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上瘾”?那是你不会吃,解读安眠药,知道这5点很重要

2025年05月06日20:13:12 健康 1468

安眠药“上瘾”?那是你不会吃,解读安眠药,知道这5点很重要 - 天天要闻

安眠药“上瘾”?那是你不会吃,解读安眠药,知道这5点很重要 - 天天要闻

本文164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安眠药会上瘾,吃多了人就废了。”这是很多人对安眠药的第一反应。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很多人不是被药“害了”,而是被自己对药不了解“吓坏了”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安眠药到底是什么,它会不会上瘾,怎么吃才算“会吃”?别再靠道听途说吓自己了,真正的健康,始于对科学的了解

一、安眠药真的“上瘾”?别急,先搞清楚你吃的是什么

安眠药“上瘾”?那是你不会吃,解读安眠药,知道这5点很重要 - 天天要闻

“安眠药”不是一种药,而是一类药的统称。不同种类的安眠药,机制不同、风险也不一样。目前常见的安眠药主要包括:

苯二氮䓬类(比如艾司唑仑、地西泮)

非苯类镇静催眠药(比如佐匹克隆、唑吡坦)

抗抑郁类药物(比如曲唑酮、米氮平)

抗组胺药(比如苯海拉明)

苯二氮䓬类是最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感”的一类安眠药,但这不等于它们一定会让人“上瘾”。上瘾的关键在于:是不是长期、过量、无指导地使用

二、你说的“上瘾”,可能只是“心理依赖”

安眠药“上瘾”?那是你不会吃,解读安眠药,知道这5点很重要 - 天天要闻

很多人说“吃安眠药睡了几天,现在不吃就睡不着了”,于是就觉得这是“药瘾”。其实,这种情况更多是心理依赖,不是药物成瘾。什么意思?就是说,你的身体并没有对药物产生生理性依赖,但你习惯了吃药这个动作,于是大脑就默认“不吃药=睡不着”。

这种心理暗示是可以通过正确方法打破的,比如认知行为疗法(CBT-I),在临床上效果明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失眠诊疗指南(2023年版)》明确指出: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失眠的一线方案,药物只是辅助。

三、真正的“成瘾”,什么样才算?

安眠药“上瘾”?那是你不会吃,解读安眠药,知道这5点很重要 - 天天要闻

药物成瘾,是一个医学定义。不是“我感觉上瘾了”就算数。真正的药物成瘾包括这几个标准

越来越大剂量才能达到效果

停药后出现明显戒断症状

强烈渴求、控制不了自己想吃药

明知道有害,还持续使用

满足这些条件,才能说是“成瘾”。而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小剂量使用安眠药的人,发生“成瘾”的几率极低。2021年《中华精神科杂志》刊登的研究指出: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依赖风险发生率低于5%

四、“吃一颗就上瘾”的说法,是谣言

安眠药“上瘾”?那是你不会吃,解读安眠药,知道这5点很重要 - 天天要闻

很多人听说“安眠药吃一颗就容易上瘾”,于是宁愿彻夜不眠,也不敢碰药。这其实是典型的以讹传讹正规医生不会给你开容易成瘾的高剂量药物,更不会让你长期吃不停

更重要的是,很多现代的非苯类安眠药,比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在临床上被证实依赖性非常低。药物成瘾不是“毒性”决定的,而是你怎么用。就像刀子能切菜也能伤人,关键在于谁来用、怎么用。

五、不会吃药,才是真的“危险”

安眠药“上瘾”?那是你不会吃,解读安眠药,知道这5点很重要 - 天天要闻

最危险的,其实不是药本身,而是乱吃药、擅自停药、长期依赖药物不解决根源问题。很多人失眠后自己去药店买药吃,不看说明书、不问医生,甚至拿别人的药来吃一吃。这种用法,才是真正可能带来依赖、耐药、甚至副作用的元凶。正确的用药方式,是这样的:

确诊失眠后,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药物

首选短效、低依赖性的药物

用药周期一般不超过4周

睡眠改善后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

同时配合调整作息、心理干预、改善环境

一句话:安眠药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乱吃

吃药≠偷懒,是你在积极自救

安眠药“上瘾”?那是你不会吃,解读安眠药,知道这5点很重要 - 天天要闻

有人觉得吃安眠药是“懒人行为”,认为靠药入睡是“逃避”。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长期失眠会导致焦虑、抑郁、注意力下降、免疫力减弱,严重的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短期合理吃药,是为了让你先“睡回来”,再去解决背后的问题。吃药不等于偷懒,而是你在系统性恢复。真正的问题,是一味抗拒、不求医、拖着不治

安眠药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能灵药

它不是让你脱离痛苦的“神药”,也不是“吃一口就上瘾”的毒药。正确看待安眠药,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第一步。

安眠药“上瘾”?那是你不会吃,解读安眠药,知道这5点很重要 - 天天要闻

如果你长期失眠、入睡困难、半夜易醒,不要自己瞎吃药,不要上网乱查方子。请去看医生,哪怕只是开点最基础的助眠药,也比你天天熬夜强。你不是药物的奴隶,你是健康管理的主导者。

