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无尘读好书(二九一)心理学效应:巴纳姆效应

2022年06月29日21:36:06 心理 1180

各位友友好,我是心理咨询师苗保平(网称心若无尘)。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阅读鲁芳所著《每天学点心理学效应》一书,今天是该书的“第一章学会认清自己的心理学效应”章节内容。

人贵有自知之明,难在自知,也难得自知。我们渴望认清自己,了解最真实的自己,或许别人的一句“真搞不懂你”会让你一下子陷入迷茫,连你自己都开始迷茫了。但是我们说,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充分发挥所长,就一定要学会认识自己。可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章介绍的心理学效应将从不同的方面阐述怎样正确认识自己,你所认识的自己并不完全是别人嘴里的那个人。那么,究竟怎样的你才是最真实的?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你必须要注意些什么?优点也好,缺点也罢,你都要无条件接纳。

跟着无尘读好书(二九一)心理学效应:巴纳姆效应 - 天天要闻

巴纳姆效应:认清自己的人才有资格成功

19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格兰特在世界环游,当人们得知他是美国人后,问的第一句话大多是“那您一定知道巴纳姆吧!”可见,马戏团明星巴纳姆在当时甚至比美国总统还要有名。人们之所以这么喜欢巴纳姆,不仅因为他那令人捧腹大笑的表演,还因为他善于使用别出心裁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哪怕那些注意力是反面的。

巴纳姆在1835年策划一次演出。乔伊斯.赫思是个黑人老太太,巴纳姆声称她原本是乔治.华盛顿的保姆兼奴隶。这个演说再加上双目失明的乔伊斯赫思本人的生动表演,一时间,巴纳姆开设的博物馆里挤满了好奇的人。

不久之后,当这个博物馆不再那么吸引人的时候,巴纳姆又放话说,乔伊斯.赫思其实并不是一个人,而只是一个精心制成的机械装置。如此,这个博物馆里又人头攒动,大家都想来一探究竟。

然而很多人大骂巴纳姆是个骗子,但是巴纳姆本人对此却毫不在意,他在评价自己的时候说:“虽然有人说我是个骗子,但我认为那绝对不是在贬低我,人们厌恶诈骗,但这是在诈骗强烈地吸引了他们的前提下。我的节目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在我的节目里有毎个人都喜欢的成分,因此毎一分钟都会有人上当。”

巴纳姆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如果要让每一个人都感觉那些对自己个性描述的文字是准确的,就要讲述那些带有普遍性的行为特征,这样的描述对任何人都适用。这是看手相、算命的骗子经常采用的伎俩。正如巴纳姆所说:“在我的节目里有每个人都觉得喜欢的成分,因此

每一分钟都会有人上当”。不管算命的人怎么说,你听着似乎都觉得有点儿道理。巴纳姆效应的含义是,人们很容易被一些来自外界的信息所干扰、暗示,进而出现自我知觉上的偏差,那些一般的、笼统的关于人格的描述被认为是最准确的、最适合自己的。可见,人们总是习惯于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而往往忽视了最真实的自我性格本质。

跟着无尘读好书(二九一)心理学效应:巴纳姆效应 - 天天要闻

解读:

除了“人贵有自知之明”以外,与其意思相近的还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意思是下棋的人往往对局势认识不清,一旁观棋者却看得清楚。比喻当事人会被事实真相所迷惑,处理事情往往糊涂,局外人反而比当事人看得清楚。

现实生活中,此类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单位评先、晋升职称,落选者往往怨声载道,以为当选者不如自己的能力强,为什么落选的是自己。再譬如,每年高考估分,总有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分数,导致由于志愿填报失误而名落孙山。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也曾“导演”过“巴纳姆效应”,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蜀军,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却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诸葛亮过于相信自己的识人本能,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经过两年准备,公元227年冬天,诸葛亮带领大军驻守汉中北伐魏国。汉中接近魏、蜀的边界,诸葛亮到了祁山,因街亭是军事要地,位置险要,诸葛亮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作为据点。当时他身边还有几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可是他都没有用,单单看中参军马谡守备街亭,结果导致街亭失守,蜀军一败涂地,北伐失败,就有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经典故事。其实你认真分析,街亭失守也有诸葛亮一意孤行、“一叶障目”,使用马谡不当的成分。

所以,每时每刻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不容易的。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开拓视野,接纳他人的意见,善于发现并且勇于发现自己的缺陷,改正自己不足,才会减少“巴纳姆效应”的发生。


2022年6月29日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