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孩子写作业气到心绞痛?冠心病比想象中离你更近!

近日,一女星因心绞痛紧急就医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据了解,该女星的发病原因竟是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情绪过于激动。这不免让人感慨:连辅导孩子作业也能成“要命”的事情,冠心病是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出现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这种症状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但如今,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年轻人发生心绞痛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像这位女星的心绞痛发作,和其长时间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有关。在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中,她可能正处于高压力的状态,再一动气,很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绞痛等病症。

为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医生呼吁家长要学会调整心态、理性面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尤其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的家长朋友,更要坚持用药,并及时关注自身心脏健康,警惕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的突然到来。

在防治心绞痛的药物方面,中医药近年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创新中药通心络。其由7种植物中药和5种动物中药提取、浓缩而成,并创新性地将祛风解痉(解除血管痉挛)的通络药全蝎、蜈蚣、蝉蜕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1996年,通心络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脑卒中,开辟了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新途径,并多次荣获国家大奖和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指南、共识推荐。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二十七届医师协会介入心脏病学大会暨第十三届胸痛中心大会上,一项结合了循证证据、专家意见与经验指导的《通心络防治冠心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发布,《共识》由四十余位国内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讨论编撰而成,内容中明确了临床涉及的9类冠心病相关人群、确定了22个结局指标,旨在更好地发挥中成药通心络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次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介绍了《共识》中具有代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荟萃分析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通心络治疗2周以上,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每周减少了2.32次、心绞痛持续时间每次缩短了1.74分钟、硝酸甘油用量每周减少了2.84mg,心电图ST段压低恢复率提高了27%。持续服用通心络1-6个月后,心肌梗死发生风险更下降了65%。

而通心络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荟萃分析则显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通心络治疗4周以上,心绞痛发作频率每周降低了1.42次,心绞痛持续时间每次缩短了1.71分钟,硝酸甘油使用量每周减少了2.22mg,C-反应蛋白水平则降低了1.45mg/L。这些研究成果都证实了通心络在冠心病救治中能够发挥显著作用。

此外,《共识》还对通心络的安全性事件进行了完整记录。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与通心络有关的不良反应报告率在非常罕见(万分之二)的范围内,充分证明了通心络的安全性。

本次《共识》的发表为冠心病的联合治疗及综合管理提供了良好示范。而既往临床和基础研究也证明,通心络通过调脂、抗凝、抗炎、抗氧化、改善血液流变、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斑块等多种机制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具有血液、血管、心脑缺血三重保护的特殊优势,在心血管治疗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冠心病离我们并不遥远,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不良情绪都有可能导致冠心病的突然出现。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希望我们都能拥有一个好心态,管理好自己的心脏健康,离冠心病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