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 小小伤口竟暗藏杀机!警惕这类细菌感染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隋雪

日常生活,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当身上出现一个小伤口,你会如何处置?

56岁的赵大爷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因脚上一处不起眼的小创口,发生细菌感染,进而发展成脓毒血症,险些送了命。

脚皮破了一块,打开细菌入侵的大门

在赵大爷的观念里,“温州人‘吃天光’,就要吃糯米饭,配碗豆浆,或者小馄饨,这样才算得上是吃爽兮”,尽管患糖尿病已有十来年,日常饮食却鲜有忌口。

几个月前,赵大爷脚底板磨破了块皮,大约有指甲盖大小,看着不严重,他便也没在意,偶尔想起来就涂点碘伏,简单消毒。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创口一直没见愈合,还发起了高烧,家人发现后这才把他送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感染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潘陈为回忆,“患者入院时高热、乏力、血压下降、肝肾功能异常,已经有感染性休克的表现,病情进展非常迅速,一度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困难,还上了气管插管。”

了解了赵大爷的病史和足部破损情况后,经血培养,医生从赵大爷的血液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阳性,确诊为糖尿病足引发的脓毒血症。

图片内容由创作大脑 AI 生成

“脓毒血症是严重感染的代名词。糖尿病的血管病变会导致局部供氧不足,创口不易愈合,且糖尿病本身也会降低人体免疫力。我们的皮肤表面有很多细菌,所以多重作用下,脚上的创面就成了细菌入侵的大门,大量细菌进入血液引发脓毒血症,又随血液扩散至全身,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潘陈为解释道,“还好抢救及时,经过抗感染治疗,患者最终救回来了。”

小伤口暗藏大隐患,这几类人需警惕

潘陈为指出,患有糖尿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是肿瘤放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以及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白细胞偏低、中性粒细胞缺乏的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是细菌感染导致脓毒血症的高危人群,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出现皮肤破损、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尽早就医。

此外,对于普通人群来说,过度疲劳、熬夜、过度饮酒等,都会使免疫力下降,若细菌感染感染后未及时控制,亦有可能发展为脓毒血症。

生活中如何预防细菌感染?潘陈为强调,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适度锻炼有助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降低细菌感染风险。对于皮肤软组织损伤,要及时处理创面,规范消毒,较深伤口需要专业医疗处置。此外,夏季也是消化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尽量少吃生冷食物;多喝水,保证每日尿量1500ml以上(约排尿5次以上),排尿、排便后注意个人清洁。

直播预告

皮肤上的小伤口,应如何正确处理?

哪些表现可能是细菌感染的信号?

发生感染后,都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吗?

……

本月起,潮新闻·钱江晚报特别推出“揭秘细菌感染”系列直播。5月16日18:30——19:3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潘陈为将做客浙江大健康名医直播间,带来《小小伤口竟暗藏杀机!警惕这类细菌感染》主题科普。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浙江大健康视频号,立即预约直播。届时还有互动答疑环节,专家将针对网友提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解密医学热知识,打破健康信息差,精彩不容错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