最后提醒:这些人用药前一定要问医生

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COPD)的人,部分安眠药可能影响呼吸

年龄大于65岁,建议用药更慎重,避免跌倒风险

正在服用其他镇静类药物的人,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药物滥用史、心理疾病或自杀风险者,必须严密监测用药

安眠药“上瘾”?那是你不会吃,解读安眠药,知道这5点很重要 - 天天要闻

写在结尾

安眠药不是你不敢碰的“毒蛇”,也不是你天天求的“神仙水”。它是一个工具,用得好,救你一命;用不好,确实可能伤你一身。关键不在药,而在你怎么用它。所以,再听到有人说“安眠药吃一颗就上瘾”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不是药有问题,是你对药太不了解。”

资料来源:
①.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失眠诊疗指南(2023年版)》[EB/OL]. 国家卫健委官网.
②. 张志坚, 李霞. 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依赖性问题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1, 54(6): 488-492. DOI:10.3760/cma.j.cn311682-20210101-00001.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男童掉进开水锅全身烫伤,生殖器碳化需多次手术,浑身插管看着都痛 - 天天要闻

男童掉进开水锅全身烫伤,生殖器碳化需多次手术,浑身插管看着都痛

“救命,救我命啊……”孙子昊昊求救的声音一声低过一声,等徐奶奶赶到时,滚烫的开水已经把昊昊吞没,虽然徐奶奶很快将孙子昊昊从锅里捞起,可孙子此时已经陷入昏迷。怀中的昊昊就像出锅蒸熟的茄子,全身都散发着热气,徐奶奶跪在地上发疯一样地嘶吼着,她想大声呼救,可嘴里硬是喊不出一句话。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却是昊昊一...
当心!不少认证过的“真医生”在做伪科普 - 天天要闻

当心!不少认证过的“真医生”在做伪科普

近年来,医疗科普类短视频在互联网上走红,但相关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不少伪科普。上海辟谣平台近期调查发现,部分平台上的“白大褂”虽然有医生资质,但他们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也不可相信。真医生也做伪科普随着政府和平台监管的加强,是否拥有认证信息已成为区分是否为正规医疗科普账号的关键。不过,即使是通过了...
国家医保局: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师“挂证”开展核查【三分钟新闻早知道】 - 天天要闻

国家医保局: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师“挂证”开展核查【三分钟新闻早知道】

每天3分钟,速览天下事5月29日星期四,农历五月初三封面新闻国家医保局: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师“挂证”开展核查 近期,国家医保局对全国定点零售药店4月份以来的医保结算数据进行了筛查分析发现,部分药师姓名(对应同一身份证号)出现在多家定点零售药店的药品费用明细中,可能存在药师信息被假冒或药师“挂证”的违规情况。...
悟者杨永林专辑: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天天要闻

悟者杨永林专辑: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照亮着华夏儿女的健康之路。它不仅仅是一种医疗体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哲学。
酸奶新国标九月实施,这3个变化关乎健康和口感 - 天天要闻

酸奶新国标九月实施,这3个变化关乎健康和口感

前段时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包括发酵乳(酸奶),将于今年9月16日正式实施。新国标里,不仅调整了发酵乳等定义和原料范围,还优化了酸度指标等,有哪些变化和消费者息息相关?《生命时报》邀请
昆明三博脑科医院新院区开诊试运营 - 天天要闻

昆明三博脑科医院新院区开诊试运营

【来源:云南网】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经过四年建设与筹备,5月28日,昆明三博脑科医院新院区正式开诊试运营。作为三博脑科医院管理集团在云南布局的重要医疗枢纽,此次开诊标志着医院在医疗服务能力、硬件设施、学科建设等方面实现全面跃升。
从膝到足的守护 云南省一院开启双健康日义诊行动 - 天天要闻

从膝到足的守护 云南省一院开启双健康日义诊行动

【来源:云南网】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5月28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下称:省一院)在院内举办了“全国保膝日、全球爱足日”义诊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帮助市民科学认识、防治膝关节疾病,传递保膝治疗理念,同时呼吁大众关注足部健康。当天,昆明一大早下
失眠和午休有联系?这样午休可增强夜晚睡眠质量 - 天天要闻

失眠和午休有联系?这样午休可增强夜晚睡眠质量

午睡真是万能良药?却可能成了你夜里翻来覆去的幕后黑手!其实,科学安排午睡,不仅不会抢走你的夜间睡眠,还能帮你更快入睡、深睡更香——关键就在于时机和时长。一、午睡与夜间睡眠的关系1.昼夜节律与睡眠压我们的身体受“昼夜节律”(又称生理节律)调控
阿司匹林与吲哚布芬,两者“比拼”,哪个好? - 天天要闻

阿司匹林与吲哚布芬,两者“比拼”,哪个好?

经常有朋友问华子,能不能把阿司匹林换成吲哚布芬?华子说,这两个药物都是非甾体抗炎药物,都有抗血小板作用,但还是有所区别,不建议随意替换。两者在抗血小板的作用上相似,但是在药效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用药依从性等多个方面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