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医生叹息:吃抗凝药时,7点不注意最要命

2025年06月08日15:42:04 健康 1823

女子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医生叹息:吃抗凝药时,7点不注意最要命 - 天天要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那天的急诊室,一切如常,直到她被推了进来。五十多岁,面色蜡黄,呼吸停止。

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电击、按压、通气,忙碌的身影交错在抢救床前。十几分钟后,心电图仪上的波形仍是一条直线。

医生摘下手套,嘴角紧紧抿着,只说了一句话:“她吃了抗凝药,却忽视了最关键的几件事。”

女子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医生叹息:吃抗凝药时,7点不注意最要命 - 天天要闻

这不是个案。每年因为吃抗凝药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人群并不少见。但令人无奈的是,大多数本可以避免

人们往往以为,吃药就是把药吞下去这么简单。抗凝药可不是“普通药”,它像一把双刃剑,既能救命,也可能伤人。

说起抗凝药,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血稀了,不容易堵了”,这没错。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血液在血管里“打结”——也就是血栓。

但你知道吗?血栓和出血,就像跷跷板上的两端,抗凝药一上场,平衡就开始变得微妙。一旦处理不好,轻则出鼻血、牙龈出血,重则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甚至心脏骤停

女子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医生叹息:吃抗凝药时,7点不注意最要命 - 天天要闻

最让医生遗憾的是,很多中老年人吃抗凝药多年,却不清楚这些药的“脾气”。

第一点,抗凝药不是一劳永逸的“保险药”。不少人觉得,开始吃了,血就永远不会堵了,就像抹了防锈油的铁,不会再生锈。药效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饮食、其他药物、肝肾功能等。

尤其是维生素K,它在体内是止血的“原材料”,而一些抗凝药就是通过抑制它来起效。如果你一边吃药,一边大量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女子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医生叹息:吃抗凝药时,7点不注意最要命 - 天天要闻

第二点,抗凝药之间不能随便替换。有些人觉得自己吃的药贵,听人说另一种便宜,就擅自换药。可你知道吗?不同抗凝药的作用机制、代谢方式完全不同。

比如有些药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有些则不需要。随意更换可能导致血液变得过稀或过稠,风险陡增。

第三点,漏服不是小事,补服更不能随便补。有患者错过了服药时间,想着“晚点吃总比不吃好”,结果两次药效重叠,血液防线崩溃。

女子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医生叹息:吃抗凝药时,7点不注意最要命 - 天天要闻

抗凝药的半衰期各不相同,有的药即便漏一顿,也要等下次服药时间再吃,绝不能加倍补服

第四点,别把“出血”当小毛病。刷牙出血、鼻子滴两滴血,很多人觉得无所谓,还说“这不是药在起作用嘛”。这些往往是身体在发出警告:血液已经太稀了

如果忽视这些信号,就可能从小出血发展为大出血。一些人甚至是在洗澡时突然晕倒,被发现时早已呼之不应。

第五点,吃药前后的饮食要有讲究。有人喜欢喝汤,尤其是骨头汤绿豆汤,觉得“养生”。

女子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医生叹息:吃抗凝药时,7点不注意最要命 - 天天要闻

但这些食物可能影响药物代谢,特别是含有高钾、高钙的食物,会干扰肝脏对药物的处理能力,导致血药浓度不稳定。一碗汤,有时就是压垮身体平衡的稻草。

第六点,切记不能擅自停药。有些人觉得自己“最近状态不错”,于是悄悄停药,没告诉医生。结果不到两周,血栓又来,直接引发肺栓塞。抗凝药一旦开始,停与不停都要医生评估

因为血栓不是“好转了就没了”,它可能只是暂时潜伏

女子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医生叹息:吃抗凝药时,7点不注意最要命 - 天天要闻

第七点,和其他药物互相作用复杂。比如老年人常用的止痛药、部分抗生素、甚至感冒药,都会影响抗凝药的代谢。有的让药效增强,有的让它失效。

医生曾见过一个病人,因为同时吃了某种消炎药,导致抗凝药效增强,最后出现了消化道大出血。

很多人以为“吃药是医生的事”,其实吃药是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双人舞”。医生给药,患者配合,两者才能跳得协调。只靠一方努力,结果往往不理想。

女子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医生叹息:吃抗凝药时,7点不注意最要命 - 天天要闻

抗凝药不讲情面,它不像感冒药,吃错了大多也就耽误几天。它更像是高压锅,一旦操作不当,爆炸的不是锅,是生命的底线。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抗凝药,有几个冷门但关键的知识点,很多人从没听说过。

洗牙、拔牙前必须告诉医生你在吃抗凝药。有些人拔牙后出血不止,就是因为术前没做抗凝管理。

再乘飞机时要特别小心。长时间坐着不动,腿部静脉容易形成血栓,搭配抗凝药,出血风险也更高。医生建议多活动腿部、穿弹力袜、保持水分。

女子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医生叹息:吃抗凝药时,7点不注意最要命 - 天天要闻

