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 十二
新的一周,又见面了,这里还是小柒。
这一周想和你聊的书是什么 阿兰·德波顿的《身份的焦虑》,阅读这本书完全是被书名吸引了。毕竟在物欲社会,有几个年轻人,没有焦虑呢?
特别是北漂后,身边朋友要不跻身互联网大厂要不安家立业,时常感觉自己是一块浮漂,不知什么时候能停止漂泊。
索性跟着阿兰·德波顿深挖一下焦虑,也许能找到一些缓减之法。
阿兰·德波顿 从五个方面阐述焦虑的起因:
- 渴求身份
“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关怀,得到他人的同情、赞美和支持,这就是我们想要从一切行为中得到的价值”
- 势力倾向
如果一个身份低贱的人所遭受的痛苦,在物质层面表现为贫困的话,那么被人忽略、受人白眼则是这些缺乏重要身份标志的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所遭受的痛苦。”
“势利者关注的只是他人的声望和成就。一旦他相熟的人的声望和成就有所改变,这些势利者很可能闻风而动,重新排定他所谓最亲近的朋友,从而上演一出出悲喜剧。
- 过度期望
“只有当我们所拥有的同儿时的朋友、现在的同事、我们看作朋友的人,以及在公众领域与我们身份相当的人一样多,甚至还要略多一些时,我们才会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有些人的生活胜过我们千倍万倍,但我们能心安无事;而另一些人一丁点的成功却能让我们耿耿于怀,寝食不安。我们妒嫉的只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世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
- 精英崇拜
“精英制度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接受同样的教育,而后又有同等的工作机会,那么,日后即便出现了收入不均衡或声望不平等,也完全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些不平等基本是人们智识和才干的差异造成的。
所以,社会财富无须均分;一些人享有特权,是他们智识超人的结果,而一些人可能吃尽苦头,也只能自怨自艾,怪不得他人。”
- 制约因素
“受变幻无常的才能的制约、受运气的制约、 受雇主的制约、受雇主盈利原则的制约、受全球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
工人时刻明白,同时也时刻在焦虑他们的身份并不能得到保证——他们的身份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工作表现,也取决于单位的经济状况;他们仅仅是生产利润的工具,而永远不会像他们在感情层面上矢志以求的那样,以他们自己的需求为归宿。”
深挖这些原因后, 阿兰·德波顿 又穿越 古罗马、古希腊、中世纪现代社会的时空,引经据典 从 “哲学、艺术、宗教、政治、波西米亚” 5个方面给出了他的一些解药。
我从他的解药中以及结合自己生活提炼了一些可能有用的方法。
- 在一定程度上与孤独为伍,减少对他人生活的关注和评论。
无比珍重自己的时间,除了工作其他的时间都留给有力气在乎的家人,朋友、阅读、以及孤独。
没有其他的时间和力气去关注其他人了,从家人和朋友那里得到爱,给出爱。
从阅读和孤独那里“理解和欣赏那些在无人凭吊的坟墓中安息的每一个平凡人生的价值。理解和欣赏每个窗户后面“积极向上的人、无聊乏味的人、游戏人生的人以及走投无路的人”。
- 减少欲望
从去年开始接触极简和反消费主义后,不再参与各种电商节,一年四季的衣物两个行李箱打包带走。
现在人生最大的欲望,便是结束北漂后去成都给自己一间书房,也清楚现在自身所有的焦虑来源便是还没有存到给自己建造书房的钱。
在人生弥留之际也许我们真正在乎和想要的只是有人能够像对待生病的小孩那样般疼爱。百年之后,我们眼前所有的这些人,所有的钱财权利、都将作古。
- 完全摆脱身份焦虑的生活基本不存在
“ 要安抚焦虑者,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像乐观的心态教我们的那样,告诉他一切事情都会好起来的——相反,我们应该告诉他一切事物最终都将变得非常糟糕:屋顶将会塌陷,银行将会变成废墟,我们将会死去,每一个我们所爱的人都将去世,我们所有的成就,甚至连同我们的名字都将深埋于地下。”
不管身份的焦虑如何令人不快,但我们还是很难想象一种完全摆脱身份焦虑的美好生活,
身份的焦虑是我们承认在成功生活和不成功生活之间存在公共差异的时候,必须付出的代价。”
摆脱不了焦虑,那就拥抱它吧 ~你说是不是呢十二~
那我们下封信再见啦~
插图封面图 电影《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