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前段时间发布了,
里面的数据让人感觉,
抑郁症太普遍了。
01 高达5成抑郁患者为在校生!孩子的“精神内耗”需要被看见。
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
有研究认为,很多人在成年期得得抑郁症,早已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发病。
社会发展进程中,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一样,同处于“高压”的环境当中,
他们面临着学业“内卷”、父母期望、攀比、碎片信息入侵、无法融入集体、被排挤、校园欺凌、失恋、自卑……许多方面的无所适从,
让他们毫无安全感,同时也陷入深深的“内耗”中。
很多父母因为社会的压力,
自然在焦虑之下,对自己的孩子过度苛责、过度干涉、过度控制,
还盲目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同时,互联网上海量垃圾信息涌入他们身边,
一些低俗文化、不良讯息、错误的价值观如妖魔般在学生周围驻扎,
心智不成熟的他们无法抵御。
诱惑极大的高级游戏、低级趣味的短视频、丧到极致的假文学、“普罗大众”中的饭圈文化等等,已经让学生身边的世界已偏离了航道,
他们的价值观和幸福感早就已经不是他们所能掌控的了。
“活着没意义”“身体不舒服”“躺平”“叛逆”“焦虑”,
这些其实都是学生们在重重压力下发出的“求救信号”,
他们早已陷入“精神内耗”当中,他们渴望“被看见”,
可现实是,很多人只能靠自己。
这些生病的孩子,往往有个生病的家。
青少年抑郁主要由家庭环境引起,在家庭中感受到受控制、缺乏关爱、严苛、被忽视、遭受家暴或家庭冲突等均是普遍原因。
此外,学业压力也是导致他们出现抑郁症的一大重要原因。
对青少年患者而言,父母是其就医前极为关键的一环。
当青少年出现抑郁问题的时候,家长们可以从自身找找原因、或者改善沟通方式,
另外,出现抑郁症的青少年也可以试图改变沟通方式,与父母沟通自己的抑郁症问题等。
02 每5个孕妇当中,就有一个正在遭受抑郁的折磨。
大约有98%的孕妇在妊娠晚期产生焦虑症状。
近五分之一的新妈妈在怀孕期间或之后会经历严重的抑郁症,
估计有 14% 的人有自杀念头。
炎症会导致抑郁症状恶化,而怀孕是主要的炎症事件。
40%的患者家人对产后抑郁患者处于漠视状态;
13%的家属认为她们是在矫情,甚至还会讽刺。
看科学的数据就很清楚为什么产后抑郁症为什么该重视起来。
在那段时间里,她们可能会看什么都不顺眼,
可能会特别脆弱,可能会因为老公没回她话就生气,
她们的情感变得脆弱、敏感,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争吵、痛哭......
新妈妈身边的亲人请注意了,
如果她在产后的两周之后,
持续出现悲观、失望、无助等负面情绪,
而且没有任何好转迹象的话,
请你不要再说“矫情”,用心陪她,
最好能带她及时就医,不要让她一个人煎熬。
03 你应该知道自己是否正经历抑郁。
每个人只要活在世上,
都避免不了一些悲伤或创伤的事件,
例如厌学、失业、分手或者亲人离去,
都很容易陷入极度悲伤的情绪中。
这种悲伤感受可能会逐渐减轻,
悲伤的情绪并不是抑郁,
但反复性的悲伤可能会转化为抑郁问题。
以下症状如果持续两周以上,症状越多,就越有可能是抑郁症的症状。
好好关注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
①无助和绝望:不再关注以前的爱好、社交或任何活动,感觉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②食欲或体重变化: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5%,抑郁会导致暴瘦或突然变胖;
③睡眠变化:失眠、入睡困难、过早醒来或者过度嗜睡都是不正常的;
④愤怒或易怒:经常感到焦虑不安,脾气容忍度低,身边的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让你感到不安;
⑤疲惫:也许什么都没有做,但是经常感到疲惫、懒散、没有任何精力和动力。很小的一件事也许筋疲力尽才能完成;
⑥自我厌弃:强烈的感到没有自我价值,出现一件小事情,也会强烈反思自己、严厉批评自己的错误,陷入无尽的自责中;
⑦出现危险行为:由于逃避现实,开始滥用药物、赌博、疯狂买彩票、进行危险性的运动或者飙车等;
⑧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做决定或出现记忆困难等问题;
⑨无法解释的疼痛:头痛、背痛、肌肉疼痛、胃疼,身体各种器官疼痛,做了一堆身体检查但是又没有实际性的问题,也可能是由抑郁症导致的。
和所有会夺取性命的疾病一样,
抑郁症并不是单纯的心理脆弱敏感,并不是挺挺就能过去,
并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
你可能会因为幸运一直苟活,但却不代表你就是正常的。
如果你不去理睬,不去干预,不接受治疗,它就会一步步带着你走向深渊。
一个正常人,是永远无法理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
当患者的大脑无法感知快乐的时候,死亡是一种必然,
而活下来的,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