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女士今年44岁,3个月前右眼慢慢出现视物模糊甚至是变形的情况,近日症状加重就诊于西安交大二附院眼科郑玉萍教授处门诊。检查眼底后怀疑其双眼存在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为其行视网膜OCT检查得到证实。
据郑玉萍教授介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脉络膜视网膜疾病,导致特发性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可导致视力下降和/或扭曲以及色觉异常。CSC的发病年龄可早至7岁,晚至83岁,发病高峰期为40-50岁。CSC分为急性(aCSC)和慢性(cCSC)。急性CSC被定义为神经视网膜的急性发作、圆顶状浆液性脱离,导致的视网膜下积液(SRF)在3至6个月内自发完全消退,同时具有良好的视觉预后。
另外,可考虑高密度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等治疗,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更多研究证实。慢性CSC患者可考虑削减剂量的PDT治疗,或高密度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等治疗等。不论aCSC或cCSC,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时,可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郑教授通过OCT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确诊周女士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同时,明确了其眼底渗漏点的位置,远离黄斑中心凹,且3月余为自愈,周女士也为自己长久不愈的病情着急,于是为周女士进行视网膜渗漏点的视网膜激光(577nm)光凝封闭治疗,治疗后1月余取得良好疗效。
那么什么人容易“中浆”?
1.“中浆”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较女性高7倍以上。
2.对女性而言,“中浆”主要发生于年龄稍大的女性,并与妊娠相关。有研究报道妊娠相关的CSC最常发生在妊娠晚期,通常在分娩后自行消退。
3.使用糖皮质激素。全身、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罕见不良反应是中枢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这种类型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水肿形成有关,可以将视网膜与脉络膜分开。
4.有研究表明A型性格者交感神经紧张,易发生情绪波动,血清中儿茶酚胺浓度高,更易发生“中浆”。
5.睡眠不足、压力大、缺血、炎症、外伤、烟酒刺激等都属于诱发因素。
该如何预防“中浆”?
1.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2.少烟少酒,更不要酗酒。长期饮酒会导致脉络膜血管扩张,从而增加液体渗出。
3.遇事冷静,学会调整心态,控制情绪。巨大的情绪波动和经常暴怒,不止容易引发“中浆”,还容易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孕妇本身属于“中浆”高发人群,更要保持愉悦的心情。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眼睛的防晒,避免长期对着电脑、手机。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平时多吃富含叶黄素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发现自己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或视野色调出现异常,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排查相关疾病。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超 张黎娜
编辑:盆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