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刘大爷,最近这天寒地冻的,您晚上是不是又熬夜看球了?”张医生推开诊室的门,看到刘大爷正一脸沧桑地坐在椅子上,手里还捧着个热水袋,脸上的倦意遮都遮不住。
刘大爷是个退休的老电工,年轻时架电缆、爬电线杆,那叫一个精神抖擞。但年纪一上去,毛病也多了,尤其最近一到冬天,总是胸口闷得慌,还老喊“嗓子眼堵得像塞了根电缆”。
闻听张医生此言,刘大爷心虚地搓了搓手,说道:“昨晚可是世界杯淘汰赛呢,阿根廷那场比赛踢得真叫一个酣畅淋漓啊!”看完球心脏还扑腾扑腾跳半天,咋睡得着?”
张医生一听,差点没把手里的体温计摔了,瞪着刘大爷说:“您这不是找事呢嘛!冬天熬夜看球,对您这把年纪的心脏,就跟给电线短路一样,能不出事吗?”
刘大爷一脸不以为然:“哎呀,张医生,不至于吧!我这身体底子还行,年轻时可是一身腱子肉,现在虽然有点胖,也不算太差吧?”
张医生叹了口气,把体温计放下,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刘大爷,您别看自己觉得行,这心梗的事就是这么来得猝不及防,特别是58岁以后,身体里‘线头’多了,冬天再一冷,稍微不注意,火星子就出来了!您知道为啥冬天心梗的人多吗?”
张医生掰着手指头跟他讲:“第一,天冷了,血管容易收缩,跟电线冻住似的,流量变小,心脏还得用力泵血,这一用力,不就是加大负荷嘛!”
第二,咱们晚上气温低,很多人盖得厚,反而出汗多,早上起来血液黏稠度高,就跟一锅冷掉的猪油似的,流都流不动了。您这大冬天还熬夜,扰乱生物钟,心脏哪受得了?
刘大爷听着有点慌了,赶紧问:“那张医生,您赶紧告诉我,哪些习惯得改?别等哪天我真出事了。”
张医生拿起听诊器,放到刘大爷胸口,边听边说:“您这第一个坏习惯就是熬夜。别以为自己还像年轻时那样熬得住,老年人心脏本来就脆弱,熬夜就相当于让心脏24小时不停工,机器都得休息,您这活人怎么不懂爱惜自己?”
张医生摇摇头:“补觉就跟电器断断续续开关似的,损耗更大!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规律作息,晚上10点前睡觉,早上六七点起床,这样血压也能稳定,心脏负担才小。”
刘大爷点点头,继续追问:“那还有啥?”
张医生瞥了他一眼:“第二个,您是不是老爱吃油炸食品和腌制品?”
刘大爷一愣,赶紧辩解:“哎呀,这炸酱面和老伴腌的咸菜是我最爱啊!不过我也不多吃,就一点点。”
“一点点盐和油加起来够您一周的量了吧?这些东西最容易导致血脂升高,血管里就像攒满了油污,心脏再怎么泵血都堵得慌。您得清淡饮食,多吃些粗粮、蔬菜和鱼类,最好少吃红肉,多吃白肉,鸡肉、鱼肉,这些对心脏好。”
张医生忍不住敲了敲桌子:“别以为我不知道,您还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抽烟吧?”
刘大爷嘿嘿一笑:“偶尔,偶尔抽一根解解闷嘛!”
张医生直接瞪圆了眼睛:“您知不知道,烟草里的尼古丁就跟‘杀心脏的毒药’一样,会让血管更收缩,血液更粘稠,心梗就是这么一步步来的。您要是再不戒烟,就别怪我哪天跟您老伴告状!”
刘大爷赶紧摆手:“行行行,我戒,我戒!那还有别的毛病吗?”
张医生扶了扶眼镜:“最后一个,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冬天不注意保暖。”
张医生无奈地叹了口气:“冬天的早晨,您出门前一定要热身,先活动一下手脚,让身体暖和起来。另外,大冷天尽量减少晨练,尤其是早上五六点,那时候气温最低,空气质量也差。”
“我回去一定跟老伴说,让她看紧我!”
张医生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刘大爷,您可记住了,老年人的健康就靠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起来的。只要您注意这些,心脏就能少受折腾。”
说到这儿,刘大爷忽然问:“张医生,那我以后能不能喝点酒?老伙计们聚会,总得意思意思吧!”
张医生叹了口气:“酒可以喝,但要适量,红酒一两,白酒最多一盅,千万别贪杯。心脏最怕的就是喝酒后脸红,那是毛细血管扩张,等酒劲过去,血压骤降,对心脏冲击特别大。”
关于心梗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周千琦.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心梗PCI术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脂、肠道微生物及血清RBP4水平的影响,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