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见Talk
编辑|乐见Talk
“听说只要进来这种病房,最多也就住院两个星期,就可以体体面面有尊严的离开人世间了”。
网友口中这种可以安心等死的病房,让人不禁联想到咱们国家是不是也有“安乐死”了呢?
“没摊到自己身上,不会体验到那种感觉,癌症等大病到了后期太痛苦了……”
如果我国真的可以“安乐死”了,那对有些病人而言确实是一种“福音”。
事实究竟如何呢?
我国是不是真的有“安乐死”的病房?
据说还辐射了全国高达185个地区?
安宁病房的病友们
王学文
年仅45岁正值壮年的王学文被检查出患了腮腺癌,已经是晚期了,医生诊断他的生命也就两三个月光景了。
听闻此噩耗,王学文的身子晃了几晃,精神几近崩溃,而他的老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是一夜之间愁的头发都几乎白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天下有几个母亲能坦然面对的呢?
当生命只剩下两三个月的时间,治疗又没有多大意义的时候,王学文不希望自己毫无尊严的死去,就开始说服母亲,要住进上海的一家安宁病房。
起初母亲自然是强烈反对,哪个母亲不想拼一拼再救救的儿子呢,哪能就睁眼看着儿子放弃治疗呢?
可世事就是这么无常,谁都没有想到,王学文本来是想来这里“等死”,但没想到自己居然熬过了六个多的年头。
而在此期间,王学文跟家里人的心理变化也是很大的,母亲慢慢接受了儿子早晚要离开自己的事实,王学文在看到身边很多病友过世后,心态也变得平和了,“大家都会走那条路,只是早晚问题”。
甚至还在第五个年头,觉得自己能放下一切了,该离开了,特意让医院给自己再举办一次生日宴会,同时让母亲再给自己做最后一次大餐,吃饱喝足后一家人拍下了最后一张合影。
这次离别,更像是一场欢送,大家都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王学文,他再次挺了过来,反而第二天隔壁床的一个叫做舒国的老兄弟走了。
王学文切给老兄弟的蛋糕他还没舍得吃,就去了另一个世界。
王学文呆呆的把玩着老人孙女送给自己的八音盒,再次感受到生命的变幻莫测。
说真的王学文这几年也辛苦异常,腮腺癌的威力很大,王学文的胳膊跟腿早都已经萎缩的不成样子了,稍微动一下浑身都会疼的发抖,吃饭喝水也是困难重重,已经很久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
但王学文还是很感恩,尤其是每个月一次洗完澡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又重生了,不管怎样,自己还活着,还能让母亲有个念想,而且这几年来,自己是很体面的也保留了自尊。
不过虽然王学文越来越乐观了,病情还是越来越严重,最终在入院的第六个年头,解脱离去。
好在这个时候,他已然做好了完全的准备,是很平和的离开人世的,而他的母亲,也不再如当初那般舍不得儿子,王学文的离开反而让她长舒一口气,“儿子总算不用再受折磨了”。
梁金兰
其实你只要看过《人间世》这部纪录片,你会发现像王学文这样的病人,在这家医院还有很多,只不过有像王学文一样,熬过了医生说的时日,也有的像梁金兰,住院没多久就离世的。
梁金兰已经72岁了,做了一辈子医生,治病救人无数,可命运并没有因为她救死扶伤就放过她。
退休后的梁金兰得了胸腺癌,已经跟命运抗争十几年了,这次复查同事给她的诊断是只剩下二十天左右的寿命了。
梁金兰知道同事没有骗她,而且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梁金兰早已把生死看淡,既然挣扎没什么用,不如在剩下的日子里平静的等待死亡的来临,安宁病房就是最好的归宿。
本着这样的心态,梁金兰自从住进来,就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处理一些还挂心的事情。
她先是写了一封信,还特意录制了视频,拜托医院在自己去世后交给自己的家人跟朋友。
梁金兰接下来的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老伴陶家林了。
陶家林的脑梗问题很严重,平时不但很容易健忘,行动也多有不便,就这样还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照顾梁金兰。