还有人不知道,抗凝药不能和大量维生素C一起吃。因为它会促进肝脏酶活性,间接影响药效。一杯看似健康的橙汁,有时也能“搅局”。

中医里讲“药食同源”,抗凝药尤其讲究这个道理。有人每天喝丹参泡水,说是“活血”,但和抗凝药一起用,就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升高。中西药联用必须让医生知情。

抗凝治疗是门细致活,像是调钢琴,需要不断调整、校正。有些人觉得“反正医生开了药,我就吃”,这其实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人的身体状态每天都在变。吃药不是机械行为,而是动态管理。

女子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医生叹息:吃抗凝药时,7点不注意最要命 - 天天要闻

医生们最怕看到的,不是病重,而是“明明能避免的悲剧”。他们一次次强调注意事项,却还是有人“没当回事”。

就像那位突发心脏骤停的女士,她一直以为自己“血管干净”,谁知就是一次服药前没监测凝血值,吃了感冒药后又继续原来的剂量,最终导致致命出血。

我们生活中常说“药到病除”,但对于抗凝药来说,更适用的句子是“药到命悬一线”。它救得了命,也毁得了命,关键就在于:你懂不懂它的性格。

女子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医生叹息:吃抗凝药时,7点不注意最要命 - 天天要闻

吃抗凝药的朋友,一定记住这7点。它们不是医生的“啰嗦”,而是一次次临床经验换来的警示。有些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关乎生死。

就像开车,方向盘掌握在你手里,路况再复杂,只要小心驾驶,总能平安到达。同样的道理,抗凝药不是“洪水猛兽”,只要你了解它、尊重它,它也能成为守护健康的利器。

医学不是万能的,但科学是我们在混沌中摸索出来的方向。每一次提醒,都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

女子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医生叹息:吃抗凝药时,7点不注意最要命 - 天天要闻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 中国心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中国抗凝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密密麻麻,60岁大叔腹中藏着199颗“黄金豆” - 天天要闻

密密麻麻,60岁大叔腹中藏着199颗“黄金豆”

因为胃部手术后长期饮食受限,导致胆汁代谢紊乱,60岁刘大叔胆囊里竟塞满了199颗结石!刘大叔30多年前曾因胃部疾病做过手术。然而,近期他频繁出现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起初并未在意,直到疼痛加剧难以忍受,这才匆匆来到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 天天要闻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来源:市场资讯(转自:拇指药略)更灵活的支付限额管理作者:西北哽从昨天开始,国家医保局要推出支持创新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里传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开会的时候,医药板块都没什么动静。说实话,这些年创新药支持鼓励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决过一些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 天天要闻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现代人一体检就查出各种结节。有人焦虑不已,害怕结节长大或癌变;有人则执着寻找原因,“为什么我会长结节”。到底什么样的结节会癌变?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容易“集齐”各种结节?结节真的会被“气”出来吗?资料图 孙良摄你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里有,快自查 - 天天要闻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里有,快自查

来源:掌上春城一种全球公认的强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欢现在的天气——又湿又热,正是出来作恶的好时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黄曲霉素,全名黄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钾、三聚氰胺的数倍。1毫克黄曲霉毒素就可能导致癌症
空调吹成白肺?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 天天要闻

空调吹成白肺?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来源:北京青年报进入6月,温度持续升高,开空调成为不少人解暑纳凉的首选。然而近日,一则“男子吹空调3天致肺‘白’化”的新闻冲上热搜。患者因持续发热、咳嗽未重视,最终确诊为军团菌肺炎,险些丧命。这种由空调、热水器滋生的“隐形杀手”究竟从何而来
再登国际舞台!沈洁教授团队6项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 - 天天要闻

再登国际舞台!沈洁教授团队6项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当地时间6月18日至22日,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ITC)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上,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沈洁教授团队共6项与甲状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关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大会摘要,其中2项被大会遴选为口头报告,4项以壁报形式展示,展现了团队在...
中国“痛风地图”发布!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 - 天天要闻

中国“痛风地图”发布!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显示,痛风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存在显著关联,且往往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和住院负担。痛风在国人中发病率不低,且湖南、广西柳州最高。痛风“地图”: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该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50万30~79岁成年人数据,测量...
一文总结自身免疫性脑炎常见类型 - 天天要闻

一文总结自身免疫性脑炎常见类型

脑炎是指脑实质炎性反应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脑炎的经典病理改变以灰质的神经元受累为主,嗜神经病毒和致病性抗神经抗体对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一定选择性,但白质髓鞘、脑膜与血管也可受累。根据病因可将脑炎分为感染性脑炎与自身免疫性脑炎两大类。感染性脑炎相关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其中各种嗜神经病毒是感染性脑炎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