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5月21日前后,此时气温明显升高,雨水增多,湿气加重,气候特点复杂多变。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顺应节气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尤为重要。“1不穿、2不动、3不吃、4不熬、5要防”这些生活要点,有着传统养生智慧,能帮助中老年人,平安度过小满时节。
1.不穿:不穿过于紧身的衣物
小满后天气闷热潮湿,过于紧身的衣物会阻碍汗液蒸发,影响体表散热,导致身体热量积聚,容易使人烦躁不安,还可能引发痱子、湿疹等皮肤问题。
中老年人皮肤调节功能减弱,更应选择宽松、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让皮肤自由呼吸,保持干爽舒适,预防皮肤疾病,也利于身体气血运行。
2不动:剧烈运动和清晨露水未散时不动
不过度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后,中老年人,身体难以快速恢复,且小满时节气温高,剧烈运动易使大量出汗,耗气伤津,导致身体虚弱,还可能因出汗后吹风引发感冒。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微微出汗即可,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清晨露水未散时不外出运动:
清晨空气湿度大,花草树木上的露水未干,湿气弥漫。中老年人阳气相对不足,此时外出运动,湿气易从皮肤、毛孔侵入人体,加重体内湿气,诱发关节疼痛、风湿等疾病。不妨等太阳升起,露水蒸发后再外出活动。
3不吃:不吃生冷食物、油腻食物、辛辣食物
生冷食物:
如冰淇淋、冰镇饮料、生鱼片等,小满后人体阳气外浮,脾胃相对虚寒,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油腻食物:
炸鸡、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在高温天气下更难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还易生湿生痰,导致身体困重、食欲不振。
辛辣食物:
辣椒、花椒等辛辣之物,食用后易助火生热,引发口腔溃疡、便秘等上火症状,与小满湿热的气候特点相悖。
4不熬:不熬夜、不熬神、不熬病、不熬饿
- 不熬夜:夜晚是身体修复和调养的关键时段,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影响肝脏排毒和身体各器官的休息,导致免疫力下降。中老年人应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恢复。
- 不熬神:过度用脑、操心劳神会消耗气血,引发头痛、失眠等问题。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可通过听音乐、下棋等方式放松身心。
- 不熬病:身体出现不适时,不要硬扛,应及时就医,以免小病变大病。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疾病恢复能力弱,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 不熬饿:规律饮食对中老年人很重要,过度饥饿会使血糖降低,引发头晕、心慌等症状。按时用餐,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5要防:防中暑、防湿邪、防感冒、防心血管疾病、防蚊虫叮咬
- 防中暑: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 防湿邪: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避免久居潮湿之地。可适当食用薏米、芡实等祛湿食物,也可用艾叶泡脚,驱除体内湿气。
- 防感冒:小满时节昼夜温差仍较大,且室内外温差明显,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
- 防心血管疾病:高温天气易使人体血液黏稠度增加,中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注意监测血压、血糖,保持情绪稳定,饮食清淡,适量运动。
- 防蚊虫叮咬:夏季蚊虫活跃,蚊虫叮咬不仅会引起皮肤瘙痒,还可能传播疾病。使用蚊帐、蚊香、驱蚊液等做好防蚊措施,避免前往蚊虫多的地方。
小满时节,中老年人遵循这些养生要点,从生活细节入手,顺应自然变化,就能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享受舒适惬意的夏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