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象,很多人没留意:乳腺癌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了。原本以为是五六十岁的“中年病”,现在三十出头,甚至二十多岁的姑娘,也查出了乳腺癌。
不是吓唬你,而是真实摆在病历本上的现实。
这几年看下来,231位乳腺癌的病人,几乎每一个人都告诉我:她们没想到自己会得这个病。可翻开她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状态,一些“雷”,早就埋下了。
有个女孩,29岁,长沙做设计,夜猫子、咖啡控、经常加班,月经不规律,平时压力大到掉头发。她来医院的时候,右侧乳房已经摸到硬块,一个月拖着没理,后来才查出来是乳腺癌II期。
问她平时有没有乳腺增生,她说有,但从来没当回事,甚至觉得“每个女生都有乳腺增生,不是小事化了么?”
就是这样,太多人把身体的“提醒”当成了小事。
我们翻了231个病例,最后发现:多数乳腺癌患者,身上都有几个共性习惯。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吓唬你,是数据和无数真人的例子摆在这儿。
今天不谈空泛的大道理,就从生活里扒一扒,那些悄悄把你推向乳腺癌的习惯。
第一,长期睡眠紊乱,尤其是熬夜+睡不着的组合。
别再说“我熬夜但我补觉”了。人体的生物钟,不是你想调就能调的。褪黑素的分泌主要集中在晚上11点到凌晨2点,而这个激素影响睡眠,还影响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平衡。而雌激素,恰恰是乳腺癌最敏感的一张牌。
我们看到的年轻乳腺癌患者,90%以上都有长期熬夜的习惯。有的是为了工作,有的是为了追剧,有的纯粹是“睡不着”,但不去管。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身体的调节系统是崩坏的。尤其是在城市里,光污染、蓝光刺激、精神紧张,早就把你身体的按钮按错了。
中医有句老话:“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影响月经。熬夜伤肝,是实打实的事。一旦肝气不舒,乳腺就容易堵,久而久之就成了病。
第二,情绪压抑,内耗型人格,凡事憋着忍着。
我们做了情绪评估,大约有七成乳腺癌患者属于高压高敏感型人群。她们不是看上去情绪激动的那种人,恰恰是那种什么都不说,默默扛着,越压越多的那种人。
有个四川的阿姨,62岁,查出来乳腺癌晚期。她女儿来医院哭,说她妈这辈子没一句怨言,什么都藏心里。老公出轨忍了,儿子啃老忍了,连查出乳腺增生都说“没事,忍忍就过去了”。我们查病史时,她已经发展成广泛转移。
情绪不是虚的。长期情绪压抑,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紊乱。乳腺是情绪的“情绪器官”,是最容易响应压力的地方。你越是不说话,身体越是给你“说话”。
第三,饮食高油高糖+乳制品摄入过量。
很多人都觉得牛奶是健康的象征。真的是这样吗?不是说牛奶不能喝,但如果你每天高频摄入乳制品,尤其是高脂奶酪、冰淇淋、全脂牛奶,再加上爱吃炸鸡甜点、精加工食物,那你就是在给乳腺癌递梯子。
我们对比了健康人群和乳腺癌患者的饮食习惯,发现后者更倾向于高能量密度饮食,也就是吃进去的东西热量高,但营养密度低。这类饮食会增加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水平,而这是一种被证实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的激素。
很多人不胖,看起来瘦,但体脂高、内脏脂肪堆积严重。乳腺组织正好是脂肪组织丰富的地方,这些“隐形脂肪”成了乳腺癌的温床。
第四,激素类药物滥用,尤其是长期服用避孕药、美白类保健品。
这点很少人想到。我们在问诊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乳腺癌患者,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甚至是一些含有雌激素类成分的“美容保健品”,比如某些美白丸、护肤胶囊、甚至是减肥产品。
这些东西,很多人买的时候根本不看成分,觉得“反正是网红推荐的”“反正很多人吃”,但其实不少都含有活性激素成分。长期摄入,会打破体内激素平衡,尤其是雌激素过度刺激乳腺组织,导致增生、结节、癌变。
有些人甚至在更年期时擅自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没监测、没评估,自己当自己的医生。乳腺癌不是一天养出来的,是在这个“微刺激”的过程中,一步步被推向深渊的。
第五,忽视乳腺自检与体检,盲目相信“年轻就是资本”。
这是最“恨铁不成钢”的一条。乳腺癌的早期治愈率是非常高的,可以接近90%以上,但前提是你早发现。问题是,太多人不当回事。
“我才30多,怎么可能得乳腺癌?”“乳腺增生不是很常见吗?”“硬块可能是生理性的吧?”一拖再拖,等到真正来检查时,肿块已经成型、血流丰富、边界模糊。还有人信偏方、做刮痧、用精油按摩,耽误了最佳治疗窗口。
我们遇到的病例中,有将近一半的病人,在最初发现异常时,选择了拖着不动。一部分是害怕,一部分是觉得“应该没事”。但癌症,从来不等人。
讲真,现在的乳腺癌筛查技术已经很成熟了,B超、钼靶、MRI,都是基本配置。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去查,愿不愿意正视自己的身体。
写到这儿,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希望你看到这些病人身上的共同点,能早点醒悟。乳腺癌不是“别人家的故事”,它可能就在你不经意的生活习惯里埋着种子。
我们一直说,身体是诚实的,它不会轻易说谎。但你要听得懂它的话。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李荣,李红,等.女性乳腺癌患者生活方式与发病风险关系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4,31(02):157-160.
[2]刘颖,周丹,许志红.情绪应激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3,37(08):629-634.
[3]邓君,郑倩,赵玲.乳腺癌与激素替代治疗的关系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4,31(05):32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