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核酸检测了吗?”“是阴性!那我就放心了!”……自山阳县疫情爆发以来,核酸检测这四个字每天都被提起,一份结果为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不仅是一张通行证,更是一颗定心丸,而它的背后,凝聚着山阳县人民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心血。山阳县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隔离病区就是抗疫的第一道防线,每一个“大白”都在医院的不同岗位默默坚守着。
密闭的核酸检测实验室
就是检验师们的“战场”
“本次进入PCR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的检验师共有12名,每日不仅承担着本院核酸检测任务,还承担着9个乡镇送检的核酸检测任务,最多的时候样本一天达4100管。”检验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密闭的实验室里,检验师们与病毒零距离接触,歇人不歇机器24小时连轴转,确保所有的标本在24小时内都能出结果。

检验师石义祥告诉记者,每一份核酸检测报告的背后都有一道复杂的流程,标本被护送到实验室后,首先签收录入至信息系统,然后是提取核酸、配置试剂、加样,最后才进行上机检测。除了上机检测,这其中的每个步骤都是纯手工操作。
“我们每天需要快速连续地拧开上千个盖子,戳上千个枪头吸取上千个标本,然后再打掉上千个枪头,拧住上千个盖子,每天手指拧得发疼了起水泡了也要咬着牙坚持下去。”石义祥说道。

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乳胶手套……检验师们全副“武装”往实验室一坐,常常就是长达七八个小时的坚持。“工作期间我们不能喝水吃东西,也不方便去洗手间。”检验师冯力说道,即便是雾气模糊了护目镜,汗水浸透了防护服,他们也必须克服身体的不适,保持精神高度集中。
隔离病区里的“大白”们
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患者
负责隔离病区感染科的主任武有智告诉记者,这次疫情以来他和同事们变得异常忙碌,特别是作为定点收治医院后,来自封控区域的确诊患者骤增,为了尽快捋顺流程,整体协调,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一直坚守在岗位,每天真正休息的时间仅有两三个小时。不停地接打电话、协调日常事务已成为工作的常态。

由于隔离病区是全封闭管理,医护人员不仅承担医疗救治工作,还承担患者的吃喝拉撒,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来回奔波,对体力的消耗十分大。其中黄英护士长已多日坚守岗位,被问到身体情况时,她说:“一天工作的时间比较久,虽然因为忙碌一直没吃饭,但是脱了防护服后却累得吃不下饭——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忙碌,只想让患者尽快恢复。”

“说实话,当我走进病区的那一刻,我也感受到了害怕。因为我想到家中年迈的父母、稚嫩的幼儿,万一我不幸感染了怎么办?但是,我又想到,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是我的工作,如果所有医务工作者的想法都和我一样的话,那我们的家园怎么办?谁来守护我们的家人?所以,我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病房开始工作。”隔离病区谢婷告诉记者,在她们这支队伍中,有刚结婚还没有孩子的小姑娘,也有孩子刚开始蹒跚学步的新手妈妈,大家都很辛苦,但是看着送进隔离病房的病人一天比一天少,所有的医护人员也是由衷地感到欣慰和开心。
不同的岗位,相同的使命,山阳县人民医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尽职尽责,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尤其是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们,他们每天与时间赛跑,尽心照顾每一位患者,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堤坝。
华商报记者 程娟 编辑 黄亚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