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脑部开始有肿瘤的第一信号,吃饭就知?很多人都没放心上

2025年03月24日14:13:06 健康 1405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吃饭这事听着简单,每天三顿,一口一口往嘴里送,谁还会多想。但恰恰是这种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动作,有时候能暴露出一些根本没人注意过的大问题。

有个60多岁的老太太,胃口一向不错,平常吃啥都香,特别爱吃辣的。有段时间家人发现她吃饭时总是咀嚼得慢,说话变少,嘴里含着饭发愣,好几次还不自觉地把菜掉出来。

起初还以为是老花眼看不清、牙口不好,可后来竟然连喝水都开始呛吞咽动作也变得机械僵硬。

提醒:脑部开始有肿瘤的第一信号,吃饭就知?很多人都没放心上 - 天天要闻

送到医院一查,医生眉头一皱,说可能是颅内有事,果然一拍片,脑干区域有个小肿瘤已经在压迫神经了。

大部分人对脑瘤的印象还停留在“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这些事,其实有时候最早的信号根本不是脑袋,而是吃饭。

咀嚼、吞咽这类动作,实则是极为依赖神经协调的复杂动作之一。

你以为是嘴在动,实际上背后调度的是一套从大脑皮层、脑干到颅神经的完整系统,哪儿出了点小错,吃饭这事就不灵了。

提醒:脑部开始有肿瘤的第一信号,吃饭就知?很多人都没放心上 - 天天要闻

特别是脑部某些特定区域开始有异常细胞增生,比如靠近延髓、脑桥的位置,那是控制舌头、吞咽、面部肌肉的关键区,一旦受压迫或者炎症刺激,就会先在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动作上出问题。

有个被医学界称为“舌咽综合征”的症状群,就是典型的这种脑部异常引起的进食反常。

患者表现为吃饭时突然觉得喉咙不协调、下咽困难、有时候连味觉也迟钝了。

更隐蔽的是,有些人舌头一侧灵活度下降,吃东西老咬到自己,还以为是牙齿不整齐,其实是脑部一个小血管瘤压到了舌下神经。

提醒:脑部开始有肿瘤的第一信号,吃饭就知?很多人都没放心上 - 天天要闻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科在2018年发表过一项临床回顾,收集了248例早期脑瘤患者的首发表现,其中9.3%的人首诉居然是“吃饭费劲”,这说明很多人最开始并没感到明显的神经异常,只是觉得“嘴不听使唤”。

吃饭时老是掉饭、不自觉流口水,是脑部肿瘤最容易被误判的早期警报。

有些人被家人笑话说“老糊涂了”,其实不是糊涂,是大脑的肌肉控制区被干扰了。

这类“运动神经型”脑瘤早期往往没有头痛、没有明显恶心,但就藏在日常最不起眼的动作里。

提醒:脑部开始有肿瘤的第一信号,吃饭就知?很多人都没放心上 - 天天要闻

而这些信号如果被当成“老化”忽视掉了,就很容易等到肿瘤大到压迫颅内压,才出现严重症状。

不仅是嘴部动作,味觉异常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早期线索。

有研究指出,颞叶和岛叶是控制味觉的关键区域,很多低级别胶质瘤或脑膜瘤最初生长在这些地方,不痛不痒,也不影响走路,但就是吃饭没滋味,辣不辣、咸不咸分不清。

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在2021年的一个案例报道中提到,一位47岁女性患者长期抱怨“吃什么都像嚼蜡”,反复查胃、查肝,都没查出毛病,最后做了脑部核磁共振,才发现右侧岛叶有个直径不到2厘米的低级别胶质瘤。

提醒:脑部开始有肿瘤的第一信号,吃饭就知?很多人都没放心上 - 天天要闻

医生说,这种肿瘤如果不是靠“味觉下降”这一线索,很容易在体检中漏掉,等它长大到引发癫痫,那就不是吃饭没味这么简单了。

有时候吃饭动作“变慢”,也不是老年痴呆,而是脑部认知功能区被干扰了。

特别是额叶部位,这块区域不光负责思维、计划,还牵扯到“进食节律”。有种说法是“人饿不饿,脑袋知道”,这话不假。

很多脑瘤患者在早期会表现出“没食欲、没饥饿感”,但又不是胃肠有问题,是脑部丘脑下丘脑对饥饿信号的调节出了问题。

提醒:脑部开始有肿瘤的第一信号,吃饭就知?很多人都没放心上 - 天天要闻

有的甚至是“反常进食”,本来是饭量小的人,突然开始暴饮暴食,吃完就后悔,控制不住。

这种控制障碍往往跟下丘脑病变有关,是非常典型的脑瘤早信号。

哈佛大学医学院做过相关追踪,超过15%的脑部胶质瘤患者在确诊前6个月内有进食习惯明显变化,尤其是食量和进餐频率的异常提升。

除了吃饭行为的改变,有些人饭后会出现异常困倦、反应慢,这种也可能是脑肿瘤“隐身”的线索。

不是吃撑了困,而是脑肿瘤在影响神经代谢,让身体处理餐后血糖反应的机制出了问题。

餐后困倦加反应迟钝,是丘脑、松果体附近肿瘤常见的间接表现。

提醒:脑部开始有肿瘤的第一信号,吃饭就知?很多人都没放心上 - 天天要闻

这类肿瘤对睡眠节律、内分泌调节影响大,饭后血糖波动一上来,身体调节不过来,大脑就发出“省电模式”,人就开始走神、困倦、出神。这不是“饭吃太多”,是大脑在“省资源”。

