学会成立70周年“杰出青年奖”, 发表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杂志40多篇,著作4部。
出诊时间:
暨大总院:周一上午(多学科减重门诊),周二上午、周四上午(医学营养减重专科门诊)

文章首发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授权《临床营养网》发布

 “全院的病人都是我们的病人” 

叶艳的办公室位于广州华侨医院门诊楼四楼,一扇不起眼的绿色磨砂玻璃门背后。与门外聚集着许多等待叫号的病人的超声科不同,一门之隔的营养科十分安静。“我们日常值班在这里,出门诊在三楼。”没有专门的病房,办公空间相对狭小,甚至办公室与科室不在同一层楼,这是国内大多数医院营养科的常态。不同于其他科室有特定的治疗对象,虽然没有专门的病床,但营养科服务于全院病人,需要覆盖所有需要健康与营养支持的患者,“我们没有自己的病人,但全院的病人都是我们的病人。”叶艳彬打趣道。

营养科的医生们每天早晨不会进行集中交班和查房,而是直接投入到门诊和病房的工作中。她们需要对前一天或前几天的病人进行随访,跟踪处理,并为新病人准备治疗方案。叶艳彬强调,营养科的工作不仅包括门诊,还包括病房随访和营养处方的开具,而这些往往影响着患者的药物吸收或接受其他治疗手段的效率。

目前,广东省设立了专门营养科室的医院并不多,“基本上都是三甲医院才有”,时常有在网络或电视节目中看到叶艳彬的科普介绍、慕名前来挂号的患者,“很多患者她们是在别的医院其他科室挂号之后,检查了,才发现自己要控制饮食,再转到我们营养科来的,最常见的是减重、糖尿病、厌食症这些患者。”此外,肾病患者、肿瘤患者等与营养密切相关的疾病患者也是营养科的治疗对象,“他们(专科门诊)就是给患者开药、开检查,至于怎么吃,专科门诊一般不讲。”叶艳彬指出,尽管这些疾病有专门的门诊,但通常不会涉及营养指导,而营养科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从业二十载 

 营养学人的术业专攻 

正是由于临床患者多样、科室跨度大,营养科医生往往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以便能够为不同病症的病人提供专业的营养支持,“其实很多病都不是孤立的,比如说肥胖,就会合并很多肥胖的并发症,血糖异常、高血脂、痛风、脂肪肝,这些是最常见的;再比如说糖尿病要怎么吃,怎样控制,还有肾病也是要控制一些蛋白质,需要怎么样去调整,这些说起来很杂,但都是我们要去掌握得很清楚的。”

二十多年前,结束高考的叶艳彬正处于专业选择的十字路口,“那时我们的消息是不通的,也没有什么招生简章、专业介绍。”最终选择营养专业,是源于她“不太想当医生”的想法,“当时以为这个专业未来可以去当营养师、科学家之类的,后来入学了才知道,我们这个专业是培养专业的营养医师的,就还是要进医院。”

刚参加工作时,国内医疗营养科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营养科与医院饭堂设在一处,“我们跟着饭堂给全院病人配餐,做膳食,摘菜、烹调、开治疗餐。”毕业两年后,营养科学得到重视,却又面临营养医学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许多营养科室通常从其他科室抽调医生组建,“实际上半路出家和一开始就学营养的人,思想观念是有区别的。专科医生通常都想着这个病要用什么药,做什么手术,但营养科医生就认为,用药的前提是病人的身体能承受得住,没有身体基础,用什么药都没效果。”

当已经成为临床营养科主任的叶艳彬,再次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时,她感慨,营养知识的普及,尤其是临床营养的普及和临床营养的发展,需要从医学生、本科生开始培养教育,“不然很多学生到做了医生之后,他们的观念就定型了,也很少再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了。”

近年来,营养学科进步迅速,除了制定、改善患者的日常膳食,越来越多的特医食品、营养试剂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之中。然而,临床中的许多病人、家属,甚至医生,对特医食品的认知存在误区,更倾向于让病人通过直接进食补充能量。“其实这样是本末倒置,如果一个病人她的营养都不足以维持最基本的身体机能了,她还怎么去吸收自己吃进去的食物呢?我们的营养补充也不是无穷无尽的,等到病人休养到一定程度后,也会逐步让她恢复进食。”

 从投身科普 

 “小科室也有小科室的使命” 

叶艳彬诊过一位体重近300斤的患者,在其团队的治疗干预下,用八个月的时间将体重减到了90kg。“其实营养的治疗重在平时,像这个患者之所以能这么成功,既需要我们营养师团队的执行监督和技术支持,也需要患者自身和家属的密切配合。”正因此,叶艳彬十分看重营养科普工作,“其实说白了,营养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预防,如果能够在这个关口把疾病预防好了,那患病人数自然会少,患病年龄也会延迟。”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讲述,将营养知识带给更多的人。

如今,叶艳彬开设了“叶艳彬营养小学堂”视频号,“吃肉少并不代表摄入的油脂少哦,我们精致的碳水摄入过多,糖分摄入过多,这些都会对血脂产生影响的。”视频中的叶艳彬,身着白大褂,用平实的语言解释一个个生活中的营养误区。

谈及未来,艳彬表示,医院营养科将开展更多关于肥胖、减重、糖尿病、脂肪肝等营养代谢疾病的研究,“目前已经开设了医学营养减重的专病门诊,未来还会开脂肪肝营养治疗、胃肠道微生态的专病门诊,去进一步发展亚专科。”事实上,许多医院同行也常常到访叶艳彬的办公室,希望她能打造一份“量身定制”的减重方案,寻求专业的营养指导,“我们营养科是小科室,小科室也有小科室的使命,能让大家都慢慢重视起营养科,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营养保健,把疾病在预防的关口就消灭掉,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临床营养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