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敬佩!年逾九旬的她仍在坚持每周出诊

2022年07月16日08:18:31 健康 1637

“医生最忌讳治病只盯着疾病,应该多与患者沟通,哪怕只是几句‘闲话’,也可以在聊天中观察病人的细微变化,用暖心的话语打开医患信任的关口。”91岁高龄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病学专家马玙如是说。至今,她仍然工作在临床一线,是首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科学强国”敬佩!年逾九旬的她仍在坚持每周出诊 - 天天要闻

图源:北京日报

从1955年到2021年的66年间,马玙见证了中国结核病防治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为结防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用精湛的医术解决病人的痛苦,更用真心温暖着每一个患者,持之以恒地诠释着“一生为病人服务”的初心。

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六部门授予马玙“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白色瘟疫”的较量

1955年,23岁的马玙从江苏医学院医疗系(现南京医科大学)毕业,来到中央结核病研究所,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开启了她治病救人的征程。

最初接触结核病时马玙觉得很简单,只要根据临床症状、胸部X线检查和痰涂片或培养就可以诊断;治疗也就是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三大法宝。然而,她很快就被现实难倒了——严重的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以及淋巴结核、血液播散性结核,有时会让她束手无策。但这些并没有让马玙灰心丧气,她反而与这个“白色世纪瘟疫”较上了劲儿。

“科学强国”敬佩!年逾九旬的她仍在坚持每周出诊 - 天天要闻

图源:北青网

马玙坚信,做医生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这样才能得到病人的信任,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生。因此,她每天都坚持学习,即便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下乡期间,也随身携带一本《实用内科学》,最终用一年时间掌握了内科的基础知识。为了能阅读国外相关文献,她自学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攻克了语言难关。多年来,无论是临床还是基础,无论是本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她无一例外都要涉猎。

1980年到1982年,马玙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Case Western Reserve医学院进修两年,之后回国开始进行结核病的免疫学研究,先后开展了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结核菌及其他分支杆菌特异性抗原的分离、鉴定以及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免疫治疗的研究等。1990年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她又在结核病的分子生物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耐药基因以及DNA指纹技术的研究,并完成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获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9项。

耄耋之年,马玙还经常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了解前沿信息。她说:“虽然我们是专科医生,但病人可能伴发各种其他疾病,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这些年来,马玙先后发表中英文论文185篇,参与《结核病学》等19部专着相关篇章的撰写,主编《实用肺癌防治指南》和《结核病》。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面对荣誉,马玙十分淡然,常用“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自勉。

她一辈子扎根结核病医疗临床第一线,并持续开展相关基础研究,但她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希望趁着身体硬朗还能再“补上一课”——加深对结核病流行病学的了解。马玙说,驱使她持续前行的不是荣誉和头衔,而是一位医学专家对我国结核病防控的那份责任。

爱是最好的良方

在谈到打算要工作到什么时候时,马玙说:“干到自己体力不行,不能为病人服务了,我就不干了。”

“科学强国”敬佩!年逾九旬的她仍在坚持每周出诊 - 天天要闻

图源:北青网

因为知道马玙诊疗经验丰富,门诊中很多慕名而来的患者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包括肺结核在内的众多结核病发病无典型症状,有可能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等各种不同病源的肺部炎症,甚至是肺部肿瘤等疾病。马玙认为,肺结核特别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一位乳腺癌患者术后总是怀疑自己出现了癌细胞肺部转移,经马玙诊断后只是新发肺结核。马玙不仅为这位患者进行了准确的诊断,还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患者专门写信表示感谢:“我是不幸的,家庭的不幸、身体的不幸,然而我又是最幸运的,因为我得到了您这样的医学大家的关心和治疗,您不仅治疗了我身体的疾病,也治疗了我心里的疾病。”

马玙常说,病人是弱势群体,应该对他们耐心细心一些,“医生最大的敌人是冷漠,最有效的处方是爱。”除了关照患者的心理健康,马玙还会从其他细节处关照患者。时至今日,马玙的病例书写依然规范整齐,她说:“来找我的患者很多都是外地来的,他们可能只在我这里看一次病,以后还会去其他医院,我把病例书写整齐一点,患者能了解自己的情况,下次再找其他大夫看病时也方便大夫问诊。”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结核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结核病耐药问题突出,我国仍是全球高负担国家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新发结核病患者人数占全球8.4%,位列全球第三;我国利福平耐药结核的负担占全球14%,位列全球第二;我国结核病患者死亡人数3.1万,首次降至30个高负担国家的末位。终结结核病依然需要众多像马玙这样长期致力于此的“防痨人”。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一代代医生的传承与探索。多年来,马玙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4名,还和其他导师联合培养了很多硕士和博士。如今,她的很多学生已经成为全国各大医院结核专业领域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而年轻的医生们似乎也都得到了她的真传,对患者细致又耐心。每当说起这些时,马玙总会满面春风、无限欣慰。

END

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

作者:刘建华

编辑:赵狄娜

审校:龚紫陌

视觉:龙昊

关注“科学强国”是你今天做出的最棒决定!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肚子里有个东西在跳!四年没当回事……体检后医生都震惊了 - 天天要闻

肚子里有个东西在跳!四年没当回事……体检后医生都震惊了

浙江94岁的张爷爷身体一向硬朗四年前,他偶然发现自己肚子里有个会跳动的东西因为没有疼痛或其他不适加之年事已高一直认为这是身体的正常反应直到就医检查,连医生都震惊了…腹中竟有一个直径超8厘米、长度达15厘米的巨大腹主动脉瘤直到近期,张爷爷前往
同一款药,为何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价格更高? - 天天要闻

同一款药,为何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价格更高?

资料图“一款药物为何两种价格?”近日,来自重庆的邓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在位于重庆铜梁区的一家药店购买三黄片(葵花),店员告知售价为18元一盒,结账时,邓女士掏出医保卡准备付款,收银员见状提醒她,刷医保个人账户比付现金贵,需要支付26元。对此,邓女士当即提出了质疑,得到的回复是“价格一直就不一样”。面对明显...
最全爸妈保险攻略!最低900多搞定,三高、癌症也能买! - 天天要闻

最全爸妈保险攻略!最低900多搞定,三高、癌症也能买!

爸妈上了年纪,身体各项机逐年下降,很容易生病。心酸的是,爸妈这一辈大都没有保险,一旦生大病,治疗费高昂。重病面前,医保报销的钱只是杯水车薪,很多家庭因为掏不出十几万医疗费,只能放弃治疗。如果你爸妈还没有保险,建议趁早配齐,关键时候能救命!
这3种疫苗千万别乱打!医生警告:接种不当,后悔都来不及! - 天天要闻

这3种疫苗千万别乱打!医生警告:接种不当,后悔都来不及!

这几年,疫苗的事儿成了家家户户绕不开的话题。绝大多数疫苗是好东西,能救命,能防病,关键时刻就是一把保护伞。但不是每一针都能随便打,有些疫苗一旦接种不当,不仅防不了病,反而可能惹出一身麻烦。临床上,我们见过太多因为错误接种疫苗导致的后悔和痛苦
科普|多地高温出现重症病例,这些因素会加剧“热射病” - 天天要闻

科普|多地高温出现重症病例,这些因素会加剧“热射病”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引发多例患者住院。据温州晚报消息,日前一名卡车司机因车内高温导致体温飙升超过41℃,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医抢救,被诊断为“热射病”。武汉发布公众号也称,7月5日下午,武汉市江汉区73岁的王先生因连续高温天气仍坚持不开空调,仅靠电风扇降温,中暑昏迷,送医后确诊为“热射病”。“热射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