这类表现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日本东京大学一组神经病理学家观察到,他们用脑电图监测进食前后脑活动变化,结果发现部分脑瘤患者在饭后30分钟内脑电图活性明显下降,且伴随记忆力短暂衰退。

这种“饭后脑疲劳”在常人中极少见,但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者中有较高比例,尤其是靠近松果体区的肿瘤。

但说到底,最难的还是识别这些信号的能力。

提醒:脑部开始有肿瘤的第一信号,吃饭就知?很多人都没放心上 - 天天要闻

大多数人不会把“咬饭掉饭”“味觉下降”“吃饭变慢”这种事和脑瘤联系在一起,更不会联想到神经系统出了问题。

这种“低意识警觉”是脑瘤早诊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医生往往根据胃肠症状开检查,没人往头上想。

很多脑瘤拖着拖着就拖大了,从本来可手术治愈,变成晚期不可逆。

那问题就来了——有没有办法能在这些“吃饭异常”还没明显发展时,就判断大脑是否有异常信号?

提醒:脑部开始有肿瘤的第一信号,吃饭就知?很多人都没放心上 - 天天要闻

有没有一种手段能在吃饭时就检测出神经功能出错的早苗头?

答案是,有,而且不是靠机器,是靠“舌头表现”这个老古董方法。

其实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舌为心之苗”的说法,现代医学也开始发现,舌头的灵敏度和神经控制度变化,往往是脑神经异常的前哨信号。

清华大学医学院联合一家神经行为研究机构曾开发过一套“舌动作监测系统”,用高帧摄像头捕捉进食过程中的舌头运动轨迹、频率、触碰角度,结果发现颅内病变者在吃饭过程中的舌头伸缩次数和正常人有明显差异,平均减少18%,运动幅度下降25%。

提醒:脑部开始有肿瘤的第一信号,吃饭就知?很多人都没放心上 - 天天要闻

这种检测方法目前还没普及,但已经被纳入多个医院的神经功能辅助评估中。

也就是说,未来吃饭时是不是能“监测大脑”,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可以通过“舌—脑—咽”三联动作系统实现早筛。

这套系统一旦成熟,就能让脑瘤早期从“靠运气发现”变成“靠动作分析预警”,或许能救下很多本该早点发现的人。吃饭这事,还真不只是吃那么简单。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谭一非.筛选和验证11种评估晚期癌症对化疗反应的症状指标[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04):361.

提醒:脑部开始有肿瘤的第一信号,吃饭就知?很多人都没放心上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暂停户外活动!我州发布最新预警 - 天天要闻

暂停户外活动!我州发布最新预警

红河州气象台5月9日20时15分发布雷电Ⅳ级预警预计未来12小时全州13县市的部分地区将出现较强雷电活动出现雷击灾害事故的可能性大局地伴有1小时30毫米以上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相关部门做好防雷电、防大风、防冰雹工作公众在强对流过境期间暂停户外活动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短时暴雨、防雷...
别拍打!“飞行硫酸”隐翅虫进入活跃期,防范指南请查收 - 天天要闻

别拍打!“飞行硫酸”隐翅虫进入活跃期,防范指南请查收

随着气温升高,被称为“飞行硫酸”的隐翅虫进入活跃期。近日,医疗机构接诊的隐翅虫皮炎患者也多了起来,医生提醒,遇到隐翅虫千万不要拍打。隐翅虫体色红黑相间,体液中含有称为毒隐翅虫素的酸性化合物,隐翅虫皮炎就是由这种物质导致的。
喝对酸奶能防癌?浙一专家建议您这样做 - 天天要闻

喝对酸奶能防癌?浙一专家建议您这样做

我们的肠道里时时刻刻进行着“化学反应”,每天吃进的食物经过肠道微生物的分解会产生一类名为短链脂肪酸(SCFAs)的物质,它们在肿瘤防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吕志民教授科研团队深入研究后,在Trends in Cancer在线发表了题为Short-chain fatty acids and ca...
14岁少女突发脑出血竟是罕见红斑狼疮,同济医院多学科协作打赢生命保卫战 - 天天要闻

14岁少女突发脑出血竟是罕见红斑狼疮,同济医院多学科协作打赢生命保卫战

极目新闻通讯员 邓国欢14岁的初中女生畅畅(化名)本应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却不幸患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幸运的是,在同济医院肾病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内科、放射科、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的联合救治下,她成功摆脱了生命危险,重获健康。同济医院内科学系主任、肾病内科主任徐钢教授查房两个月前,畅...
女子高血压竟是肾上腺肿瘤所致!内蒙古患者来汉接受“极限微雕”手术后痊愈 - 天天要闻

女子高血压竟是肾上腺肿瘤所致!内蒙古患者来汉接受“极限微雕”手术后痊愈

极目新闻通讯员 宁亚飞 杨瑞内蒙古赤峰市50多岁的王女士,近半年来被“高血压”折磨得痛苦不堪,头晕目眩如同在浑水当中浸泡行走,连辨别方向都成了奢侈,但尝试使用多种降压药治疗却无效。在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导致其高血压的“幕后黑手”,竟是右侧肾上腺一处直径1.5厘米的肿瘤。出院前,王女士送上锦旗考虑到王女士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