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焦虑,就这么消失的

2022年10月09日03:46:23 心理 1285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我的焦虑,就这么消失的 - 天天要闻


作 者 / 滚滚麻麻

排 版 / 滚滚麻麻

文章字数 /1474字

阅读时长 / 4分钟




1


对于孩子叛逆期这件事,我一直有种警觉感。


过来人都会告诉我,男孩子嘛,大概有2次,一个是在10岁左右的,一个在15-16岁,前者只是小高峰,后者绝对是来势汹涌,有你且受着的。


关于这个,我和先生有过讨论,我们各自讨论着彼此的那段青葱时光。


他就是沉迷游戏机,即使高考那年,也还是和同学约着中午,去网吧杀一盘,为此我婆婆没少操心,当然此刻的他,说到这些,有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后悔,但更多的是无尽的怀念。


我嘛,女孩子有过一个暗恋的对象,变得更文静沉默,除此别无其他。


我的焦虑,就这么消失的 - 天天要闻




2


可面对和我已经一般高的孩子,总会有这种担心。问及周边的家长,大都相同的焦虑。


教育多了,怕孩子玻璃心,来个和世界告别;不管吧,又担心孩子让误入歧途,做家长真的太难了!


当看到《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里说的这段,仿佛找到了某种答案。


治疗师永远都在天平的两端寻找平衡:一方面要营造互相信任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直击要害让来访者不再继续受煎熬。

从治疗一开始,我们的行动就是既慢又快的——慢慢让内容沉淀,快速稳固关系,同时在一路上战略性地播撒下治疗所需的种子。

这就像自然界的种植规律一样,如果你播种得太早,种子不会发芽;如果你种得太迟,虽然它也会成长,但可能会错过土壤最肥沃的时期。

但如果你播种的时机刚刚好,那它就可以吸足养分茁壮成长。治疗师的工作就是在鼓励和对峙之间来回游走。


这里这么大篇幅的引用,就是觉得里面的每一句,都写出了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就是鼓励和对峙之间来回游走


我们一遍遍告诉孩子,爸妈永远和你是统一战线的,另一方面又得防微杜渐,引领孩子和脑中那个不受控制的自己做决斗。


为什么我们都这么做了,却似乎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的焦虑,就这么消失的 - 天天要闻







3


我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已经不再是我们的私有物品,他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有独立处理事情的欲望和能力。


我们嘴上说的好听——我们尊重孩子的,但在碰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依然大操大办,俨然孩子还很小,我们顺道一起办了。


我们的好心正在一点点剥夺孩子的权利,孩子最后要么是巨婴,要么极度叛逆,这些都和我们的初衷大相径庭。


所以这本书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用治疗师对待来访者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事情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局面。


问题的最终解决,都是对方的内心打开,以坦诚面对的勇气去克服,不管是孩子,还是来访者。


重点是我们要放手,就像治疗师对来访者的信任一样,坚信孩子能够处理好这一切,加上我们的适当引导。


就像有个博主说的,和老公的关系也就把他当成同事一般相处,共同完成家里的这项事业,放开那种满怀期待,就能获得内心的更多平和。


互相在各自的时间完成各自的任务,其余时间就安心休息,充电,反倒有不一样的安宁。


零执着,带来的却不一定是零期待哦!


我的焦虑,就这么消失的 - 天天要闻




4


当我这样想了之后,我的好多焦虑就都消失了。


看完觉得对您有帮助的,希望您能花0.1秒点个赞哟~

你小小的点赞永远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谢谢你~♥️


晚安!

我的焦虑,就这么消失的 - 天天要闻



这是我日更的第38天(38/100)加油

我的焦虑,就这么消失的 - 天天要闻


我的焦虑,就这么消失的 - 天天要闻


- End -

图片来自网络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的焦虑,就这么消失的 - 天天要闻


作者介绍:

滚滚麻麻,泥泞生活中,一朵努力向上生长的凌霄花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