陶家林的付出和爱,梁金兰记在了心里,所以梁金兰这些年也一直在努力的活下去,虽然生了很严重的病,但好歹人在,怎么也能陪陪老伴,顺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可这次梁金兰心有余力不足了,虽然对老伴陶家林很抱歉,但有些事她真的做不到了。
于是在医院跟老伴过完重阳节后,梁金兰开始做陶家林的思想工作,让他赶紧去找一个好的养老院。
这十几年因为自己的病,女儿也很辛苦,况且她的小家庭也需要照顾,梁金兰不想再那么自私的让女儿继续操心老伴。
况且养老院人多,梁金兰希望老伴陶家林在热热闹闹中慢慢忘了自己,以后得日子都能开开心心。
既然这是梁金兰的心愿,陶家林也就同意了,他一辈子都听梁金兰的,这会妻子都要走了,他更不会忤逆,至此梁金兰没有任何遗憾了,随时准备着离开这呆了几十年的人世间。
梁金兰的同事对她的病情诊断也确实严谨,在梁金兰进入安宁病房的第19天,梁金兰再也撑不住了,于是陷入了昏迷。
被梁金兰撵去熟悉养老院环境的陶家林听到这个消息,在路上忍不住痛哭失声,他本以为自己听话,妻子就会出现奇迹,谁想到……
陶家林此时就像个小孩子般无助,好在当他赶到医院的时候,梁金兰虽然神志不清了,但似乎还在坚强的等着自己。
陶家林如往常那般握紧了妻子的手,这是他能感觉到妻子的最后温度了,又絮絮叨叨说了一些话,而妻子就在陶家林的恋恋不舍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之后医院按照梁金兰的遗愿,把信件跟视频交到陶家林的手中,信中的梁金兰对这个世界还是恋恋不舍,不过视频中的梁金兰脸上却是挂着如释重负的笑意。
“至少走之前,她是快乐的”,这对于陶家林来说,也算不小的安慰了。
这就是网友口中的“安乐死”病房,每天在见证着无数生离死别。
但死亡是灰色的,这里是彩色的。
我国有了“安乐死”病房?
网友口中的“安乐死”病房确实是存在的,只是可能跟大家理解的有点不一样。
这个“安乐死”它不会延长谁的寿命也不会缩短谁的寿命,不会加速谁的死亡也不会延缓谁的死亡。
它于1967年诞生在英国,经过五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后传入我国,它的服务对象是临终的那些重病患者。
安宁病房的医护人员不会为病人提供医疗措施,只是给他们一个舒适的环境,让他们的身体以及心灵得到松绑。
在没有医疗抢救等措施维持下,让病人以最舒适的方式平静的等待死亡。
总之就是让这些病人能够在这里得到“善终”。
我国的这种机构最早出现在上海的静安区。
这种情况下的“安乐死”,似乎我们把它称为“安宁疗护”或者“临终关怀”更加妥帖。
不同于普通医院一眼望去的惨白一片,这里不管是墙壁还是窗帘床单,甚至连护士们的工作服也是温馨的、多彩的。
而且不光房间的采光非常好,每个人床头会摆着花瓶,还插着鲜艳欲滴的花。
窗外则是各种绿植,还有小池塘,能听到汩汩的流水声。
病人们的身上不再会被插满各种管子,更像是在这里休闲度假,只是周围多了医生的保护,哪里不舒服医生会第一时间出现,帮助他们缓解。
能在临终之前,以普通人的身份开心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了。
因此很多病人都选择来到这里,上至一百多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子。
虽然住进来这样的病房,就意味着要准备迎接死亡了,但好在跟这个世界离别之际,是以有尊严的方式离开的,就像王学文,梁金兰,安宁病房给他们保存了最后一丝自尊。
根据国家卫健委消息称,目前我国安宁疗护试点已经覆盖多达185个市(区),北京、天津、湖南、浙江等全国大部分城市都有这样的试点,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了。
全国现在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机构已经有4200多家了,也从住院拓展到了居家、门诊,甚至最近还推出了远程服务。
现如今的医学是越来越发达了,但疾病随之也在发生着各种改变,很多时候,有些病依旧还是无法治愈,大家还是要面对死亡。
这就形成了一次生死抉择,有些人想要跟命运拼一拼,看是否能通过医学创造奇迹把自己留在人世间。
而有些人更希望及时止损,用有限的时间,多陪陪家人,体面有尊严的死去。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